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河源220千伏上寨至和平雙回線路工程(重大變動部分)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技術評估報告等,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我局擬對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作出批準決定。為體現公開、公正的原則,強化公眾參與,現予公示。公示期2個工作日(2023年9月19日至2023年9月20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來信或來電向我局反映。
聯系地址:河源市新市區紅星路118號環保大樓,郵編:517000
聯系電話:0762-3893109
傳 真:0762-3883776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申請人及有關利害關系人可對我廳擬作出的決定提出聽證申請。
項目名稱: | 河源220千伏上寨至和平雙回線路工程(重大變動部分) |
建設單位: |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河源供電局 |
建設地點: | 調整變動主要針對220kV上寨至和平雙回送電線路工程位于東源縣義合鎮的部分線路。 |
環評機構: | 四川省核工業輻射測試防護院(四川省核應急技術支持中心) |
項目概況: | 2022年11月14日,河源220千伏上寨至和平雙回線路工程項目取得環評批復(河環建〔2022〕15號),后因與義合鎮規劃河源支線運輸機場預征地存在沖突,原批復路徑方案無法實施,需對線路進行調整。調整變動主要針對220kV上寨至和平雙回送電線路工程位于東源縣義合鎮的部分線路。將原已批復項目中500kV上寨站至220kV和平站新建220kV同塔雙回掛單回導線線路中J3至J12段(約18.2km)調整為自500千伏上寨站北側約200m的GG3號塔至GG36號塔,變動部分線路新建220kV同塔雙回掛單回導線線路長約12km,對應線路新建塔基由原54基調整為41基。調整后約2770m線路穿越河源市區備用水源保護區二級保護區,約350m線路跨越廣東東江國家濕地公園,約370m線路跨越生態保護紅線,新增電磁環境敏感目標2個、聲環境敏感目標2個。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 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 響的對策和措施: | 一、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①嚴格控制施工范圍及開挖量,施工時基礎開挖多余的土石方采取回填妥善處置。 ②施工結束后及時進行綠化恢復。 ③做好施工攔擋,施工裸露區域采用彩條布覆蓋,邊坡坡腳處采用編織袋攔擋等。 ④不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濕地公園、一般生態空間等環境敏感區域內設牽張場、施工營地等臨時用地。 2、聲環境保護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高噪音設備在夜間禁止施工;施工期合理布置各高噪聲施工機械,安裝消聲器、隔振墊,并加強管理,嚴格控制其噪聲水平。 3、大氣環境保護措施 ①加強保養,使機械、設備狀態良好。 ②在施工區及運輸路段灑水防塵。 ③運輸的材料和棄土表面加蓋篷布保護,防止掉落。 ④對出入工地且車身、車輪粘有泥土的車輛進行清洗,以防止泥土被帶出污染公路路面。4、水環境保護措施 ①施工廢水通過簡易沉淀池處理,除去大部分泥砂和塊狀物后,用作洗車水及噴灑降塵用水。 ②線路工程施工人員集中居住在附近出租屋,產生的生活污水由居住地污水處理設施處理。 ③施工單位要做好施工場地周圍的攔擋措施,落實文明施工原則,不漫排施工廢水。 5、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措施 在線路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可以回收的盡量回收,不能回收應及時運送至指定的棄渣場處理。 二、運營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①擬建線路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導線,并優化架線高度。 ②線路設置標示牌、警示牌、相序牌。 2、營運期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擬建架空線路,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較低噪聲的導線,并優化架線高度。 3、營運期大氣環境保護措施 本項目在營運期內無生產廢氣產生。 4、營運期廢污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項目在營運期內無廢污水產生。 5、營運期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項目在營運期內無固體廢物產生。 |
公眾參與情況: | 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試行)》的規定,本項目環評文件受理公告在河源市政府網公示5個工作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