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了《2024年河源市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方案》,以“助力攻堅 就創青春”為主題,于7月-12月在全市集中開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聚焦未就業畢業生和失業青年的就業服務需求,提供招聘對接、困難幫扶、能力提升、權益維護等不斷線就業服務,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實現就業創業。
行動服務對象
一是2024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
二是在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登記的失業青年(包括往屆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16-24歲失業青年)。
行動內容
開展政策落實落地行動
廣泛運用各種媒介,集中發布公開信、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清單、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政策清單、就業創業服務清單,為未就業畢業生等青年提供求職指引和便利。加強政策服務清單梳理和解讀宣傳工作,明確政策內容、補貼標準、申請流程等,開展“看得懂、算得清、辦得明”宣傳解讀,提高政策知曉度。進一步暢通政策落實渠道,實施直補快辦,及時兌現政策待遇,提高政策落實率。
開展實名就業服務行動
各縣區要建立完善2024屆未就業畢業生實名臺賬和登記失業青年實名臺賬,及早鎖定服務對象,及時跟進求職登記小程序、公共就業服務云平臺等登記情況,逐一聯系、全面摸排、及時記載、動態更新,摸清個人信息、就業需求,做到人員底數清、情況明、數據準。開展集中幫扶,根據就業服務需求提供針對性就業創業服務,普遍提供“1131”服務,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技能培訓或就業見習機會。
開展困難幫扶專項行動
將脫貧家庭畢業生、低保家庭畢業生、零就業家庭畢業生、殘疾畢業生、長期失業青年和求職補貼發放對象納入幫扶臺賬。按照“一人一策”要求,推進實施分層分類就業幫扶,優先提供指導服務,優先推薦就業崗位,優先開展培訓見習,促進盡快就業創業。根據困難程度、就業能力、服務需求,提供更多的高質量、穩定性強的就業崗位,對通過市場渠道確實難以實現就業的,運用公益性崗位予以安置。
開展“一站式”服務行動
大力優化就業政策經辦服務,普遍設立青年就業服務窗口,推進檔案轉遞、補貼申領、社保繳納、落戶手續等政策服務“一件事打包辦”,提高服務效率。推動就業服務下沉基層,提供便捷可及的就業服務,依托“家門口”就業驛站、零工市場等平臺資源,建設青年就業服務驛站,提高未就業畢業生和失業青年對就業服務的感知度。
開展精準招聘匹配行動
加密招聘服務活動頻次,加強對本轄區未就業畢業生結構性分析研判,根據畢業生專業特長和就業意愿,廣泛收集針對性強的就業崗位,開展專業化、行業性、分區域的招聘活動,依托省就業一體化信息平臺,加大崗位余缺調劑和發布力度,積極運用直播帶崗、“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人崗對接效率。要組織多種形式的社區招聘活動,動員轄區內失業青年參與,方便他們求職應聘。未就業畢業生較為集中和用工密集的縣區每周至少舉辦1次線上或線下專業性招聘活動,每月至少舉辦1次綜合性招聘活動,確保周周有招聘、活動不斷檔。
開展就業能力提升行動
聚焦未就業畢業生求職需要,用足用好職業培訓、職業指導等服務手段,幫助其盡快實現就業。組織開展模擬面試、職業規劃、企業參觀等體驗活動,增強求職適應能力。積極提供培訓服務,開發實用性強的培訓項目和課程,增強青年群體適應產業發展、崗位需求和基層就業的能力。
開展促進就業見習行動
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重點面向先進制造業、綠色產業、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以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募集見習崗位,鼓勵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有針對性地開發見習崗位,提升見習崗位質量,力爭募集見習崗位數和組織就業見習人數達到目標任務。
開展就業權益保障行動
持續規范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加大日常監管和執法力度,堅決糾正戶籍、性別、學歷等就業歧視,嚴厲打擊就業招聘中的各類違法行為,及時清理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保障未就業畢業生等青年合法就業權益。加強侵權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發布黑中介、傳銷、借貸等招聘求職陷阱提示,加大防電信詐騙宣傳,幫助畢業生提升防范就業風險意識。指導督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用人單位加大信息審核力度,嚴格規范招聘信息采集,及時清除各類虛假信息。
開展就業宣傳引導行動
緊扣行動主題,充分運用廣播電視、紙質媒體、網絡媒體、微信、抖音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臺,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強化青年就業典型引導,廣泛宣傳服務重大戰略、投身生產一線、主動創業創新、扎根城鄉基層的青年先進事跡,全方位展示新時代青年人就業創業的精神風貌,幫助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引導未就業畢業生等青年從實際出發選擇職業和工作崗位,多渠道實現就業創業、建功立業,營造“求職不必去遠方,就業創業在家鄉”的良好氛圍。
供稿人:林純
校對責任人:劉志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