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9日,市人民政府印發《河源市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于2022年12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5年?,F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
為深入貫徹中央關于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求和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基礎教育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推動全市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粵府〔2021〕55號)等文件精神,研究出臺《行動方案》,力爭用15年的時間,解決全市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二、主要內容
(一)《行動方案》主要內容
《行動方案》聚焦教師隊伍建設和公辦優質學位供給兩個核心任務,明確今后15年的發展目標,從總體要求、工作措施、保障措施等三方面部署21條措施,內含“新強師工程”、對口幫扶、學位供給、考核評價等4個實施辦法。主要內容如下:
1.總體要求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強師工作機制,落實省“新強師工程”各項目標任務,做好承接深圳對口幫扶教師隊伍建設各項工作。到2025年,全市校長教師隊伍能力素質顯著提升;到2030年,全市校長教師隊伍能力素質與珠三角地區差距明顯縮?。坏?035年,全市校長教師隊伍整體水平與珠三角地區大體相當。
(2)增加公辦優質學位供給。加強統籌協調,增加政策供給,優化資源配置,調整中小學幼兒園布局,結合城鎮化發展趨勢及人口發展規劃增加基礎教育優質公辦學位供給。到2025年,全市新增約2.5萬個學前教育公辦學位、約9.9萬個義務教育公辦學位和約1.2萬個普通高中公辦學位;到2030年,中小學布局更加合理,有效解決“城鎮擠”問題;到2035年,公辦優質學位大幅增加,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需求。
2.工作措施
(1)壓實縣(區)主體責任。要逐步理順教育管理體制;強化縣(區)主責意識;建立教育責任落實機制;統籌好教育事業發展與學校安全穩定;健全選優配強局長校長機制。
(2)提升校長、教師、教研員能力素質。要提高校長辦學治校能力;加強骨干教師培養;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實施教研隊伍建設工程。
(3)全力承接深圳對口幫扶工作。要制定對口幫扶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受援方主體責任。
(4)增加公辦優質學位供給。要科學制定公辦學位建設規劃;保障教育建設用地需求;建立基礎教育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及時動態補充教職工。
3.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強化組織領導;強化資金保障;強化考核評價;強化宣傳引導。
(二)附件主要內容
《行動方案》中的“新強師工程”、對口幫扶、學位供給、考核評價等4個實施辦法附件,從操作層面對目標舉措作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主要內容如下:
1.河源市“新強師工程”實施辦法
“新強師工程”25條,主要是明確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素質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師管理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等三個工作目標,從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全面加強校長隊伍建設、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全面推進教師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等6個方面提出系列措施,加強組織保障,確?!靶聫妿煿こ獭表樌麑嵤〉脤嵭?。
2.河源市對接廣東省全口徑全方位幫扶粵東西北地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辦法
2021年底前各結對幫扶主體之間共同制定幫扶工作方案。到第一輪(2021—2025年)幫扶結束時,結對幫扶取得初步成效,基礎教育質量明顯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滿意度進一步提高;到第二輪(2026—2030年)幫扶結束時,結對幫扶機制進一步完善,河源基礎教育綜合實力、整體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到第三輪(2031—2035年)幫扶結束時,全市基礎教育整體質量位居全省前列,基本實現基礎教育現代化。
對口幫扶16條,提出建立全口徑、全方位、融入式結對幫扶機制,明確市縣結對、學校結對、高等院校與市(縣)結對、師范院校與市結對、教研機構(教師發展中心)結對等5種結對關系,緊扣培養優秀中小學校長、培養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養名優骨干教師隊伍、提升教師隊伍能力素質、加強教研隊伍建設、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教育集團化辦學、推動高等教育反哺基礎教育等8項工作任務,全面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力爭用15年時間,實現河源基礎教育發展實力位居粵東西北地區先進行列。
“全口徑”指珠三角地區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市、縣、教研機構(教師發展機構)、中小學校之間以及高等學校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市、縣全口徑結對?!叭轿弧敝刚蟽灮黝悗头隽α?,系統集成各項幫扶措施,形成集合各類成員的支援團隊,為受援方提供全方位支持,提升幫扶成效?!叭谌胧健敝附Y對雙方共同制定幫扶工作計劃,統籌使用人力資源,統籌使用中小學校、教研機構(教師發展機構)、高等學校平臺資源,推動高等教育反哺基礎教育、師范類院校引領支持中小學校、師范生融入教師職后發展體系,實現共同高質量發展。
3.河源市增加中小學幼兒園公辦優質學位供給實施辦法
學位供給18條,聚焦我市適齡學生人口持續增加、學前教育“5080”成果鞏固、公辦民辦義務教育結構調整等新形勢新要求,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約13.6萬個(其中,幼兒園約2.5萬個、義務教育約9.9萬個、普通高中約1.2萬個),從按需科學規劃、強化要素支撐、創新供給機制、提升辦學質量、加強組織保障等6個方面提出系列舉措。一是設定工作目標,堅持學位擴容和質量提升并重,不斷提高學校辦學質量,到2035年,公辦優質學位大幅增加,學校布局科學合理,有效解決“城鎮擠”問題,中小學幼兒園辦學水平明顯提升,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需求。二是將學位建設任務分解至各個縣區,并作為約束性考核指標。將優化調整公辦民辦義務教育結構納入學位建設一并規劃,提出原則上不再審批舉辦新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三是強化要素支撐,加強教育用地統籌,創新用地保障機制,積極向省申請調整新增學位需求較大建設用地規模,用于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四是建立激勵機制,強化督導考核,對學位建設工作成效明顯的縣(區)加大支持力度,各縣(區)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應以“新建公辦”和“民轉公”為最終目標,以購買民辦學位或民辦學位補貼為過渡手段。學位建設情況結果列入各縣(區)政府(管委會)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成績。
4.河源市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實施辦法
考核評價重在壓實各縣區黨委、政府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體責任,確保我市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確定考核評價及獎勵目標、獎勵原則、評價對象、評價指標體系及獎勵辦法、結果運用等5個方面內容。按壓實縣(區)主體責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快公辦優質學位供給,公眾滿意度評價等4個方面細化評價指標。
原文件鏈接地址:http://www.sy824.com/zwgk/zfgb/2022/10/szfwj/content/post_526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