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春來早,春耕正當時
2月28日
廣東在河源市召開春耕生產
暨支農服務下鄉現場會
對全省春季農業生產工作進行動員部署
拉開全省春耕生產的大幕
會議現場,拖拉機、旋耕機在轟鳴聲中犁田、翻地,無人植保機在空中來回穿梭播種、施肥。會議代表們觀摩了機耕、機播、機插、集中育秧、無人農機等各類農機裝備現場作業和農業機械、農業科技、放心農資和農業金融保險服務等支農下鄉活動。初步統計,2023年全省春耕備耕預計投入拖拉機、插秧機、農用無人機等綠色、高效、智能農機裝備超百萬臺(套),各地機械化集中育秧有序開展。
根據農情調度顯示,2023年全省春播作物意向面積超3000萬畝,其中早稻1303萬畝,保持穩定。今年,農時相對寬裕、氣象條件較好、農資供應充足、惠農強農政策給力,都為春耕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
據了解,我市春耕備耕已經全面開展,3月15日之前春播要完成;3月底,花生、玉米等旱糧作物要全面完成;清明之前,水稻的插秧要全面完成,我們按照時間節點推進。今年,全市要完成201.1萬畝以上的播種面積,糧食總產量要達到81.5萬噸以上。
據介紹,近年來,我市堅決扛牢保障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糧食面積和總產量連續三年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排名均為全省前列,2022年糧食單產比全省平均單產高出18.9公斤。截至目前,全市春播春種已陸續開始,今年計劃春播春種農作物總面積136萬畝。
機械助力 萬象“耕”新
農機智能化助力春耕跑出“加速度”
在全省春耕生產
暨支農服務下鄉現場會議上
各類農業機械化設備
奔赴田間地頭大顯身手
各大企業院校集中展示農資、農技
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掀起春耕生產熱潮
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
在東源縣柳城鎮下壩村萬綠智慧農場農機作業演示區,旋耕機在水田里來回穿梭,加緊進行精細翻耕;插秧機、擺秧機勻速行駛,開過之處留下一行行整齊的秧苗;無人駕駛拖拉機、激光平地機等農機更是連番上陣,呈現出一派“科技興農促春耕”的忙碌景象。
農機手張天球表示,機械插秧機1天可以插秧40-50畝地,人工1天才不到2畝。插秧機插下去的規格比較正規,機器都是事先調好參數的,作業比一般人工快很多。
“農田平整好之后,用農機作業效率顯著提高。現在東源縣機械化種植已經達到60%以上了,水稻基本上達到80%以上。”農機手吳遠東說。
活動中
新農業、新科技帶來的
一系列變化
讓種糧大戶們
對今年的春耕生產
信心滿滿、動力十足
東源縣柳城鎮運陽家庭農場、種糧農戶陳向陽表示,現場氛圍很好,機械化進步了很多,都是無人機。對農戶來說,也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現在他們的家庭農場正在準備春耕播種,自己也想擴大規模,今年打算種200畝水稻。
現場還設立了支農服務下鄉展區,來自全省各地的農業企業、高等院校以及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向農戶廣泛宣傳農機、生產托管服務、農業金融保險政策等,并展示了一批名優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物品,助力春耕生產。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對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出更高要求。會議強調,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增強重農抓糧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自覺扛起保障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切實抓好春耕生產,把糧食生產各項工作抓緊抓實,奮力實現全年糧食生產豐收,為我省穩增長、穩物價、增信心提供堅實支撐。嚴格落實守底線促發展的要求,合理安排全年生產計劃,及時把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縣、到鎮、到村,壓緊壓實各級黨政責任。深入實施“南粵良田”工程,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繼續挖掘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種植結構調整等潛力,確保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強農機裝備支撐,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擴大農機在生產中的應用。要以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為抓手,以精耕細作為要求,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創建一批“噸糧田”“噸谷田”,推動實現大面積糧油平衡增產。
會議要求,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聚焦重點環節,落實落細措施抓緊抓好春季農業生產,積極做好春收農產品產銷銜接,引導跨區域有序流通,實現穩產保供。強化支農服務,深入開展農技服務下鄉,做好重要農資保供工作,平衡用水需求,保障春耕用水。圍繞糧食烘干、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生產托管服務、統防統治、規模化育秧、保險擴面提標等方面補短板強弱項,提升綜合生產能力,夯實糧食生產基礎。加大政策宣傳解讀,把國家和省支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將農民的種糧意愿轉化為糧食生產的實際行動,迅速掀起春耕生產熱潮。
會議強調,各地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要進一步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抓好“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保障蔬菜、肉類、水產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加快打造“粵海糧倉”。
會上宣讀了《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關于表揚2022年糧食生產工作成績突出的市級農業農村部門的通報》,對2022年度糧食播種面積、產量較省下達目標任務超額完成量較大,以及落實“以晚補早”抗災奪豐收工作突出的湛江、汕尾、韶關、揭陽、肇慶、河源、惠州、江門、廣州、陽江、深圳、梅州、潮州、珠海、茂名等15個地級以上市農業農村部門予以通報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