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類
源府辦案〔2018〕33號
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
林潮炫等3位委員提出的《關于加強和完善我市社區醫院服務功能建設,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提案》已收悉,現將源城區情況答復如下:
近年來,為加強我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明確了源城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定位為一類公共事業單位,更明確了職能職責和發展方向,堅持醫療與公共衛生并重的服務原則,優化農村、社區、鄉鎮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為滿足廣大農民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明確區、鎮、村三級醫療的機構職能
從2009年4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實施以來,源城區累計投入了衛生經費約4億元,新建了區人民醫院、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完成了6間基層醫療機構、30間村衛生站、20間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標準化建設,轄區居民逐漸實現步行10至15分鐘就可享受免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按成本收費的基本醫療服務等,群眾看病就醫更加便利。區辦公立醫院主要承擔區域內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急危重癥搶救與疑難病轉診,培訓和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相應公共衛生服務職能以及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等工作,是當地政府向區域內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載體。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負責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及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護理、康復等綜合服務,并受區級衛計部門委托,承擔轄區內的公共衛生管理工作,負責對鎮、村衛生站、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綜合管理、技術指導和鄉村醫生的培訓等。鄉鎮衛生院分為中心鎮衛生院和一般鄉鎮衛生院。中心鎮衛生院除具備一般鄉鎮衛生院的服務功能外,還應開展普通常見手術等,著重強化醫療服務能力并承擔對周邊區域內一般鄉鎮衛生院的技術指導工作。村衛生站、社區衛生服務站分別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統一管理和指導下,承擔行政村、居委會范圍內人群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普通常見病、多發病初級診治、康復等工作。單位內部的醫務室和門診部負責本單位或本功能社區的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其他門診部門、診所向居民提供相關醫療衛生服務。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其提供的服務予以補助。
二、加強區、鎮、村三級醫療機構的能力建設
1、加強衛生事業發展“十三五”總體規劃。按照“完善體系、優化格局、補齊短板、加快發展”的思路,以保障城鄉居民公共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出發點,以提升醫療衛生水平為重點,積極構建區、鎮(街)、村(居)層次分明、功能互補、布局合理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到2018年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比較完善,實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衛生強省主要評估指標通過省的考核驗收,主要健康指標達到粵東西北地區中上水平,基本建成省級衛生強區。到2020年,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建設,實現人人享有優質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更好地適應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衛生需求,衛生強區建設成效顯著。
2、實施強基創優計劃,補充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短板。針對當前我區醫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健全的實際,要強基層、補短板,大力推進衛生計生重點項目建設。區級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方面:2018年7月1日前,區婦幼保健計生服務中心實現開業、運營,2018年,啟動區人民醫院二期、區第二人民醫院、區中醫院和區疾控中心建設,遷建區精神衛生防治所。·2018年4月25日前完成、高埔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任務,2018年底前,完成源南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任務,支持遷建東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確保全區所有的鄉鎮衛生院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實現標準化建設。與此同時,加強重點專科建設,加大對創建重點專科醫院的扶持力度,積極創建市級重點學科。
3、推進醫聯體建設工作
我區以區人民醫院為試點機構,積極與深圳、廣州的三甲醫院建立合作關系,組建以技術合作為主的醫聯體。2017年9月、10月,分別組織區人民醫院與市人民醫院,區中醫院與市中醫院簽訂醫聯體合作協議,確定以管理和技術合作為主的松散型醫聯體,在人才、技術、設備、管理等多方面實現醫療資源共享。同時,區人民醫院與中山六院形成醫療聯盟,該院有2名高級職稱醫師在區人民醫院掛點開展診療活動。另外,2017年11月,區中醫院與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福田)簽訂結對幫扶協議,雙方在人才培養、技術支援、雙向轉診等方面形成業務協同關系。
4、分級診療,上送轉診
一是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建立完善城鄉一體的基本醫療保險體系,逐步提高基本醫保籌資標準和待遇水平,進一步健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疾病應急救助等相互銜接機制。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進一步提高重特大疾病患者保障水平。二是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健全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進一步推進實施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開展基本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到2018年實現按病種付費100個以上。三是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積極推進藥品集中采購,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藥品耗材(不含中藥飲片)均通過省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采購。完善藥款結算方式,縮短結算時限。加強藥品配送管理,嚴肅查處醫療衛生機構和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違法違規行為。
5、扎實抓好衛生信息化建設
按照省基層醫療衛生信息系統項目組時間節點要求,全面啟動衛生專網建設,組織改造網絡線路,全區基層醫療衛生信息系統于2017年9月底實現上線試行,基本實現全區醫療衛生機構信息互聯互通,比預期提前3個月完成工作任務。
6、加強衛生計生人才隊伍建設
加快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步伐。2017年增加各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編制共100名,解決招聘全科醫生、在崗高中級稱職人才入編問題,穩定隊伍、留住人才,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依據服務需求,推進助理醫師轉崗為全科醫生培訓,每人每年補助1.4萬元。到2020年,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3名以上。重大人才項目適當向基層傾斜,不斷增強基層衛生計生服務能力。加強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全面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到2020年,新進醫療崗位的本科及以上學歷臨床醫師100%接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同時,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醫務人員薪酬制度,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在核定績效工資時,對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全科醫生給予傾斜。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制度,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同時實現編制內外人員同崗同薪同待遇,激發廣大醫務人員活力。
感謝委員們對醫療衛生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源城區人民政府
2018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