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類)
河發改社會函〔2023〕207號
關于市八屆人大三次會議第20230108號
代表建議答復的函
游玉文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創建我市兒童友好社區,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建議收悉,經綜合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局、市城管綜合執法局、市婦聯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強制度
一是將“堅持兒童優先發展”納入我局牽頭編制的《河源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河府〔2021〕29號),提出“充分考慮‘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后的需求增長,在公共政策制定實施過程中深入貫徹落實兒童優先原則,優先保障兒童健康服務和兒童福利,切實減輕兒童學習負擔,完善未成年人監護制度。加大托育服務供給。完善兒童公共設施建設,鼓勵在社區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提供安全的游戲和活動場所,全力創建兒童友好城市”等內容。二是將“積極開展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工作”納入我局牽頭編制的《河源市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河府辦〔2022〕21號),提出“在城市治理中引入兒童視角,完善城市公共政策體系,構建適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城市環境。多尺度地規劃城市空間,以地區為基礎的城市規劃能更好地為兒童提供服務。鼓勵兒童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參與,培育以兒童為主體的議事組織,增強兒童參與公共事務的意識,探索建立兒童需求從表達到落實的全流程、長效性機制。”三是根據省發展改革委、省婦兒工委辦公室、省住建廳等23個單位聯合印發《廣東省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粵發改社會〔2023〕70號)及市政府領導批示要求,在充分調研、對接溝通、學習借鑒的基礎上,我局牽頭起草了《河源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目前正在征求各縣(區)及市有關部門意見。待修改完善后報市政府審議實施。
二、擴載體
2023年4月,廣東省確定了首批兒童友好城市系列示范點,其中我市源城區確定為省兒童友好示范區;東源縣順天鎮、和平縣大壩鎮、紫金縣紫城鎮確定為省兒童友好示范鎮;河源市兒童公園、河源市圖書館、東源縣科技館、龍川縣綠油花果樹小鎮、紫金縣大榕樹耕讀文化園、連平縣趣田野農耕文化研學基地確定為省兒童友好基地。5月,市婦兒工委會同我局確定了我市首批6個河源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示范基地(與省兒童友好基地同一批次)。通過打造有區域特色、可復制、可推廣、能起到示范作用的省、市級示范點,發揮引領作用,帶動我市全域逐步鋪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工作。一是源城區全面推進省級兒童友好示范區建設工作。創建省級“婦女之家”示范點10個、“兒童之家”示范點13個、“兒童友好示范社區”7個、留守婦女兒童之家2個,區級“婦女兒童之家”示范點56個。二是鎮(街)深入開展省級兒童友好示范鎮競標爭先。東源縣順天鎮高標準建成金史、沙溪、大坪等村婦女兒童之家及“和順之家”鄉村治理文化公園等兒童陣地,優化兒童發展環境。和平縣大壩鎮運用“婦聯執委+志愿者+社工”的模式,常態化開展兒童服務和管理工作,實現了各村(社區)兒童之家全覆蓋,有高標準化建設兒童之家5個。
三、提服務
(一)依托兒童之家,關愛未成年人。市婦聯充分整合各村(社區)的黨員之家、公共電子閱覽室等公共資源,在留守兒童等較為集中的村(社區)創建“兒童之家”,并加大了創建力度,成熟一個,挖掘一個,創建一個。目前,全市創建各類兒童之家1295個。兒童活動陣地結合未成年人需求,策劃開展系列活動,如家庭教育大講堂、親子活動、心理輔導以及兒童繪畫、書法等課外興趣培訓服務,讓孩子切身感受到“家”的溫馨與貼心。
(二)傳遞溫暖愛心,關愛困境兒童。一是開展“愛心父母大聯盟”行動。多年來,市婦聯積極開展“愛心父母大聯盟”行動,累計籌資600多萬元助學助困河源市困境兒童8700人。二是開展“河愛童行·源自有你”河源市同心守護困境兒童健康成長活動。印發《“河愛童行·源自有你”河源市同心守護困境兒童健康成長活動方案》,舉辦“少年兒童心向黨同心筑夢向未來”河源市慶“六一”文藝匯演暨“河愛童行源自有你”同心守護困境兒童健康成長活動啟動儀式。現場愛心企業代表市直愛心企業捐贈33萬元,為全市1000名困境兒童代表捐贈學習生活幫扶金,幫助其完成學業;為20名困境兒童送上“微心愿”節日禮物。三是開展困境兒童摸排探訪活動。縣級民政部門督促和指導鄉鎮(街道)、村(居)委會對轄區內的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以及監護較差、輟學、重病重殘、有流浪史的兒童,每月至少走訪一次,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其他困境兒童至少每季度走訪一次,并做好走訪記錄;縣級民政部門對發放基本生活費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每月抽查一次,抽查率不少于10%;對兒童福利機構在機構外寄養、就醫、就學、康復的兒童,每月至少實地走訪一次。
(三)暖心結對幫扶,關愛重點兒童。各級婦聯扎實開展重點兒童和家庭探訪排查、結對幫扶、關愛服務工作,積極組織動員基層婦聯、執委及巾幗志愿者,聯合民政、公安、殘聯等部門對貧困、殘疾、留守兒童,孤兒或事實孤兒,以及貧困、有殘疾的家庭成員、單親、失親、矛盾多的重點家庭進行探訪排查,針對重點人群制訂愛心聯系卡,落實1750名重點兒童一對一結對幫扶,常態性開展上門走訪、家庭教育、心理疏導、法治宣傳、關愛幫扶工作。整合單位和社會愛心人士資源,在六一兒童節、寒暑假、開學季等節點,動員各級婦聯組織開展慰問、助學濟困、“微心愿”等關愛活動,讓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和家庭感受來自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愛。
(四)關注兒童健康,做好衛生保健。一是推動落實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衛生健康部門每年通過對托幼機構衛生保健人員進行預防傷害、傳染病及常見病防治、消毒隔離等業務內容培訓,并督導衛生保健工作落實情況,提高托幼機構衛生保健人員服務質量,進而促進3—6歲兒童健康成長。二是依托國家基本公共衛生0—6歲兒童健康管理項目,每半年對鄉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等基層工作人員進行兒童保健八大技術規范培訓,提升兒童健康管理服務質量水平,并指導項目開展落實,從而保障轄區兒童健康安全。三是開展兒童健康快車進社區活動,結合各類活動日,通過兒童專科義診、科普宣傳、急救演練等形式,提高社區群眾醫學常識,防止兒童傷害發生。
四、保權益
(一)做好我市適兒項目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圖設計、審查常態化監管工作。住建部門要求適兒項目施工圖設計、審查單位嚴格按規范要求設計、審查施工圖紙,特別是設計、審查商品房住宅項目和市政配套公園項目時,將圖紙與《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范(GB 55019—2021)》等與兒童安全息息相關的規范文件進行逐項比對,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圖紙要求設計單位重新修改,符合規范要求之后再出具施工圖審查合格文件。
(二)引導和鼓勵建設人車分流的綠色安全社區。自然資源部門鼓勵建設人車分流的社區。一是將地下停車庫建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以降低地下車庫建設成本,激勵建設單位在住宅小區項目配建地下停車庫;二是于2021年1月印發了《河源市中心城區建設用地停車位配建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住宅類建設項目地面停車位數量不應超過住宅總標準戶的10%;三是在審查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時,引導建設單位盡量不在小區內部設置地面停車位;四是在住宅用地土地出讓時,嚴格按照相關文件規定列明新建居住區綠地率要求。通過以上政策引導和鼓勵,目前,我市新建社區多為人車分流的綠色宜居社區,為兒童們提供了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
(三)要求和鼓勵建設單位配建豐富多樣的娛樂活動場地。自然資源部門鼓勵配建豐富多樣的娛樂活動場地。一是在住宅用地土地出讓時,根據相關文件規定,在建設用地規劃條件中列明全民健身活動場地、社區公共服務用房等配建要求,以及首層架空作為開敞式公共停車或公共開敞空間,其面積不計入容積率建筑面積等要求。二是在審查住宅小區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時,嚴格依據用地規劃條件要求,審查項目配套全民健身活動場地、社區公共服務用房的位置、建設規模等,鼓勵建設單位利用全民健身活動場地設置籃球場、游泳池、室外器械場地和兒童及老年人活動場所等設施,鼓勵建設公共架空活動空間,為兒童提供安全、方便、就近的活動場所。三是在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和規劃條件核實時嚴格把關,確保應配建的全民健身活動場地、社區公共服務用房、公共架空活動空間按要求配套建設,為兒童提供豐富多樣的活動場所,打造兒童友好社區。
五、優環境
(一)豐富兒童閱讀推廣活動。文化廣電旅游體育部門以青少年兒童群體為主體,精心選擇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圖書,依托社區開展經典誦讀、分享書友沙龍、親子共讀、互動式閱讀等主題活動,逐步推進少兒閱讀新理念。
(二)積極營造兒童友好環境。加強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場所各類服務設施和場地適兒化改造。建設適合兒童的服務設施和標識標牌系統,推動公共場所建設母嬰室、兒童廁位及洗手池、兒童休息活動區等。致力于打造兒童“十五”分鐘生活圈,持續優化兒童成長的社區環境。
(三)加大宣傳和推廣。在各公共文化場所開展兒童友好社區公益宣傳,提高公眾知曉度和參與度,把兒童友好的理念向全社會推廣。總結國內外社區建設經驗,借鑒國內外先進方法,推廣具有重大示范效應的建設模式,讓我市在創建兒童友好社區方面能夠更好更快的發展。
接下來,我局將繼續聯動各相關部門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推動市級優質資源機制化下沉,以“宜游、宜學”兩方面目標指導各縣(區)在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實踐中優化兒童友好空間建設,提供類型豐富的兒童休閑場地、社區運動場、健身驛站、健身步道等,塑造開放空間體系,營造慢行友好、兒童友好的出行環境。同時出臺《河源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推動兒童友好社區聯動建設,從構建系統完備的兒童友好政策制度、完善優質均衡的兒童友好服務體系、健全精準有力的兒童友好權利保障、推進開放共享的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培養健康文明的兒童友好發展環境等方面全面提高廣大兒童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市發展改革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河源市發展和改革局
2023年7月13日
(聯系人及電話:孔德志,3186193)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來源:社會發展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