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河源市經濟運行簡況
前三季度,全市經濟總體保持穩中恢復態勢,發展韌性持續顯現。
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 22021年前三季度我市地區生產總值為849.19億元,同比增長9.9%,兩年平均增長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95.87億元,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6.4%;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95.69億元,同比增長13.8%,兩年平均增長3.5%;第三產業增加值為457.62億元,同比增長7.6%,兩年平均增長2.7%。三次產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9%、46.2%和42.9%,分別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4.6和4.2個百分點。
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前三季度,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0.86億元,同比增長11.9%,兩年平均增長7.4%。其中,農業(種植業)產值86.69億元,增長3.7%;林業產值11.79億元,增長5.4%;漁業產值4.60億元,增長7.7%;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2.22億元,增長6.9%;牧業產值45.57億元,增長40.5%,增速比全市農林牧漁業高出28.6個百分點,對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79.8%,拉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9.5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7.09億元,同比增長16.2%,兩年平均增長5.8%。分行業看,主導產業較快增長。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87.22億元,增長23.5%;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工業增加值20.99億元,增長25.7%;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工業增加值19.18億元,增長121.3%。從新產業看,現代產業較快增長。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1.96億元,同比增長16.7%,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37.2%;先進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30.73億元,同比增長16.9%,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52.9%。
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2%,兩年平均增長8.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53.4%,比1-8月提高3.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9.9%,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今年1-8月提高28.0和4.8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1.2%,增速同比提高43.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2.4%。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2.7%,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長18.8%,增速同比分別提高53.5和46.7個百分點。
消費市場持續恢復。前三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9.26億元,同比增長12.7%。分消費類型看,商品零售267.01億元,同比增長12.6%,餐飲收入22.25億元,同比增長14.3%。分銷售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19.46億元,同比增長12.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9.80億元,同比增長14.1%。分商品類別看,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同比增長12.3%。份額較大的石油及制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1.7%;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3.1%,其中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164.6%。
對外貿易持續較快增長。據河源海關統計,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36.5億元,同比增長17.7%,兩年平均增長15.0%。其中,出口總額193.4億元,增長17.4%,兩年平均增長16.9%;進口總額43.1億元,增長18.7%,兩年平均增長7.1%。全市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14.3%,兩年平均增長10.0%。
財政收入平穩增長。前三季度,全市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5.82億元,同比增長11.7%,兩年平均增速(3.6%)比1-8月小幅提高0.1個百分點。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1.99億元,同比下降3.6%;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快速增長,增速達43.5%,兩年平均增長74.0%。
金融存貸款增速放緩。截至9月末,全市本外幣存款余額為1560.85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同比回落3.5個百分點,其中住戶存款1029.58億元,同比增長9.8%。全市本外幣貸款余額為1686.46億元,同比增長10.4%,增速同比回落5.9個百分點,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1357.69億元,同比增長11.9%。
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全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94元,同比增長12.2%,增速同比提高9.9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7.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81元,同比增長10.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86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60元,同比增長12.2%。
物價水平處于穩定區間。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微漲0.1%,其中居住、交通和通信價格分別上漲2.4%和2.5%;服務價格同比上漲1.2%;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7%,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2%,物價水平保持在總體可控范圍。
國民經濟主要指標
單位:萬元
注:①國家統計制度規定,地區生產總值、農業增加值、全社會工業增加值按季度統計(下同)。②地區生產總值、農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③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單位為上年同期=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