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22〕137號
黃漢忠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將民宿產業納入鄉村振興主打產業之一的建議收悉,經綜合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金融局、市鄉村振興局和各縣(區)政府意見,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河源市緊緊抓住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和打造全省綠色發展示范區及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排頭兵的契機,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重要承載地”為目標,依托生態、旅游、鄉村、人文等資源和區位優勢,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培育發展以鄉村民宿為主的旅游民宿新業態,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逐步摸索出一種符合河源山區特色的民宿發展模式。鄉村民宿,正成長為鄉村振興的急先鋒和文旅行業中的重要成員。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主要成效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約有民宿約300家,其中,已登記發證的民宿171家。圍繞萬綠湖、東江兩大區域,河源民宿已出現帶狀集群發展的雛形,發展態勢良好,政府與民間均高度關注,表現出極高的積極性。河源民宿已普遍突破了“住宿”單一功能,逐步走向“住宿+鄉村文旅”融合,初步走出了一條“民宿微景區化+親子、團建、研學、文創、電商”的特色發展之路。一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部分民宿產品已經從最初的農家樂發展成如今的中高端鄉村旅游度假產品,其中,發展較好、美譽度較高的民宿有源城區的鄉村四月、楊家小院,東源縣的梨花屋舍、竹里館、到·吉宿、康匯·酒坊民宿、萬綠客家驛站、回響民宿、仙塘山居以及和平縣的東江畫境等。二是成為鄉村旅游新的消費熱點。節假日期間,我市民宿已成為游客春節“打卡”新寵,走進鄉村放鞭炮、看煙花,嘗客家菜色、自摘農家蔬果等民宿活動深受游客青睞。民宿熱也進一步帶動鄉村旅游,全市城郊、景區周邊、民宿周邊、交通主干道沿線的農家樂、采摘園等大部分爆滿,東源、和平、龍川、連平等地鄉村游尤其受歡迎。三是突破“住宿”功能轉向“住宿+鄉村文旅”融合。我市一部分民宿已逐漸成為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或研學、親子、團建活動基地,不再是簡單的住宿地。大部分民宿都能把住宿與鄉村休閑、農事體驗、親子、研學、茶藝、徒步體驗等結合起來以招攬游客,古驛道、果園、田野、農耕體驗、手工制作、民宿主人的生活方式、鄉村風情及清新的空氣都成為民宿吸引游客的賣點。這些創新產品為鄉村民宿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鄉村民宿遠遠超越了簡單的“旅業”功能,大大提升了游客的體驗感和滿意度,初步實現了“住宿+鄉村文旅”融合的功能轉變。同時,民宿業主以個性化的經營特色,為這一新業態提升了“溫度”和“審美”,成為了一道新的文旅風景線。四是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鄉村新的旅游亮點,我市部分民宿既改造了村民的老舊房子,保障了村民利益,又讓村集體有了一定的收入,同時豐富了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的內容和內涵,成為了當地鄉村游的“打卡地”,已經開始反哺鄉村經濟的發展,成為鄉村經濟體系的“毛細血管”,也成為當地鄉村旅游的品牌效應的直接推動者。同時,有效帶動村民就業,增加收入,成為全域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二)主要舉措
1.出臺政策,推動民宿產業健康發展。2019年,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河府辦〔2019〕4號),為鄉村旅游特別是民宿業態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2021年1月,市政府出臺了《河源市民宿管理實施細則》,為規范管理民宿發展提供政策保障。2022年3月9日,市政府出臺了《河源市鄉村產業項目點狀供地實施細則(試行)》,在全國范圍內先行先試,率先建立點狀供地“1+N”審批模式,推動實現點狀供地項目“一次過會、全程通行”,著力破解民宿產業項目用地難問題。同時,部分縣區也相應出臺規定和措施,進一步規范民宿經營管理,促進旅游民宿健康發展。如源城區出臺了《源城區星級旅游民宿服務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標準(試行)》,東源縣出臺了《東源縣促進鄉村民宿發展 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東源縣民宿管理暫行辦法》,龍川縣出臺了《龍川縣民宿發展總體規劃(2022-2035)》,江東新區出臺了《江東新區旅游民宿管理工作方案》等,
2.多項扶持,激發民宿產業新活力。一是積極爭取省級扶持資金。截至2022年5月底,我市籌集省級涉農統籌整合資金19.4億元,綜合用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內道路建設、美麗圩鎮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鄉村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為民宿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鄉村環境。此外,積極爭取省級應對疫情專項獎補及貸款貼息和民宿品牌創建資金達100多萬元扶持民宿發展。二是推出金融“民宿貸”。率先在全省推出“民宿貸”,由農商行、農行分別與河源市民宿行業協會簽訂《金融服務民宿行業戰略合作協議》、《“民宿貸”金融服務產品框架合作協議》,為民宿企業提供金融資金支持。三是提供專項資金扶持。2019-2022年,我局安排了專項扶持資金連續舉辦4屆鄉村旅游文旅融合創新大賽活動,以“以獎代補”的競賽方式,直接獎勵給評出的一批主題定位高、市場明朗、管理規范、示范性好,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文旅融合較高的鄉村旅游點和民宿,起到了一定示范帶動作用和強烈的社會效應。
3.加強服務,助力民宿規模化發展。一是加強民宿登記管理。我市依據《廣東省民宿管理暫行辦法》《河源市民宿管理實施細則》,嚴格按照省文化和旅游廳給出的“四點指引”(即工商執照、食品安全許可、安裝治安系統、單幢不超4層14間)工作要求,對我市民宿進行了全面登記。截至目前,我市登記發證的民宿已有171家,規范了市場秩序。二是成功舉辦民宿招商大會。去年5月,我市成功舉辦了美麗鄉村民宿招商推介會。來自全國各地的民宿投資人代表參加了推介會,188個民宿建設項目達成意向投資。取得了很好社會效應,為我市民宿產業規模化、品牌化、集約化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三是成立河源市民宿協會。于2020年4月成立,共有100多家會員單位,協會發揮其橋梁作用,連接城市與鄉野,連接政府與企業,與河源技師學院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協會成立標志著河源民宿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打造“河源民宿”品牌形象,助力鄉村振興貢獻應有力量。四是引導民宿品牌化發展。我市民宿充分挖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發展農耕體驗、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鄉村手工藝等鄉村產業,豐富民宿業態產品內容。梨花屋舍、萬綠客家驛站等8家民宿被評為廣東省鄉村民宿示范點,義合鎮被評為廣東省鄉村民宿示范鎮,仙塘鎮觀塘村、熱水鎮南湖村被確定為民宿特色村,有力促進了我市民宿精品化發展。五是培養民宿人才,提升民宿經營服務水平。我市舉辦了多場河源市民宿業規范管理、民宿土地政策、民宿治安管理“粵商通”APP應用、民宿消防安全管理暨消防安全應急演練等培訓班,連續三年組織各縣區民宿業主到深圳大鵬、韶關仁化、翁源、清遠、英德、佛山、肇慶、潮州、揭陽、廣西賀州、浙江桐廬、江西贛州等地學習考察民宿行業監管和發展經驗,提升民宿服務水平。此外,我市有3所職業院校開設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相關專業,培養相關行業技術技能人才。其中,河源職業技術學院開設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市場營銷等3個與民宿產業相關的專業,每年招生規模約400人;中職學校中河源理工學校開設有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旅游服務與管理、市場營銷等3個專業,河源市職業技術學校開設有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兩校相關專業在校生約有640人。這些院校為河源民宿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4.創新營銷,助力民宿快速復蘇。近年來,我市民宿通過多方面、多角度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短視頻等新媒體進行大力宣傳,擴大民宿品牌影響力,起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一是制作宣傳片。主要制作了河源民宿宣傳片《鄉居美宿》、河源新的文旅宣傳片《舞·魅河源》、以民宿為主題的城市公益微紀錄片《溫度》和《河源市民宿項目招商手冊》等。二是積極參加活動。我市民宿行業協會和部分民宿主積極組團參加了廣東(國際)旅游博覽會、廣東省民宿集群發展論壇、深圳(國際)文博會等重要推介活動,組織部分民宿參加我市“兩晚三天”經典旅游線路七市精準推介活動,并召開了旅行社、民宿進行“面對面”對接會,實行“拉郎配”,謀求雙方共贏,拓寬彼此的市場渠道,加強了民宿宣傳。三是啟動“細品河源”青年影視界助力旅游復蘇微視頻(抖音)創作活動,組織10家本土影視公司“盲選”10家景區景點、民宿“點對點”進行公益創作,共創作46部微視頻、抖音作品在抖音、微信短視頻、網絡等平臺展播。四是指導河源市民宿行業協會組織河源10家民宿進行了第一期社群營銷活動,建起了10個微信“粉絲”群,在短短的3天時間里吸引了4000“粉絲”進群,微信推文閱讀量超萬人,成交(預售)民宿客房近600間/套,帶動消費近30萬元。指導市民宿行業協會舉辦“春風十里,芳華如你”河源市首屆三八婦女節民宿直播活動,近7萬人觀看,點贊2.1萬,共成交127單,交易額3萬多元。五是民宿開發模式和宣傳推廣走在全省前列,推出“民宿+電商”合作模式、“民宿微公益”品牌、社群營銷、在深圳設立民宿招商服務中心、民宿產業促進鄉村振興試點鎮等。
5.完善基礎,夯實民宿發展根基。一是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民宿業發展的基礎環境。到目前,全市已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務,農村面貌基本達到干凈、整治、有序標準;有序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收運處置體系實現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40%;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按“求好不求快”的原則分年度落實問題廁所整改。二是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扎實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全市行政村、自然村集中供水實現全覆蓋;“四好農村路”提質擴面,源城區成功創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通鄉鎮和行政村路面硬化、行政村通客車總體實現,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全面完成。三是積極推動民宿融合發展大環境。以“一區四帶”為范圍,堅持“一帶主題”,全市共規范建設15條縣級鄉村振興示范帶,每條帶串聯不少于1個圩鎮、5個行政村。示范帶內結合全市“六色”旅游品牌建設,培育了一批精品民宿、紅色旅游、鄉村美食、健康養生、民俗體驗等旅游新業態,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產業、民俗工藝產業,盤活利用農村閑置農房資源,進行業態配套和產業整合,打造“食、住、行、游、購、娛”整體消費服務,延伸民宿業產業鏈,提升利潤空間。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黃漢忠代表所提出的建議切合我市民宿產業發展思路,具有較高的建設性、指導性,我市將進一步研究,逐項推進。
(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堅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精準扶貧、新農村示范村建設及全域旅游創建工作,突出民宿特有的鄉村生態和特色鄉村旅游資源,做好民宿規劃。一是修訂《河源市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戰略與路徑》,將民宿業態的發展列入“河源文旅體‘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去統籌謀劃;二是充分體現文旅融合理念,倡導文化引領,充分挖掘當地民俗和人文資源,凸顯地域文化,突出鄉村特色,提升鄉村民宿的文化內涵,增強鄉村民宿的體驗感;三是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多措并舉,有序盤活農村依法建造的宅基地農房、村集體用房、閑置農房、閑置集體建設用地等資源;積極組織財政、國土、住建、農業等相關職能部門,根據民宿行業發展需求,強化用地指標管理,積極爭取點狀供地指標,滿足民宿產業項目用地需求,用于鄉村民宿和相關業態建設。
(二)加大扶持,融入“戰隊”。爭取黨委、政府層面將民宿業融入鄉村振興 “戰隊”,積極爭取扶持資金,完善各鄉村旅游點、民宿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宿所在地基礎設施條件;努力成立民宿工作領導小組,協調解決民宿在發展中遇到土地、環保、消防、交通等瓶頸問題;爭取成立鎮街文旅辦公室,統籌協調鎮村包括民宿在內的鄉村旅游業。繼續舉辦河源市鄉村文旅融合創新大賽,進一步激發鄉村活力和熱度,以鄉村旅游點和鄉村民宿為“引子”,加快推進農旅融合。
(三)集群發展,品牌建設。針對河源民宿依然存在的零散、偏遠、規模小的總體現狀,圍繞“中國萬綠湖 世界中華龍”的河源新文旅品牌及“生態、溫泉、恐龍、客家文化、紅色”優質資源,以“河源民宿 鄉愁畫卷”為主題,以“打造粵港澳生態康養民宿度假目的地”為定位,將河源民宿打造2—3個民宿文化村,打造河源民宿IP和營銷平臺,進一步提高河源民宿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品牌影響力,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征和地方特色的鄉村民宿品牌,推出一批產品建設好、服務質量好、市場評價好、帶動作用好和示范意義好的民宿精品,包括精品鄉村民宿、品牌企業和品牌帶頭人。
(四)引進人才,提升品質。通過各種途徑和辦法,讓鎮村干部懂民宿政策,讓村民支持發展民宿,讓民間資本看得上民宿,讓民宿管家懂得營銷民宿。借助相關院校的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成功民宿主的言傳身教,培養一批符合當下民宿和旅游市場需求的民宿專業人才,特別是管家人才。引導離退休干部、鄉村本土能人、外出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農村實用人才等回鄉投資創辦特色民宿,助力鄉村振興。進一步規范民宿行業管理,提升民宿品質,推動民宿甲、乙、丙等級評定,將民宿業打造成我市一張靚麗旅游名片。
(五)整合資源,融合發展。整合現有的旅游景區、鄉村旅游點、古驛道等資源,將河源鄉村民宿納入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歷史文化游徑和風情小鎮、茶旅小鎮等內容之一,組織河源民宿專題推介活動,推薦優質精品民宿參加省內外旅游推介活動,開展“河源民宿”統一品牌策劃,加強民宿新媒介平臺宣傳,進一步提高我市民宿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品牌影響力,將河源民宿業培育成河源文旅的重要新生業態。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市民宿產業發展工作的關心支持。
河源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2年7月8日
(聯系人及電話:楊佰祥,338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