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22〕181號
黃穗萍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在開展革命舊址修繕中做好文物保護的建議收悉。經綜合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建章立制,建立革命文物保護長效機制
為了規范革命文物保護管理,我局起草了《河源市革命舊址保護條例》,已于2021年3月1日頒布實施。我市是全省第2個對革命文物保護工作進行地方立法的地市級,受到省人大的表揚。
二、廊清家底,及時公布名錄,
根據國家文物局《關于報送革命文物名錄的通知》《廣東省文物局關于請填報革命文物資源統計表的通知》要求,我局組織各縣(區)積極進行調查摸底,公布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196處,數量在全省各市革命文物公布名錄中排名第二。
今年,按照國家和省的具體要求,我市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其中不可移動文物60處,可移動文物563件/套。目前,數據已提交省文物局,等待省的認定公布。
三、爭取支持,及時修繕保養
一是爭取上級資金。先后爭取上級修繕資金對閩粵贛邊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阮嘯仙故居、咸水塘談判舊址、茶壺耳(東江華僑回鄉抗日服務團龍和隊隊部舊址)等省保單位進行修繕。籌措資金對抗日戰爭青年教育基地(陳家祠)等市保單位及源城區埔前鎮三角嶺大會戰舊址、上莞九連地委舊址、和東區行政委員會舊址、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四十九團團部舊址以及文物點中共連平縣第一黨支部等多處革命舊址進行修復。二是進行整治。有針對性地整治部分革命舊址周邊環境,提升陳列布展。三是爭取公共文化補短板資金用于革命文物保護單位完善“四有”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重點
革命舊址保護工作雖然取得一系列工作進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史料發掘不夠細,史跡保存不夠好,日常管護不到位,開發利用不夠廣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強化。
一是積極籌措資金。我市有中央蘇區縣、革命老區等各個資金渠道,還有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等財政資金出口。我們將加大工作力度,主動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和政策支持積極推進紅色遺址修復工作。
二是維修好正在施工的項目。今年,省保單位茶壺耳修繕設計方案通過省文物局評審,啟動修繕工程。我局將嚴格按照時間進度,敦促連平縣按時完成該舊址的修繕和陳列布展工作。
三是進一步做好革命歷史遺產的基礎性工作。進一步做好革命文物的普查和規劃工作,重點推動縣區進行紅色遺址保護總體規劃。在摸清全市革命遺址家底的基礎上,建立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遴選具有較高文物價值的革命舊址,推薦申報國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加強館藏革命文物保護與征集,充實陳列布展的內容,提升陳列布展的水平。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市文物保護工作的關心支持。
河源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2年9月5日
(聯系人及電話:張敏娜,3389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