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類
河衛健案函〔2024〕20號
潘石源、李志彬、丁心代表:
各位代表在市八屆人大五次會議提出的《關于整合我市心理健康工作者資源,助推我市心理健康工作科學開展的建議》(第20240071號)收悉,現將辦理意見答復如下:
一、積極推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我市高度重視心理健康工作,近年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推進社會心理健康服務工作。
(一)制定方案。2020年12月,市衛生健康局聯合16個部門共同印發了《河源市開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河衛健〔2020〕85號),將包括青少年在內的心理健康服務融入社會治理體系,并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平安河源、健康河源”建設框架中,有效提升了社會心理服務水平。2024年7月,市衛生健康局印發了《河源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專項行動方案》(河公衛辦〔2024〕4號),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積極探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機制。
(二)建立心理服務隊伍。依托各級精神衛生中心,市、縣(區)均成立了突發事件心理危機干預隊伍。這些隊伍主要由精神科專業醫師、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及基層心理防治醫生組成,同時輔以經專業心理疏導干預培訓的其他專業醫護人員。目前,市級隊伍共有44人,縣(區)級隊伍共計135人。從2020年開始,連續5年,每年組織兩次對全市心理危機干預隊伍進行集中培訓,不斷提升隊伍服務能力。
(三)開設心理門診和咨詢電話。全市共設有17家提供精神(心理)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全市及縣(區)精神防治機構和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均已開設心理門診(或精神科)。市級設有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0762-3610866)和心靈之窗信箱服務(hysxljkfwzx@126.com),各縣(區)也均已開通心理咨詢專線電話,接受心理干預治療和心理咨詢。
(四)設立市級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河源市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于2021年11月成立,設有心理咨詢與治療室、心理測評室、心理康復室等,配備有心理CT、壓力分析儀、VR心理治療儀和經顱磁等高端設備設施,擁有多名專職心理治療師。該中心提供心理體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和治療、心理團體輔導、心理共建及心理健康知識培訓等服務,并指導各縣區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工作。
(五)努力滿足職工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市總工會加強各級工會對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提出從重點行業、重點人群、重點區域打造適合各類職工心理解壓的示范心理咨詢室,從多層面加強職工心理疏導工作,培育職工心理健康意識,努力滿足職工心理健康服務需求。依托各基層工會,建立心理健康服務多元化平臺(包括微信公眾號、網站和APP),設立心理健康服務場所,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輔導人員,做好職工的心理健康科普、篩查和測量工作,推動建立職工心理健康檔案。僅2023年舉辦文體公益培訓活動74場次,參加職工人數達2553人次,培養職工文體骨干135人次。例如通過開展“錨定高質量·激發‘心’動能”暨送心理團輔進基層活動,邀請華南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劉旺授課,分別走進市公安局、中國聯通河源市分公司等單位,通過心理主題講座,向職工傳遞重要的心理知識。每年至少開展24場心理團輔進基層企業活動。通過開展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進一步滿足了廣大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促進廣大職工的身心健康。
(六)做好資源整合。為了統籌利用和規范管理我市心理健康服務隊伍,探索搭建從篩查發現到心理干預到治療康復全過程心理健康服務平臺,5月中旬,我局組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婦聯、團市委、市總工會以及廣東省心理學會和市有關心理健康服務協會組織的負責人共同研究商討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梳理收集了各單位各部門掌握的心理健康服務人才資源。市教育局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人員188人,市婦聯提供心理服務人員17人、市心理學會53人、市心理咨詢師協會56人,剔除重復名單后目前匯總到我局的其他部門提供心理服務人員有277人。
(七)搭建河源市心理健康服務云平臺。為積極推進河源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市衛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安排了30萬元的資金,委托河源市精神衛生中心(河源市第二人民醫院)著力搭建集“摸排發現、輔導干預、治療康復、科普預防”為一體的心理健康服務云平臺。7月28日,由市衛生健康局主辦,市精神衛生中心(市第二人民醫院)承辦的河源市心理健康服務云平臺推廣使用及工作培訓會議順利舉行。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婦聯、團市委等有關部門、各縣(區)衛生健康局、精防機構及全市各行業心理健康工作人員近100人共同參加。市心理健康服務云平臺的建成啟用,填補了我市心理普查與科普領域的空白,對進一步完善我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模式,創建區域心理服務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還增加了各機構的信息互聯互通,提高了社會心理服務效率,擴大了服務人群,有效提升社會心理服務能力水平。
二、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和干預
(一)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在5月25日“心理健康日”當月,市總工會舉辦涵蓋科普宣傳、趣味活動、團輔游戲、技能培訓等多種形式的職工心理健康服務活動,引導職工關愛自身心理健康,塑造較強的社會適應,營造和諧向上的工作氛圍。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市、縣均開展了精神衛生主題宣傳和義診服務,特別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疾病逐年增加的相關因素,以及青少年抑郁、睡眠不足等問題進行宣傳科普,倡導全社會關注、支持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衛健、總工會等部門還通過電臺媒體、專題義診和微信公眾號推文等形式,常態化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宣傳。今年以來,市、縣兩級團委12355線下陣地開展個案跟蹤輔導200余人次、心理團輔等活動近300場次,覆蓋少年兒童超4萬余人次。
(二)開展“心理健康促進校園行”活動。一是組織心理醫師進校園,為教職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培訓,提高教職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和能力,確保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實效性。二是為學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學生正確面對學習、生活中出現的焦慮、疑惑和憤怒等負面情緒,順利度過學齡期和青春期。2023年市精神衛生中心共舉辦大型校園科普講座5場,培訓近千人次。2024年上半年舉辦校園科普講座活動1場,約200人;義診咨詢1場,約20人。團市委結合高考時間節點,開展“12355為青春護航·輕松備考”中高考心理減壓活動20余場次、覆蓋4000余名學生,幫助考生及家長學習掌握心態調整方式方法,緩解心理壓力和焦慮煩躁情緒。
(三)開展心理篩查,暢通學校轉診通道。市精神衛生中心(市第二人民醫院)與河源市衛生學校、河源市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醫校共建心理健康驛站,將抑郁癥篩查及心理危機干預作為常態化工作,對篩查出的需關注的學生,逐步進行心理評估,提供就診意見,并開通醫校綠色轉診通道。
下一步,市衛生健康局將主要推動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繼續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在市精神衛生中心(市第二人民醫院)設立我市社會心理服務管理辦公室,統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二是促進我市社會心理服務隊伍的建設,提高基層人員的心理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依托華南師范大學和各級精神衛生中心,為全市基層社會心理服務工作者開展系統培訓,在每個基層衛生機構設立心理疏導室,配備經系統培訓的心理疏導員。三是繼續整合全市社會心理服務資源,市精神衛生中心(市第二人民醫院)牽頭成立河源市心理健康協會,依托心理健康云平臺,建立信息化的心理服務人才庫,充分發揮各縣區和基層的力量,組建心理健康志愿服務隊,加強與其他部門溝通和聯系,確保資源高效配置。四是加強與教育等部門溝通協作,指導心理健康志愿服務隊進校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和相關指導,實現學校和社會心理服務的無縫銜接。五是加強與組織、人社部門的溝通,積極引進心理健康專業人才,為我市的精神衛生工作添磚加瓦。
河源市衛生健康局
2024年7月12日
(聯系人及電話:賴仲輝,0762-323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