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環函〔2023〕49號
關于政協市八屆二次會議第20230128號
提案協辦意見的函
市林業局:
現就民建河源市總支部提出的關于加快綠美河源生態建設的提案提出如下協辦意見:
近年來,我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中共廣東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等文件精神,按照省、市有關工作部署,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扛起監督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政治責任、大力推進林業碳普惠項目開發申報等,為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構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新格局貢獻生態環境力量。
一、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工作情況
(一)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優良
一是水環境質量持續領跑全省。2022年以來,我市10個國考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優良率均為100%且全省排名第一(今年1-3月,我市國考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進入全國前30名,是全省唯一上榜的地級市),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新豐江水庫水質長期穩定保持Ⅰ類,水質狀況為優,總磷、氨氮等主要考核指標保持較低濃度;營養狀態指數2022年為23、2023年1-3月下降至19,保持貧營養水平,自2020年以來在全國124個重要水庫中穩居前五名。國家地表水水質數據發布系統顯示,新豐江水庫水質考核指標和總氮指標均優于千島湖、丹江口等其他主要水庫。東江干流河源段水質穩定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二是空氣質量排名全省前列。2022年,我市空氣質量優良率(AQI)為96.2%、在全省排名第五,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省排名第四;環境空氣質量6項污染物指標達標率為100%,其中PM2.5均值濃度為1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微克/立方米,達到省下達目標要求(不高于24微克/立方米),自2019年以來穩定優于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25微克/立方米)。截至今年5月24日,我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7.9%,空氣質量6項評價指標全面達標。三是土壤和農村環境質量總體良好。2022年,我市完成22個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審、60個行政村環境整治等任務,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9.43%,4個地下水國考點位水質穩定達標,工業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99%以上,縣級以上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100%。
(二)加強自然保護地管護
一是守住綠水青山生態防線。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及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相關法律法規,切實加強涉及自然保護區建設項目的環境準入審查,嚴把建設項目環境準入關,做好生態環境源頭防控;貫徹落實《排污許可管理條例》和《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等相關要求,嚴禁在自然保護區內開展不符合功能定位的開發建設活動,優化建設項目選址,盡可能避讓自然保護區。二是發揮“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源頭預防引領作用。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將各類自然保護地、新豐江水庫、楓樹壩水庫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域納入生態空間管控,形成以九連山系、羅浮山系、七目嶂山系和東江生態廊道為架構的“三區一廊”生態安全格局。生態空間內堅持以維護生態系統功能為主,禁止或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和城鎮建設,嚴守生態環境底線,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全力筑牢北部生態屏障。三是扎實推進“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近年來,我局按照國家、省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要求,積極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聯合相關部門成立河源市“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組,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統籌協調、大力推進我市“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對自然保護地存在的疑似違法違規開發建設遙感監測點進行核實、查處和整改;結合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工作,聯合市有關單位派出工作督導組開展現場督導,督促各縣(區)政府對照排查發現的存在問題,及時制定整改方案,明確責任人、責任單位、整改時限和整改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整改,確保我市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落到實處。
(三)推動我市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以連平縣溪山鎮東水村、內莞鎮橫水村等為試點,開發省級林業碳匯碳普惠項目,爭取年底成功交易并形成有效開發經驗;以龍川縣為試點,開發深圳市森林經營碳普惠項目,探索龍川林業碳普惠減排量由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備案簽發,通過進入深圳交易的方式,打通“兩山”轉換通道;發動各縣(區)因地制宜開展林業碳匯或分布式光伏發電等碳普惠試點工作,合法合規有序開發林業碳匯碳普惠項目,提高村集體收入,助推鄉村振興,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截至2022年底,我市林業碳匯碳普惠簽發量共16.4萬噸,全省排名第三,占全省林業碳匯簽發量的9.3%;成交金額約323.63萬元,居全省第二,占全省林業碳匯成交總額的10.6%。
二、主要存在問題
(一)環境質量保優壓力較大。一是受畜禽養殖、桉樹種植、生活污染源、農業面源及上游來水等因素影響,水質持續保優壓力大。二是受三面環山河谷地形、不利氣象條件、污染物遠距離傳輸和本地污染源排放等因素影響,臭氧防控形勢較為嚴峻。
(二)碳普惠工作機制有待完善。林業碳匯碳普惠工作存在家底不夠清楚、機制不夠完善、部門聯動不夠順暢、申報主體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工作機制有待建立健全。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打好碧水保優戰,堅持“三水統籌”原則,堅持保好水與治差水并進,堅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鄉段協同治理,確保新豐江水庫“政治水、生命水、經濟水”安全穩定、我市水環境質量持續領跑全省;打好藍天保衛戰,全力拼搶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力爭空氣質量達到省下達目標并保持全省前列;打好凈土保衛戰,有序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嚴格建設用地和農用地管理,落實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規范處置全過程監管,探索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確保我市地下水質量持續達標,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二)督促自然保護區落實管護工作
繼續加強與市相關單位的溝通合作,強化部門聯動,開展聯合巡查,保持環境高壓態勢,增強打擊自然保護地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震懾力,全力維護我市自然保護地環境安全;督促各縣(區)、各有關單位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深刻認識做好自然保護地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常態化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機制,保障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安全。
(三)推動林業碳匯碳普惠項目落實見效
制定《河源市碳普惠制建設工作方案》,成立碳普惠制協調領導小組,開展碳匯研究,重點摸清我市林業碳匯資源家底,厘清開發思路,有針對性地指導各縣(區)開發林業碳匯碳普惠項目;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全市性碳匯知識專題培訓,提高鄉鎮干部碳匯知識儲備;加大林業碳匯碳普惠項目宣傳力度,借助公眾號、媒體等平臺,宣傳科普碳匯有關知識,爭取年底成功交易林業碳匯碳普惠項目,形成有效開發經驗;規范我市碳匯交易行為,下達目標任務,充分調動各縣(區)積極性,合法合規有序開發村集體的林業碳匯碳普惠項目,助推鄉村振興,提高村集體收入,探索將我市生態優勢轉換成經濟優勢,打通“兩山”轉化路徑,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推動綠美河源生態建設。
河源市生態環境局
2023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