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省的早稻生長處于孕穗期或破口期等關鍵生育時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據氣象部門預測,我省從現在至半個月內的天氣狀況仍然以雨天為主,部分地區將會有暴雨或大暴雨。針對當前水稻長勢和我省氣候特點,提出早稻中后期田間管理指導意見,以期奪取早稻豐收。
一科學施肥。
根據水稻生育進程和田間長勢,施好促花肥和保花肥,提高結實率和粒重。始穗期看苗補施粒肥,葉色偏淡情況下,一般畝施尿素2公斤、氯化鉀3-4公斤。也可以通過“一噴多促”等措施,提高劍葉光合效率,促進籽粒灌漿。
二加強水分管理。
水稻中后期灌溉遵循“淺水孕穗、濕潤灌漿、干濕交替”的原則。孕穗期是水稻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此時田間應保持3-5厘米淺水層,確保幼穗正常發育。孕穗期若遇持續高溫天氣,則加深水層至5-7厘米,以降低田間溫度。齊穗后則維持干濕交替的環境,促進根系活力,防止倒伏。期間如遇強降雨要及時排水露田促進根系活力和延長葉片功能期并防止倒伏。收獲前7-10天斷水,便于機械收割。
三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
病蟲害防治基本原則為“預防為主,綜合防治”,近期高溫高濕的天氣利于“兩遷”害蟲遷入和繁衍,部分稻區注意防治臺灣大螟、跗線螨和稻粉虱等蟲害。破口期水稻植株免疫力下降且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適宜病菌侵染,需重點防治稻曲病、稻瘟病及紋枯病等病害。科學選用高效低風險農藥進行精準防控,同時要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延緩抗藥性產生。
四加強防災減災。
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需特別警惕暴雨、臺風和洪澇等氣象災害。地方政府和農業部門應積極組織落實應對措施。暴雨后及時組織農民全面清理排灌渠道,強化開溝排水露田,確保雨后能及時能迅速排干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濕度,促進水稻健壯生長。各地要進一步完善災害應急預案,做好物資和技術儲備,落實各項防范措施,以降低災害可能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