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聲鑼響,百信仙湖茶基地的茶農們背上竹簍,唱起山歌,雙手指尖翻飛,忙著采摘頭茬春茶,青山綠水間一片熱鬧的收獲景象。近日,“萬綠客鄉,茶韻飄香”2023年河源春茶開采暨東源仙湖茶文化節及招商系列活動在上莞鎮舉辦,這是東源縣及上莞鎮深入開展“茶產業提質增效年”行動的創新之舉,也是上莞鎮推進“百千萬工程”、促進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如今,全省“百千萬工程”的號角已經吹響,上莞鎮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始終牢牢守住茶產業基本盤,從做大做實農業、振興復蘇工業、挖掘紅色資源、弘揚傳承非遺文化等工作入手,積極探索紅綠融合的發展模式,向世人描繪著一幅生態美、產業興、村民富的濃郁畫卷。
4月8日上午,“萬綠客鄉,茶韻飄香”——2023年河源春茶開采暨東源仙湖茶文化節及招商系列活動在東源縣上莞鎮舉行,來自省內外的茶農、茶企、品茶師、茶葉愛好者們齊聚仙湖山頂,共商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馮曉銘 攝
01
茶旅融合促發展
特色產業助振興
站在上莞的仙湖山上,置身于“萬畝茶園”,放眼遠眺,一壟壟茶樹長勢喜人、綠意盎然,漫過一道道山坡;輕風拂過,傳來縷縷茶葉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茶葉采摘不是越早越好,太小汁水不足,不能操之過急,一定要一芽兩葉,芽高于葉1.5—2厘米最好。芽也需要葉的陪襯,泡在水中的形態才最好看?!笔〖夃l土專家曾治平冒著蒙蒙細雨,正在給茶農講解摘茶技巧。
“中國有機產品”“中國著名品牌”“廣東名牌產品”“國家優質名產品”“廣東省十大好春茶”……這些都是仙湖茶獲得的榮譽。產業旺、農民富,仙湖村是上莞鎮聚集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縮影?!拔覀兇逶谏霞夵h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發展茶產業,給資金、給技術、派專家……讓茶葉成為村民增收的‘大產業’?!毕珊妩h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曾云科介紹,目前,村里共有茶園1.58萬畝,目前茶產業培育出5家省級龍頭企業、7家市級龍頭企業,茶農300多戶,年產值超1億元,預計今年村集體收入50萬元。
東源縣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上莞鎮仙湖村萬畝優質茶葉種植基地。黃贊福 攝
曾氏仙湖茶產業園經過兩代人的耕耘,從最初的十幾畝擴種到現在的800多畝,是靠茶葉致富的優秀案例。走進曾氏仙湖茶產業園,百余名茶農正忙著采茶?!拔乙呀浾?年了,一年的采茶期有100天左右,一天最少收入130元,對我這種60多歲的人來說已經很好了?!辈柁r周月然說。
“我們茶園一年雇傭300多人,人均年收入達5000元左右,大部分茶農都是五六十歲,解決了農村閑散勞動力的問題?!痹舷珊柝撠熑嗽耆缯f。
在海拔1080米的上莞鎮仙湖山頂采茶歸來的“茶客”(采摘茶葉的女工人),每年仙湖萬畝優質茶葉基地提供5000個以上臨時就業崗位。楊堅 攝
4月初,“萬綠客鄉,茶韻飄香”2023年河源春茶開采暨東源仙湖茶文化節及招商系列活動在上莞鎮舉辦,為上莞鎮推進“茶產業提質增效年”提振了信心。截至目前,全鎮茶葉種植面積近2.6萬畝,年產量約780噸,年產值達2.8億元,占全鎮農業總產值的70%,茶產業成為推動農民增收致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和綠色產業之一。
4月7日,東源縣上莞鎮2023年春耕現場會暨鄉村振興試驗田揭牌儀式在常美村舉行,確保春耕開好局、起好步,高質量完成春耕生產工作任務。楊堅 攝
為了加快產業轉型,把優勢做強,上莞以茶旅結合為切入點,以萬畝茶葉基地為主,著力打造仙湖精品民宿群,逐步完善道路、餐飲、住宿等配套設施建設,建設綠色茶旅風貌帶,讓萬畝茶園的“門面”越來越美麗,吸引更多游客游玩。
如何利用茶產業融合發展,做好產業文章?去年12月,上莞鎮出實招見真招,舉辦首屆百壩茨菇節暨東源縣鄉創集市活動,吸引市內外游客共享茨菇、油茶等特色農產品。此外,上莞鎮依托“一村一品”特色農業,以常美河為軸,科學謀劃沿途各村連線,建設特色農業風貌帶。
2022年12月24日,上莞鎮在素有“茨菇之鄉”的百壩村舉行首屆百壩茨菇節暨東源縣鄉創集市(上莞站)活動,讓來自四方的游客、嘉賓樂翻了天。資料圖片
百壩茨菇、下寨鷹嘴桃、新輪火龍果、蘇楊和兩礤的油茶、常美絲苗米和蔬菜、冼川藍莓等農產品成為上莞的農業“招牌”,全鎮形成了“一村一品”的農業產業發展格局,為“百千萬工程”落地注入了強勁的動能與持續的后勁。
02
深挖紅色與非遺資源
歷史傳承持續發力
中共九連地委、河源縣人民政府舊址、上莞鎮革命烈士陵園、河西縣委舊址、常美村坣背保衛戰遺址、中共九連工委擴大會議舊址、仙湖茶山紅色革命遺址……走進上莞鎮,紅色元素隨處可見,解放戰爭時期九連地區的“小瑞金”的美稱名副其實,游客們可通過參觀紅色舊址,身臨其境感受那段崢嶸歲月。
為了講好紅色故事,傳承革命精神,上莞鎮不斷積蓄力量,成立推廣傳播紅色文化工作領導小組,推動實施《上莞鎮紅史資料》書籍編制項目?!吧陷告偟募t色歷史資源是河源的寶貴財富,我們成立工作專班,就是要挖掘好、保護好、傳承好紅色資源,對外講好上莞紅色故事?!表椖控撠熑岁戇h蕗說。
位于上莞鎮新民村原君陳小學舊址的中共河西縣委舊址展館,成為上莞鎮乃至東源縣又一個紅色教育基地。楊堅 攝
想要對外講好上莞紅色故事,編制紅色書籍遠遠不夠。上莞鎮還致力于深入挖掘和利用粵贛邊支隊司令部、河源縣人民政府舊址、咸水塘談判舊址等紅色文化資源,結合仙湖村茶園戰斗遺址與上莞鎮仙湖萬畝茶園,將其打造成紅色旅游農業觀光基地。接下來,計劃將這些紅色資源串珠成鏈,集中連片打造,實現集紅色研學、農事體驗、精品民宿三者有機結合,推動打造東江紅色文旅產業帶,助力“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
如何把握時代脈動、保護活化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非遺新輪村萬人“追龍”活動是上莞鎮給出的最好答案?!懊磕暾率唬謇锒家c燈和‘追龍’。”省級非遺“上莞鎮新輪村追龍”項目傳承人、新輪村村委會副主任陳理戈說,舉辦“追龍”活動,可以為祈福的人們討個好彩頭,以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今年正月十一,上莞鎮新輪村的省級非遺——“追龍”民俗活動異常火爆,現場參與的群眾和游客超萬人,逾10萬人通過河源日報視頻號、抖音號“直播河源”欄目觀看活動,央視新聞和人民網報道了這場盛大的民俗活動。楊堅 攝
參與點燈、喜慶“追龍”、線上直播、線下演出……“追龍”活動將非遺項目用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呈現,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目光?!斑@次的‘追龍’活動,不僅讓宗族的情感更加濃厚,也讓游客體驗到民俗活動的精彩?!鄙陷告傸h委書記鄧欣榮表示,將以“追龍”活動為契機,加快文旅深度融合,積極探索非遺文化傳播路徑。
如今,上莞鎮將紅色文化、非遺資源轉化成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鄉村振興與“百千萬工程”的文明內涵日益提升。
03 水泥大鎮破土重生 鄉村振興全面發力 3月5日,位于上莞鎮江田村的和興水泥廠點火復產,陣陣呼聲中,工人將火把點燃送入窯中,在熊熊烈火的“燃燒”下,整個生產線開始有條不紊地運轉起來?!昂团d水泥廠點火復產,預示著我鎮正調整步伐、步履不停邁向工業強鎮發展實施目標?!鄙陷告傁嚓P負責人表示。 鄉村要振興,產業要先行。為了打造“水泥大鎮”,上莞鎮致力于完善配套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想方設法配置好旋窯水泥生產聚集區水泥廠的石料供應,為和興水泥廠等規上企業復工復產創造條件,確保鎮村收益提升,集體經濟穩步有序壯大;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引導轄區內規模以上企業實施核心技術開發,鼓勵企業持續做大規模,力爭在去年基礎上提升50%,強化精準營銷,全面擴大產品銷售市場份額;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條,優化產品結構布局,逐步推進“水泥+”模式,開辟新賽道,以產業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鼓勵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和運用,扎實推進“雙碳”工作,落實資源綜合化利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產業發展夯實了鄉村發展的“里子”,鄉村風貌的改善則擦亮了“面子”。上莞鎮聚焦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圍繞“固成果、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主題主線開展工作,大力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按規劃啟動“茶文化”美麗鄉村風貌帶建設項目,完成村居的綠化美化、沿線景觀建設工程。 同時,上莞鎮結合“春季戰役”“夏季戰役”“秋冬季戰役”專項行動強化衛生保潔,堅持每半個月常態化開展清潔行動,并穩步有序推進危舊房拆除行動;扎實推進“廁所革命”,全面提升農村衛生廁所改造質量,深入開展“四小園”建設和美麗庭院示范創建,扎實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與管護一體推進,到2025年全面建立村莊保潔機制和農村廁所、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設備運行維護機制,通過一系列措施加快當地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步伐,讓群眾幸福感、滿意度得到提升。 放眼所見,上莞鎮將生態美景與紅色基因串聯,為其開辟出一條特色旅游線路,也將山里特色農產品帶出山外,拓展了當地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將“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如今的上莞,美麗鄉村串珠成鏈,一幅幅美麗宜居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上莞鎮依托豐富的資源稟賦,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綠色發展之路將會越走越寬廣,未來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