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河源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聚焦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奮力推動全市縣鎮村高質量發展,牢牢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底線,全力以赴抓好春耕農業生產工作,全市蔬菜、水果、特種作物持續增產,牧業產值穩中有升,林業育苗和造林面積大幅增長,水產品產量持續提升,農業整體發展保持良好態勢。
一、河源農業經濟總體情況
河源農業開局基礎支撐作用明顯,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穩健開新局。一季度河源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45.84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林業、漁業和輔助性活動保持較快增長態勢,農業、牧業穩中有進。分行業看,農業產值21.97億元,同比增長2.8%,林業產值5.31億元,同比增長8.3%,牧業產值15.59億元,同比增長2.3%,漁業產值2.01億元,同比增長7.0%,輔助性活動0.96億元,同比增長7.6%。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27.68億元,同比增長3.6%,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8.5%,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貢獻8.9%,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0.4個百分點,河源農業有效發揮了“三農”壓艙石作用。
(一)分行業看,林業、漁業和輔助性活動保持高速增長。從五大行業增長情況看,林業、漁業和輔助性活動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8.3%、7.0%和7.6%,均為近年來較高增長水平,農業(種植業)穩中有升,同比增長2.8%,畜牧業基本保持平穩,同比增長2.3%。農業(種植業)仍是拉動農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一季度農業(種植業)產值21.97億元,占總產值47.9%,同比增長2.8%,拉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1.4個百分點,貢獻率38.6%。占比只有11.8%的林業保持高位增長,是拉動總產值增長的重要因素,一季度林業產值同比增長8.3%,拉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1.0個百分點,貢獻率高達27.4%,其中育種育苗面積同比增長20.5%,造林面積同比增長12.0%、新造林撫育面積同比增長43.9%、竹材采運同比增長26.2%。
(二)分區域看,縣區間農林牧漁業發展較不平衡。從總產值增長情況看,連平、東源、源城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別增長9.1%、6.1%、3.8%。東源各行業增速均高于全市,其中林業增長21.9%,漁業增長24.4%,連平增長的主要亮點是牧業高速發展,增長17.6%,其中生豬增長41.7%,活雞出欄增長13.5%。從行業結構影響看,農業增幅相對平緩,當前畜牧業增長仍是影響總產值增長的重要因素,全市牧業產值比重為34.0%,且增幅波動較大,和平、龍川、江東增長乏力也是受畜牧業增長動力不足影響,和平、龍川、江東牧業分別同比下降2.8%、2.2%、2.9%。
(三)從一季度發展情況結合上年預判全年農業經濟增長壓力較大。一是種植業發展困境難以突破,制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從2024年增長情況看,2024年種植業占比55.2%,而增速卻只有1.9%,制約了全年產值增長,需要其他4個行業大量增量填補才完成總產值預期目標,達到5.1%的增速。從今年一季度發展情況看,全省蔬菜及食用菌產量增長3.2%,園林水果產量增長3.9%,茶葉產量增長6.0%,而我市分別增長2.0%、3.5%、4.1%,均低于全省。從拉動情況看,一季度盆栽和茶葉分別增長9.1%、4.1%,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別回落16.8、2.2個百分點,是種植業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的主要原因。若無新增長點高增量拉動,受夏糧、秋糧低增速下壓影響,2025年種植業增速將逐季放緩,持續拉低全年總產值增長。二是受林業高基數影響,今年林業將難以延續上年高速增長趨勢。從2024年增長情況看,2024年林業產值增長11.9%,其中,造林面積增長22.5%,竹木采運增長22.5%,林產品增長9.6%,都為近年來較高增長水平,基數越高增長壓力越大,從一季度林業產值增長情況看,今年將難以維持上年增長趨勢。三是畜牧業增長未達預期,受家禽產能和市場需求因素影響,一季度家禽同比下降2.1%,畜牧業發展不確定性較大。
二、農業生產主要特點
(一)蔬菜面積產量穩步提升。“菜籃子”事關千家萬戶,為有效保障蔬菜等農產品供應,挖掘生產潛力,培育特色產品,河源蔬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產量穩步增長,品類供應充足。好山好水出好產品,一直以來,河源農產品備受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的青睞,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去年冬季以來極端低溫天氣較少,蔬菜生產勢頭良好,田頭菜價較為穩定。一季度,全市蔬菜種植面積24.40萬畝,同比增長2.0%,蔬菜及食用菌產量33.77萬噸,同比增長2.0%,其中食用菌產量1316噸,同比增長6.7%。
(二)水果面積、產量持續增長。一季度,全市園林水果面積59.75萬畝,同比增長0.6%;全市水果產量5.42萬噸,同比增長1.7%。河源發揮區位特點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抓好構建“萬綠河源”品牌體系,圍繞質量興農的發展理念,做強做優做大河源農業品牌,打造河源特色品牌體系,一季度柑橘橙、熱帶水果、其他水果等水果作物持續增產,其中柑橘類水果產量4.54萬噸,同比增長1.4%,香蕉產量0.36萬噸,同比增長2.9%,其他水果(主要為藍莓)614噸,同比增長82.7%。
(三)特色經濟作物保持較快增長。近年來,河源充分發揮生態、區位、資源和產業優勢,做大優勢特色農產品,提升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化水平,建成了如紫金蟬茶、和平花卉等富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集聚區,有力支撐了河源特色經濟作物的快速發展。一季度,全市茶葉實有面積19.70萬畝、產量1572噸,同比分別增長1.3%和4.1%,產值4.95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8%。盆栽觀賞植物產量314.95萬盆,增長9.1%,和平縣公白鎮德福農業和龍川縣七彩繽紛農業兩家公司是河源盆栽產業的重要支撐,拉動全市盆栽作物大幅增長。
(四)“六大行動”推動林業產值大幅增長。河源堅定不移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緊密結合省委的“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的“138”行動計劃,大力實施綠美河源生態建設“6+1”(“六大行動+林業產業”)行動,緊緊圍繞打造“綠富雙贏”的河源樣板這一總體目標,積極推進林業油茶竹子產業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壯大和林業生態文化體系建設三大任務,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持續推動林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季度,全市完成造林面積14.12萬畝,同比增長12.0%,新造林撫育面積2.19萬畝,同比增長43.8%,中幼林撫育面積23.89萬畝,同比增長12.6%;木材采運25.17萬立方米,同比增長26.2%,大徑竹采運113.28萬根,增長9.7%。
(五)生豬出欄快速增長,活雞出欄下跌。一季度,河源生豬出欄快速增長,全市出欄生豬43.80萬頭,同比增長9.4%,拉動畜牧業平穩增長。另外,河源生豬期末存欄量快速提高,對接下來的生豬出欄增長提供堅實支撐。一季度末,河源生豬期末存欄124.40萬頭,同比增長27.6%,能繁母豬存欄12.68萬頭,同比增長29.6%。受市場供需和產能影響,活雞出欄下降,導致家禽整體產值下降3.0%。全市活家禽出欄1606.62萬只,同比下降4.2%,其中活雞出欄1445.61萬只,同比下降3.7%。
(六)水產品產量進一步提高。河源積極推進現代漁業發展,大力推廣工廠養魚模式,以東源縣燈塔鎮的河源太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工廠化養魚模式帶動各縣區積極挖掘工廠化養殖潛力,在有限的養殖面積上創造更高的效益。另外得益于河源優質的水環境,出產于東江、萬綠湖等水域的野生魚類暢銷大灣區各大城市,河源淡水捕撈有較大幅度增長。一季度,全市淡水產品總產量1.24萬噸,增長7.9%,其中淡水養殖產量1.19萬噸,增長7.8%,淡水捕撈產量480噸,增長8.6%,漁業產值2.01億元,同比增長7.0%,為近年來較高增長水平。
(七)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持續增長。農林牧漁輔助性活動是對農林牧漁業各種生產活動進行的支持性服務活動。隨著河源農業現代化進程持續推進,河源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育種育苗技術能力不斷增強,農業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農林牧漁輔助性活動收入持續增長。河源燈塔盆地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正在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園區內農業科研機構陸續進駐,為園區企業提供關鍵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國際交流、咨詢培訓等全方位、綜合性服務。一季度全市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產值0.96億元,同比增長7.6%。
三、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當前糧食生產面臨的不利因素。糧食安全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的問題,多次強調要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近年來,河源扎實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壓緊壓實糧食生產責任,糧食生產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但是糧食生產依舊存在一些客觀存在的問題。一是春播期間出現倒春寒和大風等不利天氣影響部分地區秧苗生長,需要通過后期追肥等輔助措施補救。二是土地流轉程度低,糧食種植的產業化水平不高,影響糧食產量的進一步提高。三是撂荒復耕工作存在一定困難。
(二)農業品牌建設有待加強。一是品牌意識不夠強。農產品品種多、品牌雜,在全省乃至全國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農業品牌鳳毛麟角;二是品牌宣傳手段單一。大多宣傳都只在產地周邊,宣傳力度不夠,即使通過電商營銷也難以提升品牌的效應;三是部分地方對當地名優特農產品與文化、自然生態資源融合的潛力挖掘不深,對整體規劃、統籌推進當地農業區域品牌創建力度不大,農產品品牌建設未能助推農業發揮產業融合的基礎作用。
(三)主要畜禽價格整體保持低位運行和較高的養殖成本是目前養殖戶面臨的主要困境。養殖成本主要受以下四個方面影響:一是飼料價格偏高,影響養殖效益;二是人工成本高,由于生豬防疫的需求,養殖場處于封閉狀態,工人對工資的需求逐漸增長;三是環保成本高,生豬養殖的環保要求高,養殖場不得不在環保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四是防疫成本高,為了預防非洲豬瘟以及其他疾病,養殖戶大量投入資金防疫,修建防疫設施,購買防疫設備及藥物。
四、抓好農業生產的建議
(一)突出抓好糧食生產。各地要組織精干農技人員下田指導,強化肥水調控,促進苗情轉化提升,抓好重大病蟲害防控,促進禾苗平衡生長。積極與農資企業、經銷商、種植戶做好對接服務,組織好水稻種子、化肥、農藥、農機等農資設備的調配、儲運、市場銷售等工作。抓好大豆油料生產,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種植任務。持續推動撂荒耕地治理,提供代耕代種等服務,確保夏收糧食面積產量增長。
(二)穩住重點產業發展。要強化生豬產能調控,圍繞全市能繁母豬保有量等核心指標,及時收集發布產能、生產、價格等信息,引導養殖場(戶)合理調節產能,以穩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為重點,構建生豬逆周期調控機制,避免大起大落。強化果園生產管理,提前謀劃好荔枝、李子、葡萄、藍莓等一批河源時令水果流通和銷售,確保上半年水果產量提高。二季度是多數魚類繁殖的關鍵期,要做好苗種生產與投放工作,大力發展設施漁業、大水面生態漁業等生態養殖。抓好河源草魚、鳙魚、羅非魚、鱸魚、養殖蝦等主要品種生產,確保上半年水產品產量增加。
(三)挖掘培育新增長點。一是培育新增長點,盤活利用好如連平縣忠信溫室大棚(恒大援建),源城區上村村蔬菜大棚、陂角村漁業養殖設施等援建、扶村項目設施,發展高效農業,作為增長點支撐全年農業經濟發展。二是全面摸清我市茶葉種植情況,尤其是紫金縣蟬茶產業,摸清近年來擴種的茶葉種植情況,進一步推動茶產業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