2022年9月27日,河源市應急管理局、河源市金融工作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河源監管分局聯合印發《河源市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方案》,于2022年9月27日起實施,有效期3年?,F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2016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 (中發〔2016〕32號,以下簡稱《意見》),此次意見明確提出,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規定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要求建立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機制,建立事故暴露問題整改督辦制度,建立安全生產監管執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制度,實行重大安全風險“一票否決”。意見提出,取消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改革生產經營單位職業危害預防治理和安全生產國家標準制定發布機制,明確規定由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制定有關工作。
2021年9月1日新修訂的《安全生產法》正式施行,從法律層面明確規定:屬于國家規定的高危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具體范圍和實施辦法由國務院應急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制定。新《安全生產法》旨在充分發揮保險力量,以市場機制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有助于減輕政府負擔、維護社會穩定,有利于現行安全生產經濟政策的完善和發展,進一步發揮保險在安全生產領域進一步發揮保險保障作用。
2020年7月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辦法》(粵府令第274號)及2021年4月9日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關于印發《廣東省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方案》(粵應急規〔2021〕2 號),根據實施辦法及方案要求,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規范我省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以下簡稱《安責險》)工作,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推行工作的領導,根據需要建立相關工作機制,推行安責險應當遵循政策引導、政府推動、市場運作、企業依法參與的原則,各地應急管理部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和銀行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負責指導、協調和監督安責險推行工作。其他有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安責險推行工作。
2021年5月27日,根據省安委辦召開全省安責險推進工作視頻會后,市安委辦隨即召開全市安全生產責任險座談會,迅速貫徹落實省會議精神,對全市做好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會議要求,要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動安責險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取得實效。
目前,我省揭陽市、茂名市、梅州市、江門市等多個地市已出臺了實施方案,惠州市、潮州市等其他市落實措施正在制定審批中。
二、主要內容
《通知》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廣東省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辦法》(廣東省人民政府令第274號)、《廣東省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方案》(粵應急規〔2021〕2號)的相關內容為依據,正文由充分認識深化推行安責險實施的重要意義、須落實的各方主體責任、重點實施要點和組織實施要求4部分組成?!锻ㄖ返闹饕獌热萦苫驹瓌t、工作目標、實施要點、領導機構、職責分工、保障措施等6個部分組成,其中體現河源市特點的具體實施措施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一是充分研究相關政策文件,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遵循政策引導、政府推動、市場運作、企業依法參與為原則,通過“保險+科技+服務”的河源模式,實現對承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保險機構及開展預防技術服務情況在線監測,按國家規定對強制的高危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實現參保100%覆蓋。
二是明確安責險的實施要點,在安責險具體的保障范圍、產品設計及保險額度等方面應符合國家、省相關文件要求的基礎上,對實施要點細則提出了更為明確清晰的要求:一是對安責險的保險費率設定方面,強調各保險機構應按照保本微利為原則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實行浮動費率的機制,設定符合河源屬地企業的行業費率標準;二是對保險機構的理賠服務提出須嚴格按照《保險法》相關規定在理賠時效、賠款墊付及化解矛盾糾紛等方面通過簡化流程、加快處置實現服務品質的提升;三是重點要求保險機構強化事故預防技術服務功能,深化“排查+治理” 服務模式,堅持“防”優于“賠”的理念,各保險機構根據河源屬地企業類型和特點,在事故預防技術服務的規范標準、費用投入及開展時效方面均進行了明確。
三是厘清各方職責分工,市應急管理局作為全市安責險推動的牽頭部門,成立河源市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根據市安委會分工分別確定了組長單位、副組長單位及成員單位,并在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各涉及的政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牽頭負責所管轄行業及區域安責險的具體實施工作。同時,厘清各市場參與主體的職責要求:一是生產經營單位須依法投保安責險,未在河源屬地投保的企業應主動向主管部門上報投保情況;二是保險機構須依法依規開展安責險業務及提供技術服務、三是第三方機構為監管部門開展合規監測及評估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協助和支持,強化社會監督。
四是依托市安責險信息管理平臺的建立形成有效抓手,各行業主管部門按所管轄范圍將生產經營單位目錄共享至信息平臺,結合生產經營單位投保、出險、理賠數據,保險機構安責險承保、事故預防服務等數據進行信息匹配及系統化管理,完善全市安責險信息數據,實現對安責險實施情況的全面在線監測,可實時跟蹤、統計、評價和反饋,強化安全生產各類信息互聯共享。
原文件鏈接地址:http://www.sy824.com/hysyjj/gkmlpt/content/0/518/post_518923.html#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