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并取得良好成效,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綠色崛起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將法治建設列入市委全會報告及市委常委會年度工作要點,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會議、市政府黨組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精神,專題研究部署立法、行政執法、行政復議等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認真履行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定期聽取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匯報,及時協調解決法治政府建設存在問題。持續健全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常態化機制,舉辦2024年“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場報告會,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研討活動,市縣(區)全覆蓋建立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陣地。制定實施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工作要點,召開全市依法治市工作推進會暨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工作推進會,推動法治政府建設重點任務落地落細。全面實施“八五”普法規劃,貫徹落實《河源市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法律法規清單》,組織開展2024年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履職報告評議、國家憲法日集中宣傳活動,完成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東源陳列館建設。我市有2個集體和2名個人分別榮獲全國“八五”普法中期表現突出單位和個人。
二、堅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大力推進強縣擴權賦能,印發《關于梳理一批市級行政職權事項調整由縣(區)政府(管委會)實施工作方案》《關于進一步做好擴權強縣改革工作的通知》,梳理125項市級行政職權事項調整由各縣(區)實施,支持東源縣開展縣鎮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梳理91項市級行政職權事項調整由東源縣實施。優化政務服務,對全市38個政府部門的權責清單實行動態管理,并錄入“廣東省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系統”,全面開展事項標準化“二次統籌”,實現1603項縣級事項在全市無差別受理、同標準審批。全面建設數字法治政府,開展《廣東省政務服務數字化條例》普法宣傳,持續完善“一網共享”平臺建設,推動我市各級共222個部門發布數據目錄6429個。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印發《2024年營商環境提標優化專項行動方案》,全面對標深圳市優化提升營商環境,開展河源市企業群眾“高效辦成一件事”專項行動,深化經營主體遷移制度改革,推行涉企經營許可審批告知承諾制,我市企業登記注冊實現“零成本”。完善河源市營商環境法治服務監督中心工作制度,出臺《關于加強和規范營商環境問題線索移送工作的辦法》,讓企業更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開展濫用行政權力線索排查及公平競爭審查專項核查行動、“限制競爭條款多”整治工作行動、民生領域反壟斷專項行動,積極優化經營主體反映問題快速響應處理機制,在12345熱線開通企業服務專席,2024年共受理經營主體訴求工單1287宗,總體滿意率96.30%。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和平獼猴桃”獲評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并納入廣東省首批地理標志培育產品名單,“龍川山茶油”獲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市農業知識產權運營服務中心被確定為國家級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推進政府治理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基層立法聯系點、立法聯絡員工作制度,選定首批6家市政府立法基層聯系點,完成《河源市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立法后評估工作。推進重點領域立法,出臺《河源市人才發展促進條例》《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修訂《河源市恐龍地質遺跡保護條例》,有序開展《河源市新豐江水庫水質保護條例》《河源市農業氣候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條例》立法。《河源市暴雨災害預警與響應條例》入選全省高質量地方立法典型推介案例。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2024年審查市政府及市直部門規范性文件42件,備案縣(區)行政規范性文件29件,開展涉企行政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廢止行政規范性文件8件。出臺《河源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實施辦法》,制定市政府2024年度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并向社會公布。落實《河源市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在保障依法決策中的積極作用,2024年審查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事項、重要合同協議以及其他政策性文件163件、出具法律意見書94份。
四、健全行政執法工作機制,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制定實施《河源市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23—2025年)》,全面提升行政執法人員素質能力,推動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建立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協作機制,組織開展職權下放重放輕管和涉企亂罰款專項整治。印發實施《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工作的實施意見》,持續推進鎮街綜合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創新行政執法方式,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與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有機融合,強化涉企信用信息歸集共享,開展多部門涉企“綜合查一次”抽查檢查,嚴格規范實施失信懲戒措施,我市2023年度企業年報公示率為97.72%、排名全省第二,河源市“強化‘監管+協管’協同完善基層藥品監管機制”改革案例入選中國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案例,是廣東省唯一在藥品監管領域綜合改革項目中獲得典型案例的地級市。聚焦民生熱點,加大食品安全、泥頭車和貨運車輛污染路面、水事違法、電信網絡詐騙等重點領域執法力度,更好保護群眾合法權益,不斷提升群眾對行政執法的滿意度。
五、完善突發事件應對體系,強化突發事件依法處置能力
一是完善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出臺《河源市基層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抓緊抓實應急預案體系和應急指揮體系建設,編制市級專項應急預案25個、縣級178個。市縣鎮村四級實現應急指揮視頻調度“全貫通”,全市101個鎮街均設置應急管理辦公室。組建市級專業救援力量26支、縣級96支、鎮級99支、村級1382支。出臺《河源市應急救援力量快速投送保障機制(試行)》,規范基層、社會應急力量隊伍建設,發揮鎮、村應急救援隊伍在防范應對水旱災害等突發事件的重要作用,不斷提升應急救援水平。2024年全市組織開展三防應急、森林火災、非煤礦山事故、燃氣安全事故等演練共2296次。二是依法履行應急管理職能。印發實施《河源市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推動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平臺建設,全市煙花爆竹批發企業基本信息及視頻監控等數據實現100%接入風險監測預警系統。
六、強化矛盾糾紛預防調解,不斷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深入實施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運用大數據分析,篩選出有代表性、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全年市縣聚焦生活垃圾治理、規范摩電等主題召開“面對面”座談會9場,推動問題解決1106宗、辦結率88.8%。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反映訴求,2024年共排查矛盾糾紛5103宗,化解4904宗,共收到群眾意見建議190件,已辦理171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平安直聯”活動,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2024年全市人民調解組織調解矛盾糾紛11276宗,調解成功11157宗,調解成功率98.94%。公共法律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2024年組織律師進駐12348廣東法網平臺并在線提供法律服務9345件,全市村(社區)法律顧問提供法律服務26599件次,河源仲裁委受理各類仲裁案件2664件,案件標的總額32.5億元。貫徹落實新行政復議法,成立河源市行政爭議調解中心,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進一步彰顯,全市全年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2024年全市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872件,辦結765件。加強勞動人事爭議化解,2024年全市勞動仲裁機構共立案處理各類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428宗,審結2413宗,涉及勞動者人數3526人。
七、加強行政權力監督制約,推動行政權力規范透明運行
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全年共接收省、市人大代表建議71件,省、市政協委員提案141件,均已辦結,辦復率100%。積極推動審計監督,加大財政資金監督力度,促進資金規范安全高效運行,做好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加強對審計發現問題整改的督促指導和檢查。主動接受司法監督,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認真履行以行政機關為被告的民事、行政案件生效判決,自覺維護司法權威。持續提升政務公開和政務誠信水平,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嚴格落實法定主動公開內容要求,對重大政策開展深度解讀,在市政府門戶網站發布各類政策解讀32條,受理網民留言141條,受理率達100%,均能按時保質辦結。組織實施《河源市加強政務系統誠信建設實施方案》,推動政府在重點領域工作不斷加強政務誠信建設。
雖然我市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行政執法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行政執法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執法、維護穩定、化解矛盾的能力不高,鎮街綜合行政執法保障能力還不夠,規范化建設水平有待提升,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建設仍需完善,執法監督工作力量還需加強,在廣東省一體化行政執法平臺的辦案率有待提升。二是數字法治政府建設有待加強。數字政府和政務服務建設投入還需加大力度,政務信息化基礎支撐還不夠,智能化服務水平還不夠高,政務環境和營商環境有待優化,運用數字化手段推動法治政府建設仍需提升。三是政務信息公開有待強化。政府信息公開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部分單位對政務公開重視不夠,存在信息公開不及時不全面不透明等現象,信息發布審核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四是安全生產監管有待進一步加強。對近年來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新發展、新問題研究不夠深入,對新要求新規范落實不夠全面,應急管理地方標準缺乏體系化建設。五是公共法律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基層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有待優化,村(社區)法律顧問服務精準度和實效性有待提升,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待提高,基層調解工作有待進一步深化,涉外法治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涉外法律服務供需對接機制仍需完善。
2025年,我市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全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一是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完善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機制,貫徹落實《河源市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法律法規清單》,推動各級政府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二是持續優化政務服務效能。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權責清單常態化動態管理機制,深化機構改革推動放權賦能,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規范化,全面推進數字法治政府建設,加強政務公開和政務誠信建設。三是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深入實施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提升行政執法人員素質能力,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規范涉企執法,扎實推進鎮街綜合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完善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提升在廣東省一體化行政執法平臺的辦案率。四是持續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增強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完善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加快建立“大調解”工作格局,加強涉外法律服務供需對接和推介工作,建立健全我市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