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河源市博物館在河源恐龍博物館舉行古生物化石移交儀式。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與深圳海關聯合將一批共計38件/套、具有重要科研與展示價值的古生物化石正式移交河源市博物館收藏。此次移交是省級部門與海關系統對河源“中華恐龍之鄉”在古生物保護研究領域能力的重要支持,標志著三方協作進入新階段,為我市古生物研究及文化展示增添了寶貴資源。
本次移交的化石標本種類豐富、保存狀況良好、學術價值突出,涵蓋恐龍蛋化石、三葉蟲化石、珊瑚化石、菊石化石、猛犸象牙及猛犸象牙制品等。其中,保存完整的菊石化石螺旋結構清晰可見,猛犸象牙表面天然紋理完好,具有顯著的科研潛力與公眾科普展示價值。這批化石的入藏,將極大地充實河源市博物館的古生物化石館藏體系,為深入進行生物演化研究提供關鍵實物支撐。
河源市博物館作為“中華恐龍之鄉”的核心文化載體,將切實做好該批珍貴化石的登記建檔與科學研究工作,并計劃在未來適時面向公眾展出,讓市民和游客能夠近距離感受地球生命演化的奧秘,進一步豐富河源恐龍文化內涵。
移交儀式后,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與深圳海關的代表參觀了河源恐龍博物館二樓正在展出的《旋出美麗——菊石主題展》,共同見證了此前移交河源的古生物化石資源在保護、研究與展示利用方面取得的積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