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22〕154號
賴冬美等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強我市各級圖書館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圖書館建設及開展活動的基本情況
近幾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著力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完善管理和保障制度,公共文化建設投入穩步增長,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建立,各級圖書館不斷完善服務功能,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在業務發展、效能提升、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一)建設圖書館分館、城市書房,延伸公共圖書館服務。
目前,全市共有縣級以上圖書館7個(其中一級館3個、二級館1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00個(其中特級站6個,一級站21個,二級站73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439個,基本形成市、縣、鎮、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全覆蓋網絡。市圖書館通過建設分館、服務點的方式,將服務網絡延伸至機關、學校、部隊、社區、鄉村以及外來務工人員密集的企業等領域,并根據讀者的需求打造了經典閱覽區等主題館,現已建成14個“源·悅”書屋自助圖書館(其中6個“粵書吧”)、12個直屬分館、13個服務點,充分發揮了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職能,逐步實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源城區圖書館建有“槎城書吧”14個,“漂流小書屋”18家,圖書館之間、圖書館與分館之間和圖書館與城市書房之間實現互聯互通、通借通還。這些分館、城市書房和小書屋為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提供了有益補充,受到群眾廣泛好評。
(二)打造以圖書館總分館制為基礎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積極推進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以總分館制建設為核心、以互聯網技術為手段,充分發揮了基層圖書館(室)在全民閱讀活動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盤活了文獻資源存量、優化了文獻資源布局,實現了圖書館的資源共享,提升了基層公共圖書館(室)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打通了圖書館服務“最后一公里”。各縣區均出臺了總分館建設指導意見,逐步實現了基礎設施標準化、文獻資源共享化、服務工作網絡化。目前,我市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制建成率達到百分百,建成圖書館分館86個,鄉鎮(街道)、村(社區)圖書館服務點227個。
(三)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和城鄉一體化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廣東省公共數字文化建設三年計劃(2021-2023)》,全面提升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效能,整合各級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作為三個試點之一,全市7個縣級以上圖書館均并入“粵讀通”數字證卡,提前實現“一次辦證、全省通用”;推行公共圖書館城鄉一體化服務體系建設,通過統籌資金管理,有效解決縣(區)圖書館通借通還所需的自助設備、系統平臺、圖書資源,成為我省除珠三角發達城市外,率先實現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圖書通借通還的城市。
(四)持續開展“館校共享圖書”項目。為推進少兒閱讀、培養青少年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2020年9月在紫金縣鳳安鎮佛嶺小學率先建設“共享圖書”,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效果非常明顯,學生借閱的熱情非常高,日均借閱量達23.6冊,最大程度發揮了共享圖書設備的作用,初步實現了項目建設目的。在總結紫金佛嶺小學經驗的基礎上,2021年全市范圍內新建13所學校“館校共享圖書”服務點,通過數據平臺,對學生進行閱讀跟蹤,為學生推薦喜歡的書籍,精準投放到學校,實現智能服務;同時依托“館校共享圖書”項目帶動周邊的市民,將全民閱讀活動向基層、向社區延伸,營造全民閱讀的良好書香河源。截至目前,“館校共享圖書”服務點的圖書借閱量為4905人次。
(五)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培訓活動和志愿活動。一是每年組織全市師生參加廣東省中小學“書香校園”建設系列活動。二是要求學校每周將閱讀課納入教學計劃,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使學生學會閱讀,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激發讀書興趣;三是組織全市中小學圖書管理員參加“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圖書審查清理專項行動”“廣東省中小學圖書管理員宣講活動”的在線培訓,增強小小圖書管理員的責任感和業務水平。四是公開面向社會招募相關業務單位人才、高等院校教師、鄉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退休文化工作者、先進人物、文藝工作者、文學愛好者等方面的志愿者,以“展你所知,學你所需,崇尚真理,共同成長”為招募宗旨,有組織的、常態化的開展豐富多彩的、喜聞樂見的、高質量的閱讀推廣活動,圍繞圖書館業務工作,組織文化志愿者做好講座培訓、圖書導讀、讀者咨詢、讀書征文等文化活動,著力搭起專家學者與群眾溝通交流的橋梁,讓群眾直面高雅文化,使得學術性、知識性文化突破過去狹小的學術圈子,打造具有河源特色“公益文化大講堂”講座品牌,并開設“親子繪本閱讀”“家長課堂”“古邑講堂”“國學講堂”“文明禮儀”等系列公益活動,推廣和普及讀書文化,把文學、藝術領域的知識以及最新的思想火花帶入讀者的生活之中,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全民閱讀的習慣。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進一步推動公共圖書館設施設備提檔升級。一是推動龍川縣圖書館新館建設工作。2021年,已成功申請到國債資金,按國家縣一級圖書館標準化設計,奮力推進項目開工建設,至今年4月底首個工程項目開標動工,6月底圖書館項目全面開標建設,預計12月份圖書館項目全面完工驗收,爭取早日向公眾免費開放。二是推進高新區圖書館項目。目前高新區圖書館正在進行內部裝修階段,待圖書館具體運營模式確定后早日對外開放。三是推動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增效達標建設。今年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資金扶持188個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增效達標建設,確保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圖書閱覽空間正常免費開放,且藏書量不少于1500冊。四是組織開展第七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借助圖書館評估定級的契機,對照各項指標,以評促建,進一步加強各圖書館設備設施的提檔升級。
(二)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一是進一步落實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提升公共圖書館、圖書閱讀空間應急響應能力,加強錯時、延時開放服務,鼓勵開展夜間服務,提升流動服務能力。二是完善總分館體系公共文化資源流通和共建共享機制,擴大分館、服務點覆蓋面和實效性,發揮中心館、總館的統籌協調作用,將中心館的活動方案、模式、人力資源等共享至基層綜合性文化站、文化服務中心。三是推動公共文化機構與企業、學校等社會力量合作,鼓勵各地探索建立共享型、垂直一體化等總分館模式。四是推動建設開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現代圖書館體系,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閱讀活動,繼續推進“館校共享圖書”服務點建設,2022年市圖書館將根據深河指揮部幫扶資金的分配及相關的政策,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推動鄉村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加快建設鄉鎮、社區或村級圖書室,完善三級網絡平臺中,選擇符合“館校共享圖書”項目選址要求的服務點放置圖書和設備。預計今年完成“館校共享圖書”項目40個。
(三)進一步加強文化志愿者活動。一是關注特殊群體,共享文化發展成果。針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定期開展送書上門、文化輔導、電影放映等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如“文化助殘,放飛夢想”“弘揚時代新風”“關愛農民工,河圖在行動”;要聯合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積極組織公益性捐書活動,興起互助互愛的良好社會風氣。二是豐富內容,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利用學雷鋒紀念日、環保日、我們的節日、法制宣傳周、特殊群體節日等特殊的日子舉辦相應主題演講、展覽、詩朗誦等文化活動,使群眾在活動中得快樂的同時,受到知識教育和思想洗禮;找準群眾關心的時政熱點,邀請文化志愿者,廣泛開展時事座談、政策宣講、法律咨詢等活動,引導輿論、樹立正氣、排解糾紛、化解矛盾;利用我市現有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積極舉辦健康有益的傳統民俗活動,廣泛開展民族民間文化普及推廣和服務工作。三是拓展形式,全方位服務群眾。充分利用社區、農村院壩、文化廣場等群眾聚集場所,發動志愿者經常性開辦小型品牌性文化活動,如“共創文明城市,共建書香社區”進社區志愿活動;在工地、公園等農民工聚集區域舉辦周末露天電影放映活動;積極組織文化進校園普及活動,如“愛陪伴我成長”進校園活動;在各社區文化中心和村文化室組織文化志愿者,利用公共文化設施服務平臺,定期舉辦群眾喜聞樂見的茶話會、故事會等活動;要繼續以網絡為平臺,配合團市委普及開展“青春情暖”“我為群眾辦實事”等品牌服務活動。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你們對我市公共圖書館事業的關心,希望今后得到你們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河源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2年7月28日
(聯系人及電話:楊春燕,338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