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形成都市經濟引領新態勢
打造顯山露水見綠山水生態文明新城
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公園從無到有、一條條道路平坦暢通……兒童公園、全民健身廣場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沿江路、大同路的華麗轉身,優化了交通環境;圖書館新館、博物館、檔案館成為河源的文化“名片”。這幾年,河源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逐漸成長為東江河畔的一顆璀璨明珠。
市委七屆三次全會提出,實現率先振興,都市經濟是主體。要實施都市經濟帶動戰略,立足長遠謀劃中心城區的人口規模、產業形態、城市功能,大力吸引農村人口、外地人口等人力資源到中心城區安居擇業,不斷提高中心城區首位度,力爭未來30年城市規劃建設用地面積達350平方公里、人口達300萬,成為引領全市發展的“龍頭”。完善城市規劃體系。堅持定位引領功能、功能引領規劃、規劃引領發展,高起點謀劃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優化提升專項規劃,全面推進“多規合一”,實現城市各類空間規劃“一張圖”管理。要按照城區與園區相配套、工業化與城市化相促進的要求,高標準規劃中心城區和縣城發展,形成以中心城區為核心、各縣城為組團的城市發展體系,并優化城市功能布局。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住建部門搶抓省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有利機遇,深入推進中心城區擴容提質,不斷提升城市品質與管理,市容市貌明顯改善,新型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扎實開展,市民的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尤其是2016年,市住建部門加快推進城市擴容提質,認真落實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危房改造、宜居社區創建、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以及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隊伍“兩個全覆蓋”等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時間的腳步飛馳向前,河源的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迎來新的重大機遇。接下來,市住建局將科學編制新版的《河源市城市總體規劃》,認真謀劃東江灣公園二期建設,實施寶源新江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全力推進歷史建筑保護工作,大力推動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邁上新臺階,助力河源率先振興發展。
高起點謀劃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
市委七屆三次全會提出,要不斷提高中心城區首位度,力爭未來30年城市規劃建設用地面積達350平方公里、人口達300萬,成為引領全市發展的“龍頭”。
近年來,我市一直大力推進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工作,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沿江路、永福路、西環路北段等多條市政道路完成建設改造,進一步暢通了市區道路;市圖書館、市博物館、市檔案館等一批文化設施的建成使用,使市民能夠在家門口享受更多的文化盛宴;全民健身廣場、迎客大橋橋頭公園、市體育館及周邊景觀工程、龍津晚渡景觀工程完工,進一步優化了市區環境,讓市民有了更多的休閑健身場所;東江灣公園一期提前建成開放,受到廣大市民的高度贊譽,成為河源建設“海綿城市”的亮點工程。
今年以來,我市進一步加快擴容提質步伐,著力推動“西優工程”等重點民生工程建設,為市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進一步提高中心城區的首位度。
今年在建城建重點項目共有9個,總投資4.5億元,分別是麗日小江橋下穿道路貫通工程、福新北路貫通工程、客家文化公園三期建設項目、長安路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大同北路提升改造工程、文明路提升改造工程、新風路提升改造工程、紅星東路貫通工程、西環路北段建設工程。目前這些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正在加快施工當中。
同時,市住建部門還加快推進新建城建重點項目前期工作。
今年新建城建重點項目共有11個,總投資4.6億元,包括旺源路道路改造、興源東路排水改造、深河中學南面及西面道路建設、寶源大橋加寬加固、黃子洞公園建設、市區道路市政設施升級改造、東江灣公園二期建設等工程。
城市發展規劃先行,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就在本月17日,8名來自廣東省城市規劃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我市,為《河源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重新編制工作進行研討,共同謀劃我市未來發展方向,為我市城市發展建言獻策,高起點謀劃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市住建局還開展了《河源市新型城鎮化規劃》《河源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河源市中心城區中小學校布點專項規劃》《河源市中心城區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等規劃編制工作;完成了排水專項規劃、高鐵新城概念規劃初步規劃成果,以及《河源市公園城市專項規劃》的修編成果;配合創園工作完成了《河源市城市綠線專項規劃》等11項專項規劃的規劃成果,為我市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描繪宏偉藍圖。
營造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人居環境
人居環境是反映一個地區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是對外開放的一張名片,更是保障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關鍵所在。
近年來,我市注重營造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人居環境,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惠及民生的德政工程。
為進一步健全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機制,改善農村“臟、亂、差”的垃圾污染現象,我市從2016年起三年內籌資2億多元投入到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當中,在全市新增建設10個區域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對鎮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進行補助,到2018年建立行之有效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機制、垃圾處理設施系統建設機制、垃圾治理隊伍管理機制、垃圾治理資金保障機制和治理工作督查督辦機制。
目前,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90.74%,無害化處理率達82.8%,村莊保潔覆蓋率達98.31%。各鄉鎮基本成立了環衛管理機構、建立了負責垃圾轉運的隊伍,各行政村大多按照每500人配備一名保潔員的標準配備保潔員;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正規垃圾堆放點57個,并建立準確的信息數據庫。
今年4月,市政府還啟動了《河源市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立法工作,進一步規范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和更好地保護我市農村生態環境。
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展現新優勢,去年,制定出臺了創建“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工作方案。各縣區根據資源條件和地方特點,開展了一批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創建工作。源城區開展高埔崗特色民宿文化街區、老城“四寶”特色文化街區、埔前鄉村體驗式休閑旅游美麗鄉村和雙下古村落創建工作;江東新區以古竹鎮、起步區“生命谷”為示范點,古竹鎮入選首批中國特色小鎮。目前,全市確定特色小鎮建設示范點23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35個。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村莊規劃編制投入力度,今年3月份,市財政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下撥2015—2016年度宜居城鎮、宜居村莊、村莊整治補助資金500多萬元,重點補助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確保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正常開展。
對城鄉規劃遙感監測的違法圖斑“亮劍”
遙感監測違法圖斑有利于強化規劃實施管理,提升規劃的科學性、嚴肅性和權威性。
2015年,廣東省城鄉規劃建設遙感監測執法系統建成,首次運用衛星遙感技術對省政府審批城市總體規劃的11個城市城鄉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動態監測,搭建起全省規劃管理“一張圖、一張網”的平臺,初步形成了“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規劃建設執法立體網絡。
通過該系統,省住建廳下達我市2015年城鄉規劃遙感監測違法圖斑215個,涉及違法用地面積115.9萬平方米,其中重點查處圖斑65個,涉及違法用地面積59.01萬平方米。
違法建設行為嚴重影響了規劃的權威性,為此我市加大對各種違法建筑物的清理整治力度,對城鄉規劃遙感監測的違法圖斑“亮劍”。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我市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將215個圖斑核查任務發至相關縣區,由縣區組織職能部門進行“地毯式”核查,通過建立臺賬,上圖、審核、匯總制度,準確掌握違法圖斑現狀,并實行跟蹤管理,對每一個違法圖斑的清理工作都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具體責任人,切實做到底子清、分工明。
其次,部分群眾對非法搭建違法建筑的危害認識不夠是違法建筑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也是查處違法圖斑的最大阻礙,我市大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并借助新聞媒體,擴大影響力和震懾力;同時,加強與國土等相關職能部門和規劃區鎮村的溝通與協作,形成合力,大力營造良性互動、齊抓共管的違法圖斑查處工作氛圍。
再次,在違法圖斑查處過程中,執法人員“一對一”做細工作,提前下發通知,最大限度避免當事人因盲目建設造成的損失。一私人早期建成的石材加工廠,位于規劃未實施的沿江綠化帶內,在發出書面拆除通知的同時,江東新區工作人員還多次登門拜訪,了解困難,解決問題,使拆除工作順利完成。
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各地違法建設勢頭得到遏制,河源市2016年第一期違法圖斑查處完成率89%,其中37個重點查處圖斑完成35個,完成率95%。2016年第二期違法圖斑61個,重點圖斑9個,相比2016年第一期和2015年違法圖斑數量大幅減少,建設秩序逐步好轉,違法建筑歷史存量也明顯減少。
依法查處衛星圖斑遙感監測違法建設,維護了我市城鄉規劃建設秩序,有力震懾了部分心存僥幸、搞突擊違法建設的人,成效顯著,省住建部門對此給予高度評價,并在廣東省城鄉規劃建設遙感監測執法工作會議上向全省作經驗介紹。
統籌城鄉發展規劃 優化城鎮功能布局
當前我市城鎮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將我市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戰略腹地,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核心城市,是今后一段時期的主要任務。
市住建部門將以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和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及市委七屆三次全會精神為指引,以新型城鎮化發展為主線,以城市擴容提質和城鄉人居環境改善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振奮精神,實干進取,不斷提高中心城區首位度,積極探索城鎮建設的新路子,開創住房城鄉規劃建設工作新業績。
近期,市住建局將抓緊啟動《河源市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為河源城市未來發展繪好藍圖;認真謀劃東江灣公園二期建設,實施寶源新江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全力推進歷史建筑保護工作。
市住建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市住建部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以群眾利益為出發點,確保如期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以改善農村環境為落腳點,不斷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以人員配備為著眼點,扎實推進規劃“兩個全覆蓋”工作;以資金投入為支撐點,確保“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創建效果;以規范標準為切入點,加大宜居社區創建力度;以清理拆除為突破點,加大違法圖斑查處力度;以完善提升為結合點,充分發揮規劃編制引領作用;以協調推進為關鍵點,加快市政工程重點項目建設;以綜合治理為根本點,加強建筑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管理;以推廣應用為著力點,抓好建筑節能和設計招投標工作。大力推動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邁向新的臺階,助力河源率先振興發展。(河源日報 高芳芳 通訊員 魯仲)
信息來源:河源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