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衛健案函〔2023〕25號
曾險峰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增進民生福祉,多措并舉大力支持我市民營醫療機構健康發展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工作現狀和進展情況
市衛生健康局高度重視民營醫療機構健康發展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衛健委等十部委關于印發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意見的通知》(國衛醫發﹝2019﹞42號),積極推動民營醫院發展。截至2023年8月,我市民營醫療機構有二甲醫院2間、二級醫院25間、一級醫院60間、各類大型診所及個體診所600間??傮w來看,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滿足了不同人群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而且為全社會提供了更多的醫療服務保障。
二、關于所提建議的答復
(一)關于鼓勵民營醫院健康發展
1.加強規劃引領。市衛生健康局起草了《河源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21-2025年)(二次征求意見稿)》,進一步優化全市衛生健康資源配置,同時落實《國家衛健委等十部委關于印發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意見的通知》(國衛醫發﹝2019﹞42號)要求,對社會辦醫區域總量和空間布局不作規劃限制。
2.簡化審批程序。一是根據廣東省發改委等八部門《關于優化社會辦醫療機構跨部門審批工作的通知》(粵發改社會函〔2019〕2042號)的要求,市場監管部門支持推動民營醫療機構持續健康發展,放寬市場準入,簡化審批程序,依法依規辦理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并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社會辦營利性醫療機構登記信息,提供開放查詢渠道;公開市場主體登記命名規則,醫療機構執業資格許可證與營業執照登記名稱不一致時,以批復文件、證照備注的形式載明或通過涉企信息歸集公示的方式落實好部門間名稱互認。二是生態環境部門深化“放管服”改革,對利用現有建筑的中醫診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母嬰護理中心、藥店、體檢中心、防疫站項目豁免環評管理;對住院床位20張以下(不含20張)的醫療機構實行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管理。
3.規范審批流程。一是所有政務服務事項服務指南均復用我省政務服務網,同一事項辦事流程、申請材料及受理條件均與全省相同,有效杜絕了“一地一政策”現象。通過推行告知承諾制度,提高審批效率,減輕群眾負擔。同時完善了補缺機制,通過提升主動服務意識,幫助申請人補充完善申請時提交的必備材料,更加便民利民。二是全面落實二級及二級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工作,不再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僅在執業登記時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4.優化審批服務。一是認真貫徹落實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要求,實現“一窗受理,全程網辦、跨省通辦、全省通辦”和政務服務事項標準統一,減輕了行政管理相對人負擔。壓縮審批時限,全部行政許可事項辦理時限為1個工作日。建立全流程可溯源機制,優化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努力提高群眾的滿意度。二是生態環境部門對需要辦理環評的醫療機構項目,全面落實并聯審批機制,實行屬地化審批管理,加強環評服務保障,進一步明確并縮短審批時限,簡化審批流程,精簡申請材料。為重點醫療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實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評估、評估與審查同步。
(二)關于鼓勵社會力量在短缺專科領域開辦醫療機構,支持民營醫療機構提升服務能力
一是將“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資源稀缺及滿足多元需求的健康服務領域;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兒科、精神衛生、康復、慢性病、臨終關懷、護理、高端醫療、醫學檢驗、醫養結合等醫療機構。鼓勵發展高端健康管理機構和醫療旅游保健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推進醫養康養融合發展,發展多樣化健康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健康需求”寫進《河源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中,規劃引領社會力量在短缺??祁I域開辦醫療機構。二是發改部門牽頭編制《河源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河府〔2021〕29號)和《河源市康養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河發改〔2022〕191號),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提供健康養老及培訓服務,發展“旅游+康養”服務業,做優“康養+醫療”產業。支持建立民營健康體檢機構,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三是進一步促進醫養結合發展。嚴格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 民政部辦公廳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關于做好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工作的通知》(國衛老齡發〔2019〕17號)要求,做好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政策宣講及指導工作,全面清理、取消申辦醫養結合機構不合理的前置審批事項,優化市場準入環境,為申辦人提供準確詳細的政策解釋和業務指導,助推醫養結合機構的發展。
(三)關于給予民營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待遇
一是嚴格落實《廣東省衛生健康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價改革實施方案》(粵人社規〔2022〕6號),積極做好衛生健康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工作。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含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主管社會組織)從事臨床、藥學、護理、醫技、公共衛生、衛生研究等工作,并符合《實施方案》評價標準條件的在職在崗人員均可申報評審。二是醫療保障部門對民營醫療機構、公立醫療均實行同等的定點管理、醫保待遇保障、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等政策,實行同樣的醫保經辦服務,助力民營醫療機構健康發展。三是自然資源部門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十部委印發的《關于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的意見》,按照“要素跟著項目走”的要求,對符合規劃、成熟度高、具備供地條件的社會辦醫療機構,統籌做好用地保障工作。自2019年6月以來,我市共劃撥醫療衛生用地22宗,面積共522246平方米;出讓涉及醫療項目用地3宗,面積38011.45平方米。四是財政部門立足財政職能,多方籌集資金,認真落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努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民營醫療機構健康發展,為市民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四)關于落實稅收優惠政策
1.企業所得稅小型微利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有關情況
(1)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經初步走訪調研,我市民營醫療機構均可以在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依法享受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不存在人為限制享受稅收優惠情況。
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且同時符合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等三個條件的企業。若民營醫療機構納稅人符合上述條件,通過填報申報表即可直接享受此項稅收優惠。
(2)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經初步走訪調研,我市民營醫療機構均可以在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依法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不存在人為限制享受稅收優惠情況。由于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為審批制,每年由企業自主申報、經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部門審批后發放證書(證書有效期3年),目前我市暫無民營醫療機構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因此暫無民營醫療機構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
2.我市民營醫療機構可享受的其它稅收優惠
結合我市民營醫療機構的經營特點,稅務部門已編制《民營醫療機構涉及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指引》《資產損失企業所得稅稅收政策指引》《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專項扣除政策指引》等,并通過稅企座談會向我市部分中大型民營醫療機構發放;同時要求主管稅務機關密切關注企業的經營發展狀況,輔導我市民營醫療機構完善賬務處理,依法依規享受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確保“應享盡享”。
(五)關于支持向社會辦基層醫療機構購買服務
我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一直鼓勵、支持社會辦基層醫療機構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參與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目前源城區有2家、江東新區有1家民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參與全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源城區還有1家民辦醫院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參與部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其承擔的劃定區域內的基本公衛服務項目實施情況,與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樣接受市、縣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專業機構日常的督導檢查、專業指導和績效評價,根據績效評價結果發放基本公衛補助資金。
(六)關于加強民營醫療機構的業務指導與監督管理。
一是通過“雙隨機、一公開”工作要求不斷細化“放管服”改革和事中事后監管措施,實行“告知承諾”、“優化準入服務”等具體管理措施,并主動向社會予以公開,積極探索行政審批轉為事中事后監管的各項新機制。同時,聯合開展誠信體系建設工作,推動建立全范圍覆蓋、全過程監督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二是通過??坡撁私ㄔO,經牽頭醫院協助民營醫療機構解決醫療技術難題。三是按分級診療制度,遵循患者醫院原則,醫療機構之內均有雙向轉診醫療服務。
三、下一步工作目標和計劃
市衛生健康局將聯合相關部門貫徹落實促進民營醫療機構健康發展有關政策要求,完善支持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的配套措施,推動民營醫療機構的健康、有序發展,提高民營醫療機構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就醫獲得感。
河源市衛生健康局
2023年9月5日
(聯系人:李杰青,聯系電話:0762-313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