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河源市經濟運行簡況
一季度,我市經濟運行實現“開門紅”。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1季度我市地區生產總值為259.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0.3%,兩年平均增長3.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90億元,同比增長10.2%,兩年平均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84.19億元,同比增長37.6%,兩年平均增長4.7%;第三產業增加值148.58億元,同比增長13.9%,兩年平均增長2.8%。
農業生產穩步增長,生豬產能顯著恢復。一季度,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93億元,同比增長13.0%,兩年平均增長6.0%。其中,種植業保持平穩,同比增長0.7%。林業生產恢復正常,同比增長15.7%。漁業和輔助性活動產值較小維持在正常增長水平,分別同比增長13.7%和10.3%。占比達39.5%的畜牧業成拉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的主要因素:一是家禽增勢明顯,產值增長14.3%;二是生豬產能顯著恢復,一季度末生豬存欄81.33萬頭,同比增長21.5%,實現產值同比增長35.1%。這兩個行業成為拉動畜牧業產值同比增長26.6%的主力軍。
工業經濟高速增長,大中型企業發揮穩增長主引擎作用。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8.55億元,同比增長42.0%,兩年平均增長8.6%。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同比增長73.9%;股份制企業同比增長39.9%,“三資”企業同比增長48.0%。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7%,兩年平均增長4.6%;制造業同比增長43.2%,兩年平均增長9.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24.7%,兩年平均增長2.5%。分行業看,我市工業占比最大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35.4%,兩年平均增長13.6%。分企業看,我市大中型工業企業占全市總量的69.9%,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增加值增長41.8%,兩年平均增長13.7%。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持續擴大,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增長較快。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9.4%。其中,項目投資同比增長43.6%,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62.9%。分產業看,第三產業投資貢獻突出。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27.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4.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62.6%;第三產業投資占全市投資的比重為73.3%,對全市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85.3%,拉動全市投資增長42.2個百分點。分領域看,高技術產業和社會領域投資增長較快。全市制造業投資增長30.1%,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91.5%;其中,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40.8%,兩年平均增長8.8%。高技術產業投資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566.9%和18.3%,兩年平均分別增長53.4%和94.5%。社會領域投資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90.1%和119.3%,兩年平均分別增長28.9%和54.0%。
消費市場日趨活躍,物價漲幅同比下降。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52億元,同比增長29.6%,兩年平均增長0.9%。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一季度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1.43億元,同比增長29.1%,兩年平均增長0.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08億元,同比增長31.1%,兩年平均增長2.9%。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5.86億元,同比增長35.1%;商品零售88.66億元,同比增長29.2%,兩年平均增長3.1%。我市限上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額2926萬元,增長31.0%,兩年平均增長18.4%;限上單位糧油、食品類,日用品類,機電產品和設備類分別增長35.8%、47.2%和120.5%,兩年平均分別增長9.9%、15.7%和22.6%;占限上單位零售額比重達33.8%的汽車類同比增長63.7%,兩年平均增長2.4%。物價漲幅同比下降。一季度,我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2%。其中,3月份我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8%,2月份下降0.6%;環比下降0.4%。八大類居民消費價格中,居住類漲幅居前,累計上漲1.0%。一季度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1.9%,漲幅比上年同期擴大1.6個百分點。
對外經濟穩定增長,利用外資形勢較好。一季度,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60.2億元,同比增長15.0%。其中,出口46.5億元,增長12.4%;進口13.7億元,增長25.0%。在市高新區(增長35.7%)、紫金縣(增長13.0%)和江東新區(增長2158.3%)拉動下,全市利用外資快速增長。全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50億元,增長58.5%,比2019年同期增長64.4%,兩年平均增長28.2%。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民生保障繼續加強。一季度,我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46億元,增長31.1%,兩年平均增長5.7%;其中,稅收收入11.74億元,增長31.6%,兩年平均增長0.8%;非稅收入8.72億元,增長30.5%,兩年平均增長13.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5.60億元,增長15.5%,兩年平均增長11.2%。民生支出76.64億元,增長12.3%,其中交通運輸支出增長167.5%,住房保障支出增長71.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27.2%,增幅明顯高于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平均水平。
金融市場穩健運行,貸款余額較快增長。3月末,我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536.05億元,增長3.6%,增速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629.69億元,增長14.6%,增速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
國民經濟主要指標
單位:萬元
注:①國家統計制度規定,地區生產總值、農業增加值、全社會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工業增加值按季度統計(下同)。②地區生產總值、農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③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單位為上年同期=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