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22〕129號
陳鳳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打造河源特色文創產品,助力全域旅游發展的建議收悉,經綜合市鄉村振興局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非常重視和挖掘特色地方文化資源,特別是活化和創新河源恐龍及客家非遺項目資源,從文創研發、創新模式、文化產業聚集發展、農業產業發展等方面,探索特色資源創新轉化、創新發展、農業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一)探索打造恐龍IP。以“黃氏河源龍”為元素,塑造河源文旅體品牌形象及文創產品,提升河源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一是設計富有特色、充滿活力的河源文旅體IP形象以及融入南越王趙佗、龜峰古塔、河源客家“墩頭藍”等文化元素的LOGO,并且打造恐龍文創燈、客家形象恐龍鑰匙扣、公仔等,探索開發恐龍IP文創產品。二是聯合工商銀行河源分行極力打造“大美河源·恐龍文化品牌貴金屬”,包含銀章、銅章、文化手冊、創意考古盲盒等,探索打造河源高端伴手禮。
(二)以賽促創。以傳統文化類別為設計元素,舉辦各類文創設計賽事,促進傳統文化創新轉化。分別舉辦“文化創意、點亮生活”河源市首屆文創產品(河源手信)設計大賽、河源市首屆旅游產品大賽、首屆文化創意產品(忠信花燈)設計大賽,邀請了有想法、有能力的設計師,設計出具有河源特色且符合現代審美及實用價值的創意禮品、非遺手作、客家服飾、文博工藝品、生活家居用品、傳統食品包裝、酒店用品等近千件。
(三)創新研發。創建市級非遺工作站,借助外界團隊力量,推動鄉村非遺創新發展。如聯合高校、設計團隊,以省級非遺項目墩頭藍紡織技藝、貓頭獅、凳板龍,市級非遺項目泥雞泥鴨等為元素,設計包括“那一抹藍”“河源獅游記”“客家釀一切”“酒后魚香酒具”“木魚說環保袋”等系列文創產品,舉辦了文創成果展及在“第十四屆客家文化旅游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中亮相推廣,進一步推動鄉村非遺融入生活,創新發展。
(四)聚集發展。推動創建孵化平臺,吸引文化創意企業和人才聚集,形成合力加速發展。如支持高埔崗產業園區、桃花水母文化產業園區、大同客家文創園區創建市級、省級產業示范園區,以“客家文化創意”為核心,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與模式,著力引進、培育文化創意企業和人才,逐步壯大文化創意產業規模,推動形成文化創意孵化平臺、文旅消費新地標。
(五)龍頭帶動。堅持把農業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第一要務,堅持龍頭企業強力帶動,堅持農業產業融合發展。一是支持服務燈塔盆地農高區開發建設。緊緊圍繞鄉村振興“主引擎”目標定位,將燈塔盆地的規劃建設放在“一區四帶”的首要位置,在基礎設施、環境整治、深化改革上給予項目傾斜。大力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主動對接深圳市和駐鎮幫扶單位,協助燈塔盆地農高區從大灣區引進更多的經濟基礎好、帶動能力強的優質企業參與燈塔盆地開發建設。二是支持服務現代農業發展。以1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平臺,持續完善“基地+脫貧戶”“合作社+基地+脫貧戶”利益聯結機制,落實信貸、保險、用地等創業創新扶持政策,引導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和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加快發展“一鎮一業”“一村一品”。三是支持培育發展美麗經濟。緊扣“六色”方向,在依托生態旅游資源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農村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大力發展農村民宿,以美麗生態催生“美麗經濟”,累計創建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示范點1個,打造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10個、示范點31個。
二、下一步計劃
接下來,我們將結合您的建議繼續以河源特色文化為資源,打造孵化平臺,探索開發符合現代市場需求的文創產品,進一步推進特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提升農業特色產業水平,助力鄉村振興。
(一)繼續引導鼓勵“文化創意園區”創建,搭建展示、交流、孵化平臺,引進、培育文化創意主力企業和優秀人才,聚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二)加強與高校、設計團隊、文創企業合作,培育孵化文創產業。一是推動已完成的近千件非遺文創作品升級打造成為旅游商品,豐富文旅消費市場。二是聯合景區、民俗活動打造特色文化主題空間,強化特色文化體驗感,講好河源故事,加大文化影響力。
(三)以鄉村振興示范帶為抓手,整合資源,將農業產業與生態旅游有機融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全面助力鄉村振興。一是做好發展規劃。指導全市鎮村圍繞“一區四帶”(燈塔盆地農高區、沿東江畫廊、沿省級邊界、沿贛深高鐵、沿高速公路出口)范圍精心打造示范帶,要求每條示范帶串聯不少于1個圩鎮、5個行政村,做好發展規劃,統籌資源力量全面推進,力爭到2025年全市第一批15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全面建成并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二是發展特色產業。立足示范帶內的資源稟賦,推動形成1-2個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并有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的主導產業,通過龍頭企業引領帶動、農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積極參與,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同時引導行業資源有效整合,推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創建,提升河源特色農產品辨識度、知名度。三是支持融合發展。結合全市“六色”旅游品牌建設,推動鄉村文旅產業發展,培育一批精品民宿、紅色旅游、鄉村美食、健康養生、民俗體驗、文化體驗等旅游新業態。拓展特色農產品、旅游文創產品、文化互動活動等特色消費服務,讓“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作變體驗”,實現“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相疊加,引導食、住、游、購、娛多元消費,提升河源特色農產品和鄉村旅游知名度,助力鄉村振興。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河源特色文創產品,助力全域旅游發展”工作的關心支持。
河源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2年7月5日
(聯系人及電話:邱錦常,338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