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農業農村局:
現就葉晨陽等代表提出的《關于借助撂荒土地復耕復種,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助推鄉村振興的建議》(第20220153號)提出如下協辦意見:
水務部門主要負責大中型灌區的骨干工程的建設,提高農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數,為農田復耕、降低撂荒地比率提供保障,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一、中型灌區基本情況
我市沒有大型灌區(即灌溉面積30萬畝及30萬畝以上)也沒有重點中型灌區(即灌溉面積30萬畝以下5萬畝以上)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目前我市在冊一般中型灌區共22個,設計灌溉面積39.3萬畝、有效灌溉面積37.02萬畝、實際灌溉面積34.7萬畝,各縣中型灌區均由鎮政府部門或下設管理處(所)為管理單位,均已執行取水許可管理,并完成成本核算20宗,今年底可實現中型灌區成本核算100%。
二、中型灌區加固改造及續建配套工程建設情況
我市共有9宗中型灌區通過水利建設示范縣(東源縣3宗、紫金縣2宗、江東新區2宗)、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源城區1宗)、中型灌區加固改造試點(連平縣1宗)的方式進行加固改造。加固改造內容主要是灌區骨干工程(渠首、干支斗渠道),建設標準約1500元/畝,省級以上補助標準約1000元/畝。完成建設總2.12億元,其中中央資金0.59億元、省級補助資金1.52億元。新建渠首工程3座、改造渠首工程4座;新建渠道5.21公里、改造渠道194.31公里;新建渠道建筑物149座、改造506座。恢復灌溉面積1.17萬畝、新增灌溉面積3.13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4.48萬畝。新增節水1521萬立方。
三、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建設規劃
我市現有在冊22宗中型灌區中,尚未開展加固改造(續建配套)的還有13宗。今年3月,水利廳部開展了中型灌區基本情況摸底調查,對各縣進行了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的需求進行統計。我市仍需對17宗中型灌區進行續建配套建設(包含已加固改造需進一步開展續建配套建設的5宗,另外龍川縣牛崆引水工程灌區因城區外擴的原因,灌區面積銳減,暫時不納入建設范圍),建設資金總需求4.61億元,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改造渠首工程13座,新建渠道12.3公里、改造渠道231.79公里,新建排水溝9公里、改造排水溝10.3公里,新建渠道建筑物151座、改造渠道建筑499座等一批水利配套設施。預期將恢復灌溉面積1.6萬畝、新增灌溉面積0.3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1.5萬畝,年新增節水2506萬立方。
四、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計劃
我市水利工程建設大多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特別是灌溉工程,原主干渠道大多為土渠,經過近十年來實施的9宗中型灌區加固改造工程建設,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建設標準較低。原建設要求是參照全國建設標準1500元/畝,參照的是地勢較平的地區,而我市地處山區丘陵地帶,中型灌區骨干工程建設需要5000元/畝以上才能達到預期目標,與高標準建設存在巨大差異;二是灌渠維護難,管護資金缺口大。受地形地勢及氣候影響,骨干渠道大多沿山而建,容易受到邊坡塌方、生物侵害、洪澇災害等影響,渠道容易淤積,清理難,保持渠道正常運行需要大量的維修養護資金支持。三是受益鎮村及群眾節水認識不足。我市雖全面開展了農業水價改革工作,但群眾在用水思想上沒有節約用水、用水收費概念,存在用水管理混亂、分配不科學等現象。
為全力支持我市撂荒地復耕復種管理,接下來,我局將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爭取我市中型灌區納入新一輪中央項目進行提升改造,特別是近期力爭我市7宗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納入中央2023-2025年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計劃,加快對7宗中型灌區開展骨干工程等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灌區的供水保障水平。二是加快燈塔盆地灌區近期項目的建設,燈塔盆地灌區建設項目分近、中、遠期實施,立足“省統籌、市負責、縣落實”機制,按照“總體謀劃、分期推進、分縣立項、分步實施”總體思路,把燈塔盆地建設成省第4個大型灌區,徹底解決燈塔盆地農業用水工程性缺水問題,助力我市鄉村振興。三是配合市發改部門、農業農村部門加大農業水價改革的宣傳,讓節約用水、科學用水、保護水利設施意識深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