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比起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的第一只螃蟹”似乎更具儀式感,在和平縣浰源鎮赤龍村,本地養殖的稻田蟹正三五成群“橫行霸道”,它們似乎已經準備好爬向大家的餐桌了。
接下來
跟著小編來到
和平縣浰源鎮的赤龍村
一起去看看
和平本地產的大閘蟹
稻田蟹是夜行性動物,白天多隱蔽在水底石塊下或土洞中,到晚上才出來活動、覓食。農場主黃建浩一下田就發現了不少“小家伙”,只一會兒工夫就收獲滿滿。養稻田蟹有三年經驗的黃建浩,已經掌握了較為成熟的養殖技術。今年,他在64畝稻田里共投放了20萬只蟹苗。不少人會疑惑,稻田蟹是一種什么品種的蟹呢?其實稻田蟹和大閘蟹都是中華絨螯蟹,只不過北方俗稱河蟹、螃蟹,南方俗稱毛蟹、大閘蟹。
和平縣吉士多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建浩告訴記者,“黃色的肚子,里面是黃色的,說明這個膏很好,還有看它屁股特別厚也說明比較成熟了,不懂的還可以捏腿 ,這腿越硬越好,成熟度越高。”
白天養精蓄銳,
夜晚才出來的稻田蟹非常靈活,
想要抓住并不簡單。
“一般我們放地籠比較集中,效果比較快,螃蟹跟水稻就不沖突,有螃蟹可以吃一下雜草、害蟲,最大一個好處還能吃福壽螺。明年我打算再擴大一點,大概是140畝?!秉S建浩說。 秋風起,蟹腳癢,眼下正是吃螃蟹的好時節,中秋前兩天,黃建浩接到的訂單量就開始上來了,每天都要忙著打包裝箱,通過電商將稻田蟹發送到全國各地。不打農藥,使用有機肥的這一片農田,讓黃建浩除了收獲肉質肥美的稻田蟹外,還種出了綠色優質稻米、養出了肥美的鱸魚、桂花魚,收益也隨之增加,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 黃建浩表示,價格挺好,跟往年一樣,八十元一斤。今年銷量還比往年差一點的,不過他們產量大概是一萬多斤,賣到年底也基本沒有了。接下來,他們將進一步推進漁業提質增效,帶動村民致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