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氣象局預計,未來一周,我省高溫酷熱天氣持續,有大范圍35℃~38℃高溫,粵北和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市縣可達39℃左右,全省有31個市縣先后發布了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為應對持續高溫給農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廣東農技服務輕騎兵聯席委員會匯編持續高溫天氣農業生產應對技術措施,供各地參考。
一、種植業應對措施
(一)糧食作物
針對晚稻生產需要特別注意:1.播種時避免積水燙傷種子;2.注意秧田及插秧后大田水分管理,保持淺水、避免干旱;3.水稻拔秧移栽前3-5天可畝施速效氮肥5-6公斤尿素作為送嫁藥。水稻移栽前2-3天施用送嫁藥,每畝用三環唑100克加殺蟲雙200克兌水50公斤噴霧。
(二)蔬菜
晴熱高溫天氣,應選擇抗熱性較好的速生葉菜品種播種或育苗,確保夏秋葉菜淡季市場供應。抓好茄果類、瓜類等秋季蔬菜育苗工作,采用遮陽網防蟲網覆蓋等降溫措施,重點做好傳毒媒介蚜蟲、煙粉虱的防治,培育壯苗。
加強田間管理,茄果類、瓜類蔬菜宜在陰天或傍晚溫度明顯下降后進行定植,采用遮陽網、稻草畦面覆蓋,保水保墑,降低田間溫度,灌溉宜在高溫天氣的早晨、夜間溫度相對較低時進行,有條件的區域采用微灌微噴灌溉,薄肥勤施,必要時早晚采用葉面追肥措施,減輕干旱影響,改善蔬菜品質。
要密切關注高溫熱害、日灼等生理性病害,應采取以農業、物理、生物防治技術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策略,綜合應用殺蟲燈、性誘劑、防蟲網、色板等物理措施,嚴禁使用高毒違禁農藥,嚴格執行安全間隔期,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要利用近期高溫天氣,結合整地翻耕土壤,暴曬或高溫悶棚,撒施棉隆、石灰氮對大棚土壤進行熏蒸消毒,殺滅土傳病蟲害,改良土壤,為秋冬茬大棚蔬菜生產打好基礎。
針對設施蔬菜,一是要調控棚內溫度很重要,確保風機水簾等降溫控制系統正常運行;二是加強棚內棚外設施設備維護管理,科學使用棚內水肥一體化設備,高溫大水容易引發根系腐爛,采用少量多次的灌溉模式,切忌澆水過干過濕或忽干忽濕,確保節水節能。三是應根據氣候特點及設施內實際生長情況,注意做好肥水、生長環境的調控管理,并及時進行蔬菜的整枝打杈及病蟲害防治工作,為蔬菜的增產、提質打好基礎。
(三)水果
高溫天氣,果樹的主要危害是高溫引起日灼病,出現葉片下垂、卷曲、枯萎、脫落、灼傷、果實失水等現象。柑橘等果樹正處在旺盛的生長發育階段,是果樹年生長周期中最關鍵的時期,幼果繼續膨大、根系處于第二次生長高峰,同時注意水分供應,早晚溫度相對較低時,可根據果園條件進行全園澆水或噴水,保證夏季高溫期間果樹的水分供應。
一是做好高溫天氣農藥安全使用工作。高溫季節施藥時間應選擇在上午9點前或下午5點后,切忌中午前后施藥。施藥人員一定要落實好安全防護措施,施藥時要佩戴手套、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用品,上風施藥,防止農藥進入眼睛、接觸皮膚或吸入體內,施藥時要避免飲水、吸煙。
二是及時灌溉或葉面噴水。要在一早一晚采取小水緩灌,沒有灌溉條件的果園應當盡量利用水泵早晚多次給樹冠噴水,為整個樹冠降溫的同時又能給樹體補充水分。
三是使用遮陽網。有條件的果園,在陽光直射的向陽面,可采用黑色遮陽網遮陽,遮陽網可以隔絕大部分陽光的損害,對于葉片灼傷效果明顯。
四是生草覆蓋。生草覆蓋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可采用生草栽培、暫時保留雜草或者用稻草或其它作物秸稈進行地面覆蓋,降低地表溫度,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和土溫的劇烈變化,并通過葉面噴淋增加樹體水分含量,確保果園內總體濕度。
五是做好病蟲害防治。高溫干旱后,果樹樹勢普遍衰弱,容易導致病蟲害的發生,要結合病蟲害監測預警情況,及時做好預防,科學使用低毒高效農藥。
六是加強果樹管理。高溫干旱過后,及時補肥以恢復樹勢并對一些病蟲枝、弱枝、徒長枝及多余枝條等進行修剪,以便減少水分蒸騰。
(四)茶葉
茶園要做好灌溉和覆蓋遮蔭等工作。有滴灌、噴灌設施設備的茶園可在清晨、傍晚時進行微灌(以土壤相對濕度達90%較好)。可用生稻草、生綠肥作物的植株進行茶園覆蓋,高溫極端天氣下應結合實際,暫停采摘、打頂、修剪、耕作、施肥、噴藥和除草等茶園管理工作。
(五)中藥材
在高溫期間要做好中藥材水分管理,及時采取灌水抗旱、大棚通風和遮光等措施,并結合長勢實際,注重肥水結合,加強病蟲害防控。同時要加強貯藏加工管理,注意通風及堆放問題,合理控制貯藏倉庫的溫度,保持陰涼。
二、畜牧養殖應對措施
(一)關注中暑主要臨床癥狀
多數表現為喘粗氣、吐白沫,部分出現不安、身體發抖、大量出汗,嚴重時有瞳孔放大、神志不清、走路搖晃不穩、臥地不起等癥狀。輕者在病初迅速干預治療,可在1~2日內逐漸痊愈,重者常因治療不及時、心臟衰弱很快死亡。
(二)做好畜禽防暑應對措施
1.重視通風降溫。非全封閉式的養殖場,在符合防疫要求前提下,盡量敞開畜禽舍的門窗,以利通風散熱;具備條件時,可以添置風扇、水簾、冷風機、噴霧機、空調等設施設備;設施較簡單的中小型家庭農場,可根據實際情況,定時向屋頂噴水,幫助室內降溫;條件允許時,使用深井水配合冷風機、噴霧機使用。
2.加強飼養管理。
生豬:一是調整飼養密度降溫。標準豬舍飼養75公斤以上生豬調至1頭/1.2~1.4平方米,有利正常散熱,以防熱射病。二是調整日糧結構,適量飼喂當季青綠多汁飼料,同時適當降低日糧中的熱能飼料,并提高優質蛋白飼料,以利防暑降溫。
家禽:一是科學飼喂。散養家禽要合理遮陰避暑,舍飼家禽合理調整喂料時間,將早上加料提前,下午少喂,晚上補喂夜料;食槽內還要保持充足的清涼干凈飲水。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每噸添加100克~150克維生素C,增強雞對細菌和病毒性疾病的抵抗力。二是增加營養。要適當提高飼料營養濃度,降低熱增耗,保持日糧營養,維持生產效率。
牛羊:要確保欄舍內通風良好、青草充足、風扇和噴淋設施正常工作,必要時增加噴淋密度;高溫時要加強欄舍巡視,發現牛羊熱應激反應較大時,要及時處置;有條件時要在欄舍內放置小蘇打、舔磚;萬一青綠飼料不足時,要用干草或青貯補充,確保牛羊飼草充足。
3.密切監測畜禽健康。注意保持圈舍衛生,加強圈舍、用具的消毒;切實做好疫病的預防和免疫注射工作;發現病畜要及時隔離,防止感染其他健康畜禽而造成更大的損失,同時做好畜禽的護理和治療;病死畜禽要按國家相關法規及時進行深埋或焚燒等無害化處理,切忌私自出售病死畜禽;如果疫情嚴重或發生不明原因疫情,應及時請求當地畜牧獸醫部門協助確診和處置。
(三)做好經營管理規劃
1. 調整經營策略。為了減少高溫損失,規模養殖場(戶)可在經營策略上作些調整。可適當提前出欄,對已過了產蛋高峰期的家禽可提前淘汰。如家畜還小,高溫死亡風險較高的,可適當縮小規模,出售部分幼畜和幼禽。
2. 關注氣候變化。要防止高溫之后的大風暴雨多種極端氣候因素對畜群的影響。
3. 做好中長期工作規劃。提前謀劃后續生產安排和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好畜禽供給、場地建設、疫病防控、技術培訓等相關工作,為生產長期有序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水產養殖應對措施
根據高溫期的幾個養殖痛點,我們建議廣大養戶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來加強池塘管理:
(一)攪水增氧
高溫天氣,打破水體分層,有助于整個池塘的物質循環,避免缺氧泛池情況的發生;因此,需要多開葉輪機和涌浪機,打破水體分層,同時提升溶氧(晚上和清晨涌浪機不開)。其次,注意定期改底消毒工作,尤其是投餌區附近的定期改底。增加池塘底部溶氧,減少池塘氧債。
(二)補充有益菌
由于高溫季節池塘物質循環加快,殘餌糞便多,有害藻增多,亞鹽氨氮居高不下,因此更要注意有益菌的使用,分解有害物質,變廢為寶,同時抑制有害藻,改善水環境,提升溶氧。
(三)控料穩料
由于高溫期魚類吃食較差,且消化吸收并不理想,肝膽綜合征的風險也比較高,因此建議廣大養戶采取“控料、穩料”的策略,控制投喂率。建議不要超過1.5%。其次,加強內服保健藥品,加強魚體肝腸功能,提升魚體體質和消化吸收能力。
(四)抗應激
為預防突發的應激狀況,建議塘口準備好抗應激的藥物,減少魚類應激。由于高溫期許多殺菌治療類藥物的毒性也會增大,所以在高溫期做好池塘管理,減少刺激性藥物的使用就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