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氣清,惠風和暢。3月的霍山上,怪石林立、峭石挺拔,周邊樹木郁郁蔥蔥,拾階而上,習習涼風透過山間吹來,讓人將瑣事全都拋諸腦后。
霍山旅游風景區位于龍川縣田心鎮,是龍川打造的“環霍山風景區村莊”示范帶內的一大特色。近年來,龍川縣以縣委書記為示范帶帶長,以霍山景區為核心,以鄉村生活為場景,以紅色文化與鄉村旅游為驅動,打造集鄉村旅游、生活悠閑為一體的環霍山風景區村莊風貌提升示范帶。該示范帶線路總長22公里,項目范圍覆蓋2個鎮8個行政村(鐵場鎮塘江村、橋頭村、龍湖村、雙豐村、珊田村及田心鎮東江村、田東村、下輋村)覆蓋人口3984戶、18372人,推動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三美共贏”。
龍川縣田心鎮田心村(馮曉銘 攝)
高位推進
全面推動示范帶建設
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
“龍川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圍繞強化‘錢、地、人’等要素的保障,抓住關鍵環節,加大財政、項目、產業、土地、人才、項目等方面出臺相關政策和支持措施,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使之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力量。”龍川縣鄉村振興局局長黃海龍說,2019年以來,龍川縣持續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確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穩步推進,截至目前已投入財政資金約1.4億余元。
記者了解到,鐵場鎮和田心鎮依據地方特色,打造不同內涵的田園風光。鐵場鎮段以霍山風景區旅游資源為依托,客家特色農耕文化為底蘊,投入建設資金約3500萬元,全力打造一條含原生態度假餐飲、住宿、文化展示等多種業態形式的環霍山美麗鄉村風貌風景線,田心鎮段環霍山風景區村莊風貌提升示范帶投入建設資金約5100萬元,提升沿線綠化率,新增路燈、垃圾屋等基礎公共設施,打造小廣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牌、墻體外立面繪畫等建設內容,持續優化環霍山旅游風景區的田東村、下輋村連片示范帶建設,建設美麗田園綜合體。
此外,龍川縣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及自身力量參與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借助“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行動、“千名鄉賢返鄉”“百名黨員干部回村”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等各級力量,合力提升村莊風貌,共同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
因地制宜
特色產業帶動百姓致富
“去年種了15畝紅松茸,元旦前上市了第一批產品,今年銷售情況很不錯。”龍川縣田心鎮田心村黨支部書記黃發強說。
產業發展是推動示范帶建設的重要基礎。龍川縣在推進示范帶建設中,整合資源,發展產業,由點成線、由線成面,把各類產業串珠成鏈,發展壯大特色產業,以多產融合發展構建新業態,讓百姓腰包“鼓起來”,鄉村朝著宜居宜業目標邁進。
環霍山風景區村莊風貌提升示范帶鐵場鎮段以霍山風景區旅游資源為依托,將百年古屋祠堂、農耕文化展館、紅色革命基地、精品民宿和生態園采摘、美食體驗等項目串聯成環,融合旅游元素提升村莊風貌,全力打造一條含原生態度假餐飲、住宿、文化展示等多種業態融合的環霍山美麗鄉村風貌風景線。去年田心鎮種植的200畝“航聚香絲苗”,每畝可為農戶增加500至600元的收入。
同時,鐵場鎮結合示范帶上五個村的實際,規劃每村一種特色。其中:珊田村以發展農旅為主題,推進蔬菜基地、油茶種植基地及觀光旅游產業發展;塘江村以發展荷花觀賞、攝影、寫生為主題,發展塘江村荷花休閑生態農業產業, 2020年掛牌成立“廣東龍川霍山·荷塘攝影創作基地”;龍湖村依托龍湖村石頭湖康養民宿小鎮項目,發展康養民宿;橋頭村依托革命烈士、“東江三杰”之一黃居仁的故居,打造鐵場鎮紅色文化學習基地;雙豐村以發展“絲苗米”為主題,創建300多畝雙豐“絲苗米”水稻產業示范基地,打造田園風光游生態鄉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