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源市開展培育茶“博士”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人才交流暨河源清遠茶產業人才對接交流會,24名茶產業人才代表赴英德市交流學習。
這是“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系列活動之一,由河源市人社局主辦,河源市人才驛站承辦,河源市茶葉協會協辦,旨在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培育一批新時代茶產業人才,做優做強河源茶產業,打造本地特色茶葉品牌,賦能鄉村振興。
兩市代表深入交流探討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英德是中國三大著名紅茶出口產地之一,英德的產茶歷史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歷史久遠,文化積淀深厚。英德紅茶在國內、國際上有較高知名度,品牌價值高,產品質量好。英德當地注重科技賦能產業發展,在茶產業融合發展下,良好的經濟效益對農戶有著較強的帶動作用。
活動期間,河源的茶企代表及茶產業人才代表們先后參觀了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紅旗茶廠、英德紅茶交易中心、上茗軒紅茶博物館、鄉村振興學院和果菜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地。
在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大家探訪了技能大師工作室、女職工創新工作室和勞模創新工作室。在全國最早、最大的茶制造廠——紅旗茶廠,交流團了解到紅茶產業發展歷史,并在上茗軒紅茶博物館感受傳統茶文化。
座談會上,英德市茶葉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圍繞人才培養、人才隊伍建設以及技能大師工作室認定等進行了經驗介紹。英德市電商協會相關負責人分享了電商相關經驗。
兩市的茶產業人才代表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活動現場討論熱烈,互動積極。
培育茶“博士”為茶產業提供人才支撐
“怎樣培育人才和留住人才?這是我們此行學習交流的目的。”紫金縣青林峰茶業有限公司代表認為,英德利用人才振興茶產業以及通過電商向外推廣茶葉的經驗與案例,為河源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經驗。他希望能把這些好經驗帶回河源,助力河源茶產業做強做大。
“標準很重要,我覺得英德紅茶貴在有明確的行業標準。”連平縣茶葉協會代表希望河源的茶企能齊心協力,盡快建立起河源茶葉的細化標準。
“這次來英德學習,我們受益匪淺。”河源市茶葉協會代表表示,接下來協會將協同人社部門以及職業院校一同發力,通過職業化培訓,培育一批職業茶農、茶產業工作者,引導他們成為懂技術、會管理、擅營銷的高素質農民、鄉村工匠、茶行業高技能人才,最終匯入“百千萬工程”的人才大軍中,助推鄉村振興。
學習借鑒先進經驗打造河源茶業品牌
作為廣東省主要的茶葉產區,茶產業在河源也有較悠久的歷史。在“融灣”“融深”的背景下,河源市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正在全力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茶罐子”。
目前,河源市有茶產業企業300多家,在紫金縣、東源縣分別建成2個省級現代茶葉產業園。茶產業已成為河源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更好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之一。
河源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提出,通過此次人才對接與交流,河源市的茶企代表和茶產業人才要把英德茶葉育苗、種植、加工的先進經驗帶回去,探索開展茶葉的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價值,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要學習英德紅茶品牌運營的先進理念,思考如何將悠久醇厚的客家文化融入品牌建設,為品牌賦予文化的價值;同時要借鑒英德茶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因地制宜發展“茶文化+旅游”及代加工等模式,帶動更多農戶致富。
供稿人:高瑜曼
校對責任人:歐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