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環函〔2025〕38號
市農業農村局:
現就市政協提案法制委員會提出的關于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提出如下協辦意見:
近年來,我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國家關于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和省、市有關工作要求,印發實施了《河源市打贏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河源市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2022-2025年)》等文件,深入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有效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助力推進我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一、基本工作情況
(一)強化畜禽養殖源頭管控。依據水生態環境保護區域的重要性、敏感性和脆弱性,以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目標,優化養殖區域總體布局,及時組織各縣區科學開展畜禽養殖禁養區調整工作并印發實施方案,完成禁養區邊界矢量化,規范禁養區管理。嚴格落實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方案,禁養區內禁止新建、改建、擴建畜禽養殖場(戶),已建成的應依法責令關閉或搬遷。優化畜禽養殖空間布局,引導布局在環境容量較大的區域。
(二)落實簡政放權,簡化環境許可。近年來,我局持續落實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簡化畜禽養殖項目環評手續,年出欄量生豬5000頭以下的畜禽養殖項目無需辦理環評審批,僅需在線填寫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不設置污水排放口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及設有污水排放口的規模以下生豬養殖場項目,全部實行排污登記管理制度。
(三)開展重點區域畜禽養殖業整治。2022年至今,我局連續四年牽頭組織開展新豐江庫區集雨區及重點考核斷面流域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整治工作,重點針對環保手續辦理及落實情況、源頭減量及資源化利用情況和污染物治理及排放情況等進行檢查,通過持續的污染整治行動,基本達到“規范一批、整治一批、清理關閉一批”的預期目標。
(四)全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2021年,東源縣被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列為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地區。近年來,我局一方面積極對接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具體工作要求,同時爭取上級資金、技術支持;另一方面督促指導東源縣對照上級工作要求,深入開展國家級試點工作,以優先治理區域為重點,圍繞種植、養殖業污染控制,進行系統設計、優化空間布局,持續加強調查監測,完善治理清單,并根據優先治理區域的主要污染類型進行分類施策,推動污染治理相關工作落實。
二、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嚴把畜禽養殖項目環評審批關。對于選址不符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相關法定規劃及“三線一單”環境管控要求的、受納水體達不到環境質量標準且采取措施不能滿足環境質量改善要求的畜禽養殖項目,一律不予審批。
(二)加大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力度。持續推進新豐江集雨區畜禽養殖專項執法行動發現問題整治,健全禁養區長效防控機制,嚴防畜禽養殖污染反彈,堅持以水環境和土壤環境的承載能力確定畜禽養殖規模等,引進推廣“種養結合”“以種定養”的生態養殖技術,鼓勵和支持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提標升級,因地制宜增加脫氮除磷工藝,新增規模畜禽養殖實現“零”排放。
(三)配合大力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配合農業農村部門完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管理制度,推動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提檔升級,規范畜禽養殖戶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開展設施裝備配套情況核查與整改工作;廣泛宣傳綠色發展理念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政策,抓好示范培訓,組織不同層次的培訓、研討和現場會,因地制宜推廣各類適用的先進技術和模式。
(四)有序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指導東源縣對照國家和省有關工作要求,大力推進試點工作,優化污染源調查、監測、復核評估等技術手段,加強長期農業面源調查與監測;推進優先治理區域分類整治,針對不同污染類型的優先治理區域,通過采取適宜的治理措施,實現面源污染有效削減;科學確定績效評估范圍、指標、基數和方式,確保試點工作取得實效。
河源市生態環境局
2025年6月12日
(聯系人及電話:黃世裕,3883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