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底,我市吹響加強作風建設的嘹亮號角。
8個月來,作風建設取得了諸多切實成效。但“庸、懶、散、奢、浮”之歪風邪氣依然存在。
今年,是我市打造“廣東綠谷”的關鍵之年。剎住“庸、懶、散、奢、浮”歪風邪氣,進一步強化作風建設勢在必行、迫在眉睫,而且利劍已經出鞘。市委六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要營造爭先進位氛圍治“庸”,強化目標考核和行政問責治“懶”,嚴明黨紀政紀法紀治“散”,落實中央和省“八項規定”、加強督察督辦和制度約束治“奢”治“浮”。
作風要雷厲風行實干靠作好表率
關鍵詞作風建設
嚴格落實責任追究 狠治“庸懶散奢浮”
市委六屆三次全會報告首次將作風建設單獨成章,傳遞出了進一步強化作風建設的強烈信號。紀檢監察機關和作風建設部門將會有什么舉措,將市委的強烈信號轉換成強有力的行動、轉換成更大的實效,為我市打造“廣東綠谷”提供堅強有力的作風和紀律保障?
市紀委副書記、市作風辦副主任鄒道濃表示,作風建設事關百姓民生、事關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去年市委、市政府部署開展的全市作風建設年活動,打出了自查自糾、征集意見、暗訪曝光、督察督辦等多套“組合拳”,有效遏制了我市各級黨政機關中存在的“庸、懶、散”作風突出問題,促進了廣大黨員干部作風的大轉變,進一步優化了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總體效果良好,干部群眾滿意。
但他同時認為,對照我市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對照人民群眾的新期盼,廣大黨員干部的作風還存在不少差距。市委六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作風關乎黨的形象聲譽、關乎河源事業成敗”,把作風建設提升到了市委中心工作的新高度,并把作風建設抓手向治“奢”、治“浮”深化,將整治范圍從“庸、懶、散”擴大到“庸、懶、散、奢、浮”。
鄒道濃表示,作風建設,關鍵在真抓實干抓落實。按照市委新的工作要求,市紀委監察局、市作風辦將在認真總結作風建設年活動經驗的同時,開拓作風建設新思路,今年將嚴格落實責任追究,狠治“庸、懶、散、奢、浮”。一是開展作風調查摸底。磨刀不誤砍柴工,為進一步掌握當前我市作風建設中存在的突出、難點問題,市紀委監察局、市作風辦在征求全市園區企業意見的基礎上,發動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以及社會各界開展作風情況問卷調查,形成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群眾全方位的反饋體系,查找作風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在營造全市上下齊抓作風的同時,找準著力點,使深化作風建設有更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二是加大督察督辦力度。針對調查摸底發現的作風建設突出問題,市紀委監察局將利用明察暗訪這把利器,對社會反映強烈的作風熱點、難點以及各類作風投訴問題進行明察暗訪,并對查實的問題建立銷號制度,嚴抓督辦;同時,利用電子監察等科技手段,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實時監管,確保權力規范運行;加強對各類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確保專項資金安全高效使用。通過加大對各項工作的督察督辦力度,打造“陽光政府”。三是嚴格落實責任追究。繼續深挖效能和作風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線索,加大對損害我市投資發展環境、影響效能建設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實施向重大項目派駐監察員,對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違紀違規行為堅決查處;嚴格貫徹落實我市出臺的礦產資源管理、森林防火工作等14項問責制度,進一步明確權責,強化責任意識,加大問責力度,促進各地各部門進一步轉變作風。四是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首問責任制、崗位責任制等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健全作風建設考核和評價機制,營造積極主動、忠于職守、認真干事的良好氛圍,推進效能型、服務型機關建設。
不求有功就是有過
“不求有功,就是有過?!笔谐枪芫志珠L張金城說,如何轉變干部作風,培養良好的作風,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必須摒棄“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錯誤思想,要帶頭實干,為打造“廣東綠谷”作出應有的貢獻。
張金城表示,城管部門的干部職工還存在一些作風問題。該局將通過教育、獎懲、制度建設“三管齊下”解決作風問題。教育上,要對干部進行熏陶,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讓干部能體現、實現自己的價值。獎懲上,對工作做得好的,局黨組要給予肯定,包括給予提升的機會。制度建設上,要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如果本身的崗位職責落實不了,就是失職;如果不依法辦事,超越了崗位職責干事,甚至造成了損失,那就是瀆職。
張金城表示,單位的作風建設,要從領導干部開始抓起,領導干部要為全體干部職工作好表率。要從自身抓起,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帶頭深入調研,帶頭團結拼搏,帶頭真抓實干,帶頭勤儉節約,以優良的作風凝聚城管部門工作人員的力量,增強城管部門的執行力和戰斗力。
關鍵詞:行政效能
全方位立體化推行政務公開
市委六屆三次全會提出,今年我市將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并明確指出,將“完善和強化行政服務中心服務功能,提升政務窗口服務效率;擴展電子政務,推進網上辦事大廳建設”。
作為市政府直屬的綜合協調辦事服務機構,市行政服務中心是我市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試驗場、檢驗臺和突破口。據了解,截至目前,市政府批準市直機關保留的行政許可事項224項,涉及單位34家。其中,進駐市行政服務中心的行政許可單位19家,僅占56%;進駐的行政許可事項143項,占總數的64%,仍有81項行政許可事項在市行政服務中心外辦理。
市行政服務中心主任曾永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3年,該中心將圍繞建設服務型政府這一中心,按照市委六屆三次全會精神,進一步完善行政服務中心的服務功能,強化各項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優化政務環境,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針對行政許可事項進駐率偏低、業務窗口辦公場地不足影響有關單位進駐業務的問題,曾永貞表示,該中心將在爭取新增辦公場地的同時,整合現有資源,讓部分審批服務事項多、與群眾關系密切的部門進中心設窗口,逐步實現市直行政許可事項大部分在中心集中辦理,更加完善中心的服務功能,真正落實“四個一”優質服務;不斷完善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為打造集行政審批、政務公開、電子政務、信息發布、投訴受理等為一體的綜合政務服務平臺,不斷提高中心各項業務的集成化水平打好基礎。
同時,該中心將繼續完善并嚴格落實《河源市行政服務中心業務窗口及工作人員考核辦法》,堅持以制度管人。對不嚴格執行審批服務“單軌制”以及不按規定派駐窗口工作人員的單位,在考核中一律給予扣分;落實投資項目聯合審批制度,實行“一條龍”辦事服務;規范各窗口辦事指南內容,使所有行政審批行為處于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打造“陽光政務”,打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
統籌:日報記者 李天鴻
采寫:日報記者 天鴻 周煥 俊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