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全力推動2025年以舊換新政策落地,家電、通訊設備、汽車等消費取得顯著成效,拉動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平穩增長。
一、市場運行情況及特點
(一)四大行業增速分化,批發餐飲增長強勁,住宿零售增速放緩。
2025年一季度,全市批發業實現銷售額41.75億元,同比增長13.5%;零售業實現銷售額85.59億元,同比增長2.6%;住宿業實現營業額1.86億元,同比下降11.5%;餐飲業實現營業額12.26億元,同比增長5.3%。
(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快速反彈,一季度回升向好。
2025年一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02億元,同比增長1.7%,比1-2月提高1.9個百分點,比去年1-12月提高1.4個百分點,在全省各地市排名第10位,粵北生態五市第1位。3月當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56億元,同比增長6.2%,增速高于全國、全省(3月當月,全國增長5.9%,全省增長5.8%)。
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91.49億元,同比增長1.6%;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1.53億元,同比增長1.9%,鄉村增速比城鎮快0.3個百分點。
按消費形態分,全市商品零售額99.12億元,同比增長1.7%;餐飲收入13.90億元,同比增長1.6%,商品零售比餐飲收入快0.1個百分點。
按地區分,縣域基本實現正增長。高新區(僅限上)同比增長18.3%,紫金縣增長5.5%,東源縣增長3.9%,連平縣增長2.5%,和平縣增長2.0%,龍川縣增長1.7%,源城區增長0.1%,江東新區同比下降1.8%。
二、消費市場的亮點
(一)商貿主體培育成效顯著,拉動效果明顯。
2024年全市新增入庫143家限額以上單位。從貢獻效應看,3月當月實現零售額11740萬元,增量5244萬元,拉動全市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個百分點。其中,拉動3月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增長5.8個百分點。1-3月實現零售額35147萬元,增量14525萬元,拉動1-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個百分點。其中,拉動1-3月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增長4.6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新增單位中批發零售業占比69.2%,住宿餐飲業占比30.8%,分別拉動1-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個、0.1個百分點。從區域分布看,源城區新增入庫76家限上單位,貢獻了53%的新增單位,成為拉動增長的主引擎。1-3月,源城區新增單位拉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5個百分點,紫金縣新增單位拉動全市增長0.2個百分點,龍川縣新增單位拉動全市增長0.1個百分點,連平縣新增單位拉動全市增長0.04個百分點,和平縣新增單位拉動全市增長0.15個百分點,東源縣新增單位拉動全市增長0.2個百分點,高新區新增單位拉動全市增長0.1個百分點,江東新區新增單位拉動全市增長0.04個百分點。
(二)以舊換新激活市場,相關產品成增長主力。
1月中下旬以來,我市以舊換新政策全面落地實施,通過政策加碼、品類擴圍、流程優化三大舉措激活消費市場。政策新增手機、平板、智能手表等3C數碼產品補貼,并將家電品類從8類擴容至12+N類,帶動相關品類商品零售額延續增長態勢。截至4月22日,全市總核銷金額5577萬元,已完成首批下達資金,拉動總銷售額4.59億元。其中,拉動家電銷售額1.37億元,手機等數碼產品0.61億元,汽車2.47億元,家裝廚衛0.13億元,電動自行車0.02億元。具體到限額以上單位,政策帶動效應顯著:一季度,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增長71.0%。其中,參與以舊換新的通訊器材類限額以上單位11家(通訊器材類限上單位總數12家,覆蓋率91.7%),拉動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增長74.3個百分點;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增長28.2%。其中,參與以舊換新的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限額以上單位24家(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限上單位總數31家,覆蓋率77.4%),拉動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增長25.7個百分點;汽車類商品零售增長5.8%。其中,參與以舊換新的汽車類限額以上單位33家(汽車類限上單位總數45家,覆蓋率73.3%),拉動汽車類商品零售增長12.0個百分點。三類商品合計拉動全市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增長2.8個百分點。從區域分布看,源城區參與以舊換新限額以上單位55家,拉動全市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9個百分點;龍川2家,拉動增長0.04個百分點;連平2家,拉動增長0.02個百分點;高新區4家,拉動增長0.15個百分點。
(三)基本生活類商品零售增長較快,消費基本盤穩固。
基本生活類商品作為消費市場“風向標”,在1-3月展現出較強韌性。數據顯示,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同比增長7.3%,日用品類商品零售同比增長7.4%,合計拉動1-3月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1.0個百分點。從當月看,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同比增長8.7%,飲料類同比增長4.8%、煙酒類增長23.1%、日用品類增長21.0%,為限額以下零售額增速評估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整體消費市場復蘇提供了重要支撐。
(四)石油及制品類商品零售強勢反彈。
價格調整是刺激市場需求的關鍵因素之一,在3月6日和3月20日,油價連續兩次下調,顯著降低了消費者的用油成本,進而大幅提高了市場對汽油的需求。許多私家車主受油價下降的吸引,增加了加油頻次,一些物流運輸企業也趁機補充燃油儲備,以降低運營成本。中石化作為我市該行業的領軍企業,在3月開展了一系列頗具吸引力的營銷活動。一是汽油營銷活動讓利消費者,吸引了更多車主選擇中石化加油站;二是開展了非油品的促消費活動,拉動零售額增長;三是開展周五周六充值抽獎活動,激發了消費者的充值熱情,進一步提高了汽油的銷量。從數據上看,3月的市場表現十分亮眼。當月,全市限額以上單位石油及制品類商品零售同比增長13.9%,與2月形成了鮮明對比(2月當月同比下降40.4%),3月較2月提高了54.3個百分點。這一強勁的增長態勢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產生了積極的拉動作用,拉動3月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個百分點。其中,拉動3月當月限上零售額增長4.1個百分點。
三、消費品市場存在的問題
2025年一季度,消費品市場體現出較強的韌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2月份強勢反彈,一季度回升向好。但仍存在增速下降單位較多、住宿業降幅大且面廣、藥品消費承壓下行等問題制約著消費品市場健康發展。
(一)半數限額以上單位增速下降。
1-3月,全市552家限額以上單位中,增速下降的達274家,占比49.6%,接近半數。從降幅分布看,15.9%的單位降幅超30%(88家),20.1%的單位降幅為10%-30%(111家),13.6%的單位小幅下降10%以內(75家)。分行業看,增速下降單位批發業35家,占下降單位數12.8%;零售業133家,占48.5%;住宿業46家,占16.8%;餐飲業60家,占21.9%。從區域看,紫金縣(66.7%)、龍川縣(58.8%)、和平縣(54.7%)、江東新區(54.1%)下降單位比重超50%;源城區、高新區、東源縣下降單位比重分別為47.8%、44.4%、41.8%;連平縣(16.1%)則表現相對較好。
(二)住宿業整體市場低迷,增速下降幅度較大。
2024年,全市住宿行業面臨顯著下行壓力,全年營業額同比下降15.8%,2025年一季度降幅收窄至11.5%,但仍未扭轉頹勢。一季度數據顯示,住宿業營業額前十的單位,八家處于下降趨勢且下降幅度較大。主要原因有:一是客戶降維消費倒逼酒店客房單價下調,入住率不變的情況下,營業額也會下跌;二是結婚人數下降嚴重,婚宴大幅度減少;三是本地因缺乏特色文旅項目難以吸引過夜客群,游客以周邊游、一日游為主,過夜住宿需求銳減,同時企業團建、商務會議等團隊消費減少嚴重,直接沖擊中高端酒店經營,部分缺乏競爭力的酒店被迫品牌轉讓;四是對比其他市,舉辦活動較少,難以吸引客流,本地捕魚節等傳統習俗活動,宣傳時間較短,難以引入客流,對入住率提升作用不大。從區域看,限額以上住宿業單位營業額僅連平縣(2.1%)和高新區(45.0%)實現正增長,其余縣區均呈下降態勢,面臨著較大的困境。其中和平縣降幅最大(下降30.3%),紫金縣(下降22.6%)、江東新區(下降21.2%)次之,源城區(下降16.2%)、東源縣(下降10.9%)、龍川縣(下降3.8%)亦面臨不同程度的經營壓力。
(三)中西藥品類商品零售持續下降。
作為醫藥零售龍頭企業,大參林在河源市占據重要市場份額(零售額占全市限上單位中西藥品類商品零售48.7%),由于經營策略有所變化,一季度凈減三家直營店(減少4家,新增1家),零售額減少成為主要影響因素。3月當月,大參林拉低限上中西藥品類商品零售3.2個百分點。受此影響,全市3月當月限額以上單位中西藥品類商品零售同比下降2.2%,降幅較上月擴大1.9個百分點,拉低3月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0.2個百分點。1-3月同比下降1.6%,拉低1-3月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0.1個百分點。此外,除大參林自身經營調整帶來的影響外,市場環境也并不樂觀,其余8家藥品零售企業在一季度也均呈現增速下降的趨勢。無論是龍頭企業的戰略調整,還是整體市場的下行壓力,都體現著醫藥零售市場在當下正面臨的挑戰。
四、促進消費品市場發展的建議
為進一步鞏固消費市場持續恢復基礎,提升居民消費意愿,釋放消費需求,帶動經濟全面復蘇,提出以下建議。
(一)扶持在庫單位做強做大,持續挖掘企業入庫納統。
限額以上單位作為商貿業的重要主體,是拉動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關鍵力量。因此,要加大對在庫限額以上單位的扶持力度,從資金支持、政策優惠、市場拓展等多方面入手,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同時,為推動消費品市場高質量發展,需進一步加強入庫納統工作,深挖新增量,激活市場潛力。通過持續加強入庫納統工作,對各類企業的培育和扶持,確保全市消費品市場長期健康平穩發展。一要精準挖掘有潛力的優質電商企業入庫。借助電商主管部門的專業力量,對各類電商企業開展全面摸排。通過細致篩選,鎖定達限電商企業,及時引導其完成入庫流程。二要有效利用以舊換新政策挖掘企業入庫納統。協同聯動商務、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結合以舊換新活動摸排家居家電、電子設備、汽車零售等領域的潛力企業。通過企業交易流水、稅收數據等篩選達標或接近限上標準的企業,建立培育庫,動態跟蹤其經營規模。抓企業入庫要兼顧長短目標。短期內,重點關注新開業企業,引導其盡快入庫,以快速拉動消費增長,實現消費市場的短期活躍。從長期來看,著力培育有潛力的企業,通過政策扶持、資源對接等方式,助力企業做強做大。待企業達到規模后,在年度申請入庫納統,為消費市場的持續繁榮奠定堅實基礎。
(二)提升文旅消費帶動作用,激發住宿業消費活力。
為進一步提升文旅消費的帶動作用,全面激發住宿業消費活力,我市需多管齊下,積極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一是大力推動各類熱門賽事、高品質演藝活動在河源舉辦,借助賽事和演藝的熱度,吸引大量游客目光,提升城市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同時,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宣傳方式,全方位展示河源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旅游資源。二是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精心策劃親子游、賽事游、文化游、美食游、夜經濟等系列主題活動,滿足不同游客群體的需求。充分依托綠美生態文化等資源,打造一批集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康養健身、商務洽談、農業體驗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旅游配套設施,為游客提供更加優質、多樣化的旅游體驗。三是積極吸引大灣區游客。利用河源與大灣區地緣相近、交通便利的優勢,制定針對性的旅游營銷策略,推出優惠政策和特色旅游產品,吸引大灣區游客前來旅游消費,帶動住宿、餐飲、購物等相關產業發展,形成更多消費增量。四是加強文化旅游宣傳推廣。加強對追龍日、捕魚節等傳統風俗活動的宣傳和推廣,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讓游客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河源獨特的民俗風情,吸引更多游客前來住宿游玩。
(三)抓大不放小,促進各類型企業均衡發展。
石油及制品類銷售行業是我市消費市場的龍頭行業,受油價、汽車保有量及工地、工業用油影響較大,且與上級公司制定的營銷策略關系較大,如果能爭取上級公司政策傾斜,銷售情況會有較大幅度提升,建議做好與上級公司的溝通協調,爭取政策上的傾斜。中小微企業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中型企業主要分布在汽車、超市及醫藥等行業,目前醫藥銷售行業較為低迷,建議進一步做好該行業的促消費活動。小微企業比較多,占全市限上單位總數的80%,我市近半數增速下降的單位主要集中在小微企業。小微企業涵蓋面比較廣,包含基本生活類、升級類消費及酒店、餐廳等行業,較為完整地反映我市消費市場,也是評估限額以下零售額增速的因素之一。為進一步刺激我市消費市場,釋放消費活力,需扶持小微企業健康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