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滋養一方服飾,嶺南獨特的自然與文化特質孕育出個性張揚的廣東服飾,由廣東省文化廳指導,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辦,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州圖書館承辦,“嶺南衣櫥——穿在身上的非遺展”在廣州圖書館負一層展廳進行。河源省級非遺項目“和平墩頭藍明清紡織技藝”傳承人帶上自己設計的產品參加了展示活動。墩頭藍服飾呈現了客家服飾的樸素與敦厚,得到專家們的好評和關注。此次活動匯集了我省大部分的服飾類非遺項目,如廣繡、潮繡、珠繡、瑤族刺繡、抽紗、連南瑤族服飾刺繡、乳源瑤族服飾、香云紗染整技藝、廣州戲服制作技藝、釘金繡裙褂制作技藝、墩頭藍紡織技藝,以及廣州欖雕、瑤族銀飾制作技藝等配飾項目,這些項目首次以“服飾”為主題進行集結,呈現了獨具特色的“嶺南衣櫥”,充分展示了我省傳統服飾的特色。當天還舉辦了“傳承人跨界對話”,作為貫徹落實文化部非遺司“傳承人對話"系列活動精神的一項舉措。對話由中山大學中國非遺研究中心主任宋俊華教授主持,邀請非遺專家、傳承人、設計師等共8位嘉賓,圍繞傳統服飾如何與當代時尚相結合、傳統服飾創新與品牌建設、傳統服飾的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服飾非遺傳承等問題展開交流,搭建起融匯各界資源的對話平臺,探尋將傳統服飾中蘊含的智慧、美學、思想轉化為當代時尚的密碼,給服飾類非遺創新性發展帶來了新思路。
作為河源市和平縣墩頭藍紡織技藝傳承人的曾春雷,此次他滿懷期待地來到廣州,帶來了家鄉的墩頭藍棉紡織印染布料、當代村民珍藏的傳統服飾,以及他多年來苦心創新出來的新產品,這些帶著客家人淳樸勤勞氣息的產品立即引起了與會嘉賓和文創企業的濃厚興趣,現場達成跨界合作共識,期冀聯手開發更有新意的墩頭藍服飾。現場專家們也從非遺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的角度,對服飾類非遺如何與現代生活結合進行了探討。
信息來源: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