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河源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總體運行平穩,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租賃商務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但受有效需求不足、競爭激烈、企業整體規模偏低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疊加影響,1-5月(-0.1%)增幅較1-2月(5.5%)有所回落。
一、總體運行情況
(一)重點行業平穩運行,九大行業呈“五升四降”
1-5月,河源市規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36.91億元,同比下降0.1%。重點行業(參與GDP核算)實現營業收入14.79億元,同比增長1.0%。九大行業門類呈現“五升四降”的發展趨勢。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穩定增長,同比增長13.2%,拉動全市規上服務業重點行業增長4.6個百分點,成為穩定基本盤的關鍵力量;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持續增長,同比增長9.9%;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平穩增長,同比增長9.7%;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同比增長3.0%;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同比增長0.8%。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裝卸搬運和倉儲業、房地產業(不含房地產開發經營)、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4個行業為負增長,分別下降20.5%、15.6%、10.1%和3.3%,合計拉低全市規上重點行業增速4.0個百分點。這幾個行業主要是受市場行情影響,今年企業承接業務量下滑,個別倉儲企業受政策動態任務分配量減少,導致營收同比大幅減少。
(二)增長動力仍需提升,重點行業對比全省“三高六低”
互聯網和相關服務22.22.82.7.8.1分點。
(三)縣域發展失衡明顯,縣域規上服務業“三升五降”
分縣區看,東源縣、龍川縣和高新區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實現正增長,分別增長18.7%、8.4%和2.4%,合計拉動全市規上服務業增長2.0個百分點。紫金縣、和平縣、連平縣、源城區和江東新區五個縣區規上服務業發展低迷,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分別下降27.8%、23.5%、15.1%、2.4%和1.4%,分別低于最高的東源縣(18.7%)46.5、42.2、33.8、21.1和20.1個百分點,差距較大,反映出縣域經濟在資源整合、產業培育上仍存在短板。
二、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支柱行業支撐力不足。1-5月,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受市場競爭及成本上升影響,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3%,比1-2月(一季度)回落11.4個百分點。該行業占重點行業比重高達39.1%,但增速較往年同期明顯放緩,支撐力不足,拉低全市重點行業增速1.3個百分點。
(二)科技服務業增速持續走低。1-5月,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0.58億元,同比下降20.5%(其中,專業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下降19.6%,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營業收入下降32.9%),降幅比1-2月(一季度)擴大10.3個百分點??茖W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市場競爭加劇,缺乏有效引導和扶持措施,行業發展面臨困難。
(三)企業競爭力相對薄弱。1-5月,規模以上服務業總體運營平穩,但企業規模較小。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單位數111家,億元以上企業只有5家,占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比重4.5%,大部分企業存在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相對較弱的現象,導致部分行業增速易受單個企業變動影響。
(四)企業發展面臨制約因素。據二季度景氣調查問卷顯示,當前服務業企業經營狀況呈現波動,企業經營面臨的挑戰仍嚴峻。有49.5%、40.5%的企業受到“競爭激烈”、“需求不足”的壓力困擾,該比例比一季度均提高4.5個百分點。此外回款慢已成為企業資金周轉突出問題,有33.3%的企業表示存在資金緊張問題,其中有73.0%的企業表示應收賬款回籠慢是導致資金緊張的主要原因。受種種因素制約,企業對行業整體發展評價偏向保守,僅17.1%的企業對下季度行業運行持樂觀態度。
三、加快規模以上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持續擴大服務業有效需求。堅持“短期促消費、長期優供給”雙輪驅動策略,多維度激發服務業發展動能。在短期層面,通過精準投放消費券、創新策劃促消費活動等舉措,快速激發市場活力,充分釋放居民消費潛力,促進新興消費擴容提質;在長期層面,著力推進服務品質升級與品牌培育,增強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同步實施政策“組合拳”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健全跨部門協同機制破除發展壁壘。通過短期刺激與長效機制協同發力,構建“需求回暖—企業經營改善—就業與收入增長—消費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環,為全市服務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能。
(二)加大政策扶持與要素保障。完善階梯式稅收減免機制,對年營收首次突破一定規模的規上服務業企業給予專項獎勵;拓寬融資渠道,設立現代服務業專項資金,鼓勵金融機構開發“輕資產、高成長”信貸產品;落實租金補貼、社保緩繳等紓困政策,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三)強化產業協同與特色化發展。依托現有區域分工格局,支持源城區打造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核心區,聯動東源縣、紫金縣發展文旅康養、生態農業服務鏈;推動高新區、龍川縣、江東新區承接大灣區生產性服務業外包需求,培育工業設計、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集群;鼓勵和平縣、連平縣依托生態資源稟賦,拓展健康養老、戶外拓展等特色服務業態,形成“一縣一特色”的差異化布局。
(四)加速數字化轉型與服務創新。支持龍頭企業搭建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商貿流通、文化旅游等行業“上云用數賦智”;建設河源數字服務產業園,孵化大數據分析、跨境電商等新興業態;鼓勵企業與高校共建服務業創新實驗室,推廣“服務+制造”融合模式,提升價值鏈附加值;構建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對接,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生態體系。
注:
1、規模以上服務業統計范圍:①轄區內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行業。②轄區內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以及物業管理、房地產中介服務、房地產租賃經營和其他房地產業行業。③轄區內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的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社會工作行業。
2、按照規模以上服務業調查制度規定,營業收入均采用錯月數據,即各季度核算分別采用1-2月、1-5月、1-8月和1-11月數據。
3、參與核算的重點行業包括: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房地產業(不含房地產開發經營),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六個門類及管道運輸業,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業,裝卸搬運和倉儲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五個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