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環境保護局:
現就葉志勇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強我市飲用水源保護力度的建議》(第20180090號)提出如下協辦意見:
近年來,我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生態河源、現代河源“兩個河源”發展部署,以推進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發展為目標,扎實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進一步提升我市飲用水源環境質量。現就代表建議匯報工作如下:
一、切實抓好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做好“三區”規劃。河源是全省率先劃定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的地級市。《河源市畜牧業發展總體規劃和區域布局(2008-2020年)》明晰養殖三區劃定,明確了我市畜牧業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推廣生態養殖,推行標準化生產。
二是抓好源頭預防。我市各級農牧部門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結合實際重點推廣“豬-沼-林(果菜)”等種養結合、多位一體的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引導企業向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全市共建成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25個。按照《關于印發河源市畜禽養殖場清理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河府辦〔2016〕39號)要求,積極配合縣區政府做好禁養區內養殖場清理拆除工作,全面完成清理專業戶以上畜禽養殖場共1609戶,清理畜禽231251頭(只)。2018年,我局先后兩次派出督查組深入縣區開展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措施落實情況督查。
三是抓好末端治理。我市作為世界銀行貸款畜禽廢棄物污染治理示范工程試點市,共爭取世界銀行貸款資金5000多萬元,先后實施8家牲畜廢棄物治理示范項目和2家高床發酵養殖示范項目,目前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經測算,年可減少COD 排放3038.9噸、氨氮排放94.1噸。2017年全市新建厭氧池/沼氣池12.05萬立方米、沼液(廢水)貯存池54.37萬立方米、好氧池30.85萬立方米、氧化塘340.76萬立米、糞便堆放場6.08萬立方米,較好地控制了畜禽養殖污染。
四是抓好資源化引導服務。我市出臺《河源市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河府辦函〔2018〕22號),以建立科學規范、權責制度為契機,嚴格落實畜禽規模化養殖“三同時”制度。完善畜禽養殖監管,強化日常巡查和聯動執法,并合理引入社會監督機制,推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二、切實抓好漁業養殖污染防治和漁業資源保護工作
一是嚴厲打擊非法網箱養殖。自2012年起,我市形成了燈光網和攔河網籠發現一起查處一宗的長效管理機制。每年聯合新豐江林業管理局、工商、環保等部門對新豐江庫區等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非法網箱養殖進行嚴厲的打擊清理行動。截至目前,共聯合執法強制拆除庫區7000多個非法養殖的網箱、網袋,有力打擊了庫區非法養殖行為,維護正常的漁業生產秩序和科學健康的生態養殖模式。
二是嚴厲打擊偷捕、強捕等非法捕撈行為。我市東江、新豐江水域自3月1日0時實施珠江禁漁期制度,為防止出現偷捕、強捕等非法捕撈行為,我市各級漁政部門在禁漁區域加大巡查力度。2017年,全市各級漁政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2272人次、出動執法船艇568艘次、執法車輛544輛次,拆除燈光網具491張,沒收手背式電魚工具36套,立案查處電魚案件16宗,查扣“三無”船舶7艘,沒收涉漁“三無”船舶7艘。
三是開展漁業增值放流活動。2017年我市在萬綠湖、東江等流域內舉行了7場次增殖放流行動,共計放流魚苗品種青魚、鳙魚、鰱魚等1102.75萬尾,有效地緩解萬綠湖、東江水域等水中藻類、二氧化碳含量,極大地促進萬綠湖水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對保持萬綠湖水質穩定清潔起到重要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把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措施落實工作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積極主動向各縣區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匯報,爭取各級政府的支持。積極配合各級政府開展非法網箱養殖整治,建立健全執法長效機制體制,在人員、工作經費上給予保障。
二是規范養殖業發展。遵循穩定生豬生產、大力發展草地畜牧業的總體思路,促進綠色養殖業發展。調整優化生豬養殖布局,積極引導畜牧業向非禁養區的山區、農區轉移,減少散戶飼養群體,著力發展規模規范養殖。根據土地承載能力,科學合理精準精確劃定禁養區,政府統一領導,明確各部門職能,建立健全有效、長效的畜禽養殖場管理、治理工作機制。
三是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堅持肥料化、能源化為主要利用方向,鼓勵大型規模畜禽養殖場新建或改造采用高床發酵生態養殖模式,配套有機肥廠或聯合配套有機肥廠;引導中小型養殖場建設畜禽糞便貯存、處理、利用設施。鼓勵畜禽養殖企業(場)為周邊農戶免費提供有機肥就近還田、還林。引進和培育第三方環保公司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為我市畜禽養殖企業提供糞污處理運營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服務,探索建立養殖場付費、專業化處理、市場化運營、資源化利用的畜禽糞污處理服務全產業鏈。
河源市農業局
2018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