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22〕134號
賴彌平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促進“生態農業+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建議收悉,經綜合市委宣傳部、市鄉村振興局、市農業農村局意見,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和文旅產業有機結合,以農興旅,以旅促農,在實現生態農業高質高效發展、打造河源特色農文旅品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強規劃引領,強化頂層設計。一是堅持規劃先行、合理布局的原則,先后出臺了《河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河源市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 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方案》《河源市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化提檔升級行動計劃(2021-2025年)》等文件,編制了《河源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河源市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戰略與路徑》等規劃,為生態農業+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二是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指導全市鎮村圍繞“一區四帶”(燈塔盆地農高區、沿東江畫廊、沿省級邊界、沿贛深高鐵、沿高速公路出口)范圍精心打造示范帶,要求每條示范帶串聯不少于1個圩鎮、5個行政村,為推動生態產業+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奠定基礎。目前,源城區“蔬香田園”、東源縣“詩畫田園”、連平縣“十里花燈”、紫金縣“紅色傳承、古韻茶香”等示范帶建設成效初顯,力爭到2025年全面建成15條縣級鄉村振興示范帶、95條鎮級美麗鄉村風貌帶和美麗鄉村精品帶,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二)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大力開發農旅資源。 一是推進基礎設施改造。在旅游交通方面,先后建成康泉十八、香車水庫、七寨湖、春沐源、巴伐利亞、客 天下景區至205國道等旅游大道,不斷加快建設和優化萬綠湖大道等通往景區的交通道路;在優化旅游標識方面,完善了高鐵東站、西環路等主干道及旅游景點周邊公路兩側的旅游指示標識105個,并在主要景區顯著處設置了景區景點分布圖;在推進廁所革命方面,自2015年以來,我市在“全國旅游廁所管理系統”共登記旅游廁所462座,今年計劃改擴建旅游廁所18座;在建設旅游集散中心方面,我市在市區及各縣區建立了一批旅游服務驛站,在粵贛高速河源段4個服務區建立了旅游資訊服務站,并借贛深高鐵開通契機建成了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二是深挖農旅資源,推進“農業+旅游”合作。截至6月底,我市累計培育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重點縣1個、示范鎮12個、示范點40個,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14個,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0條,省鄉村民宿示范點8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打造了四季豐生態園、麒麟山現代農業生態園等13家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設計開發了4條“兩晚三天”經典旅游線路、6條“兩晚三天”研學實踐教育精品線路,有力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三)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農文旅特色產品。一是打造美麗鄉村旅游產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古建筑、古村落、民俗文化等資源,打造了一批集瓜果采摘、農業觀光、農事體驗、親子研學等主題的農旅結合項目,培育了趣田野桃旅綜合體、仙坑古村、福源果場、綠油花果樹小鎮等鄉村旅游景區。二是打造主題民宿。近年來,我市依托生態、旅游、鄉村、人文等資源和區位優勢,培育發展了一批農文旅融合特點突出、效果顯著的鄉村民宿,圍繞茶文化、竹文化、客家文化、女性文化等為主題打造了以云上仙湖、竹里館、靈芝小院、仙塘山居等為代表的精品民宿。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全市有民宿300多家,已登記發證的民宿171家。三是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秉承“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的發展理念,我市以縣域公共品牌為基礎,以“萬綠河源”品牌體系建設為主線,大力挖掘了一批以連平鷹嘴蜜桃、和平獼猴桃、東源仙湖茶、紫金蟬茶等原生態核心農產品,其中紫金蟬茶先后獲得“中茶杯”“國飲杯”“亞太茗茶”特等獎、金獎等榮譽104項(個)。
(四)強化品牌宣傳,提升農旅影響力。一是立足本土文旅資源開展主題活動。近年來,我市成功舉辦了源城埔前坪圍水果采摘節、東源漳溪畬族鄉捕魚節、萬綠湖打魚節、連平大湖蓮藕文化旅游節、船塘板栗節、義合鎮音樂啤酒節等一系列“生態農業+文旅產業”主題活動,組織開展了河源文旅復蘇消費季、廣東人游河源、河源人游河源、“兩晚三天”研學實踐教育精品線路推介會、文旅“繁花”音樂季主題系列活動等50多場;舉辦了三屆鄉村文旅融合創新大賽,將350萬元扶持資金直接獎勵給我市文旅企業,扶持對象涵蓋農旅商品企業、鄉村旅游景區等。二是積極向外推介我市文旅資源。去年,我局組建了推介小分隊精準對接廣州、佛山、江門、中山、珠海、深圳、揭陽等七市的文旅部門、重點旅行社,組織文旅企業積極參加省旅博會、深圳文博會等;推出河源文旅宣傳片《舞·魅河源》、民宿宣傳片《鄉居美宿》、研學宣傳片《格物槎城 研學賦能》,并在全省旅游民宿行業管理暨旅游服務質量提升培訓班分享我市民宿發展經驗(全省代表僅2個市),集中宣傳展示河源豐富的文旅資源和旅游新產品新業態。三是搭建線上宣介平臺。自5月10日起,我市在“萬綠河源”“河源匯生活”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等平臺,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通過錄制短視頻、制作創意推文、發布幸運抽獎等方式,為40余家文旅企業拍攝22期公益促銷視頻,推送22篇優惠推文,促進文旅消費,助力農產品銷售,總優惠讓利額度近40萬元。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統籌規劃布局,構建協同化發展格局。以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為主心軸,關聯帶動以萬綠湖、東江周邊地區的現代農業經濟旅游帶建設,輻射北部優質特色農業提升區、中部綠色新興農業引領區、南部生態高效農業優化區。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產業園、文旅綜合體、特色小鎮等三產融合發展有效載體示范帶動作用,提升我市農文旅產業綜合競爭力;全域發展生態旅游業,創新全域旅游發展體制機制,打造文化旅游與生態農業一體化、協同化的發展格局,以生態農業優勢帶動文化旅游開展,以文化旅游發展激活生態農業活力,助力“生態農業+文旅產業”實現深度融合。
(二)加強農旅融合,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結合我市實際,繼續完善“生態農業+文旅產業”優惠政策措施,落實《河源市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化提檔升級行動計劃(2021-2025年)》《河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助推鄉村民宿、農業研學基地、休閑農莊等鄉村旅游點發展,根據區域內農村經濟狀況、地域特色、民俗風情、文化傳承和歷史脈絡,將農業農村的田園風光、農耕文明與自然景觀等資源有機結合,描繪全市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規劃藍圖;積極發揮各部門職能,聯合開發鄉村旅游新業態,持續打造一批集農業觀光、休閑旅游、農事體驗、特產購物、娛樂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歷史文化游徑線路、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等農文旅品牌。
(三)挖掘文化內涵,提高農文旅商品附加值。深入挖掘河源客家鄉土民俗文化資源,充分發揮我市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畬族民族風情、萬綠湖山水等區域自然文化資源優勢,聯動我市特色水果、高山茶葉、高山油茶等優勢農產品,拓展農業旅游業的內涵和要素,深化一二三產業融合,把鄉村旅游延伸到農村種養、客家飲食、健康養生、戶外拓展等產業鏈條之中,把品牌經濟作為鄉村旅游發展的支撐和進取方向,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引導村民參與到農村建設、鄉村文旅發展工作,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提升農民建設生態農村、和諧農村、美麗農村的參與感和幸福感,振興鄉村文旅產業。
(四)搭建宣介平臺,打造農旅消費新熱點。繼續舉行第四屆鄉村文旅融合創新大賽和文旅招商推介會等農文旅相結合的主題活動,積極組織文旅企業參加2022廣東文化和旅游產業投融資對接會、省旅博會、深圳文博會等,并充分利用廣播、電臺、雜志等傳統媒體和微信公眾號、抖音號等網絡新媒體資源,加強宣傳推廣我市農文旅產品,不斷開拓客源市場,發掘潛在客戶,提高我市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創新營銷方式,積極引導農文旅企業圍繞“品牌特色化、服務精細化、經營網絡化”模式加強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深度融合,不斷突出合作共贏優勢,實現生態、良性發展。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工作的關心支持。
河源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2年7月8日
(聯系人及電話:李婷,338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