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董福軍)昨日,市委六屆二次全會在市會議中心召開。市委書記何忠友代表市委常委會作題為《為人民幸福而發展》的報告,強調解放思想是動力源泉,轉型升級是發展路徑,生態文明發展是前進方向,幸福河源是發展目的,拼搏奮斗是興業之本,要全力推進實施“四大戰略”,為人民幸福而發展。
會議由市委常委會主持,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分析我市當前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按照市第六次黨代會的部署和要求,研究做好今年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時期的工作。
市委副書記、市長彭建文總結了上半年經濟工作,并部署下半年工作。
何忠友在報告指出,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是在我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省黨代會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不僅為廣東發展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河源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緊密結合河源市情、發展要求和工作實際,進一步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黨代會精神,進一步增強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增強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的堅定性和為人民幸福而發展的主動性。
何忠友說,解放思想是河源破解發展難題的“鑰匙”,是河源實現趕超跨越的先導,作為后發地區,要在全省實現率先崛起,趕上甚至超越先發地區,就需要更加解放思想,以觀念的超越促進發展的跨越。歷屆市委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緊密結合河源發展實際,確定了一系列符合不同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的正確思路,為今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留下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精神財富。我們要把歷屆市委開創的發展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就需要更加解放思想,更新發展理念;需要加快轉型升級,調整經濟結構;需要堅持生態文明發展,實現綠富雙贏;需要勇于拼搏奮斗,全力爭先進位。要深刻認識到:解放思想是動力源泉,轉型升級是發展路徑,生態文明發展是前進方向,幸福河源是發展目的,拼搏奮斗是興業之本,四者統領于為人民幸福而發展的這個目標。
何忠友指出,生態經濟、宜居城鄉、善治河源、文化河源是今后5年我們的重大發展戰略,生態經濟是基礎,宜居城鄉是依歸,善治河源是保障,文化河源是支撐,四者有機統一于為人民幸福而發展的具體實踐。首先,河源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緊鄰珠三角的良好區位等優勢,有廣東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供學習,具有后發優勢。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加快轉型升級,堅持走生態文明發展道路,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生態服務業,將河源謀劃打造成“廣東綠谷”。其次,工業園區是我市實現“工業富市”的希望所在,要推進園區產業集聚發展、資源集約利用,不斷提高園區建設、經營和管理水平,切實提高園區質量效益,加快打造“效益園區”。第三,突出特色提質發展,建設優美宜居城鄉。要按照“強化功能、提升品質、突出生態、宜居宜游”的要求,突出客家、生態、山水等特色,推動城市提質擴容和鄉村潔凈優美,豐富內涵、提高品質,建設宜居宜業幸福家園。第四,豐富的歷史文化是一筆寶貴財富,是發展潛力所在,要突出文化引領,加快建設文化河源,提升文化軟實力,推動教育事業優質發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推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突出傳承創新發展, 加快建設文化河源。第五,要順應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高度關注民生,加快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發展普惠型民生福利,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增強發展包容性和社會和諧度,提高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
何忠友強調,為人民幸福而發展,關鍵在于抓落實。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在抓落實上強責任、想辦法、出實招,弘揚新時期河源人精神,提升發展凝聚力、提升競爭軟實力、提升干部執行力、提升黨組織戰斗力。要以“三賽”為抓手,調動全市上下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凝心聚力、拼搏奮斗、爭先進位。堅決破除“小進則滿、安于現狀”的自滿思想,樹立居安思危、搶抓機遇的發展意識,努力在全省發展中贏得先機;要堅決破除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思想,樹立改革開放、開拓進取的創新意識,力求在破解發展瓶頸和難題中大顯身手;堅決破除“坐等靠要”、貪圖安逸的依賴思想,樹立敢想敢干、奮發有為的創業精神,竭力在推進“三大崛起”中創造大業;堅決破除怕苦畏難、得過且過的懶散思想,樹立雷厲風行、干就干好的實干作風,奮力在為百姓謀福祉中干出實績。
昨日下午,何忠友作會議總結講話,號召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咬定目標、狠抓落實,為人民幸福而拼搏奮斗,為實現率先崛起、建設幸福河源再立新功。
彭建文總結了上半年全市經濟工作,并對下半年工作進行部署。彭建文指出,要狠抓工作落實,全力以赴確保工業經濟穩定較快增長,全力以赴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全力以赴營造更加寬松的發展環境,全力以赴推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全力以赴實現財稅收入“兩個確保”,全力以赴改善民生,確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河源市第六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決議(草案)》。大會在莊嚴嘹亮的《國際歌》中閉幕。
讓幸福之花開遍河源大地
讓幸福像花兒一樣綻放!
昨日召開的市委六屆二次全會,奏響了河源的“幸福交響曲”,激蕩著“為人民幸福而發展”的強音。幸福,正從個體的感受升級為時代的律動,從主觀的向往演變為執政的追求,成為全市360萬人民的共同愿景!
這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市第六次黨代會部署要求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同時也是市委主要領導完成新老交接后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新一屆市委領導班子怎樣帶領全市人民邁步率先崛起的歷史征程,尤其受人關注。市委書記何忠友所作的題為《為人民幸福而發展》的報告,把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根本價值取向,確定了建設幸福河源的航標,對實施“四大戰略”、加快“三大崛起”、建設幸福河源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以“幸福”為目標關鍵詞,河源正在掀開新一輪更有力度、更富內涵的發展大幕。讓幸福之花開遍河源大地,已經成為我們共同的愿景和追求。
讓幸福之花開遍河源大地,必須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建設幸福河源,必須以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后盾。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經濟欠發達這一最基本的市情,決定了加快發展、做大經濟“蛋糕”是河源當前及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最為緊迫而艱巨的任務。河源要實現的經濟增長,一定是有效益、能夠改善民生、能夠帶給人民幸福的增長,一定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經濟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樹立永續發展理念、全面發展理念、跨越發展理念,全力實施生態經濟戰略,突出綠色轉型發展,謀劃打造“廣東綠谷”。打造“廣東綠谷”,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是謀劃河源未來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建設幸福河源的重要載體。破解這個課題,既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又是一項現實而緊迫的工作。各級各地務必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開拓創新為動力,以推動落實為關鍵,闖出一條綠富雙贏的路子來,為建設幸福河源筑就堅實的物質基礎。
讓幸福之花開遍河源大地,必須堅持把民生幸福作為第一目標。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發展不能“目中無人”,既要見物更要見人。發展的最終目的在于改善民生、造福百姓。這既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心愿,也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建設幸福河源,關鍵是改善民生。要始終把為人民謀福祉、讓人民得實惠作為開展工作的目標指向、評判工作的最高標準,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全力實施宜居城鄉戰略,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一體化建設,讓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廣大群眾,努力使全市人民學有優教、勞有多得、病有良醫、老有善養、住有宜居,讓幸福愿景成為全市人民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
讓幸福之花開遍河源大地,必須堅持把和諧善治作為第一追求。善治,是和諧社會構建之道,是通往幸福生活之途。民生幸福,是善治理念的核心價值,也是衡量政府善治能力的根本尺度。社會善治方能社會和諧,要把和諧善治作為第一追求,全力實施善治河源戰略,突出包容和諧發展,建立健全涵蓋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的社會保險體系,形成完善、有力的社會保障機制,切實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打造共建共享和諧社會的“善治通道”,在善治中實現和諧,在和諧中促進善治。
讓幸福之花開遍河源大地,必須堅持把文化建設作為第一動力。文化是經濟建設的“助推器”、政治建設的“導航燈”、社會建設的“黏合劑”,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而恒久的動力,不僅直接貢獻于經濟增長,而且在提升發展質量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文化又是民生幸福的要義、美好生活的保障。精神文化上的充實和豐盈,始終是幸福生活和美好人生的內在要求。離開了文化,民生的改善就是不全面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也難以得到保障和提升。要把文化建設作為第一動力,把文化引領作為戰略根基,全力實施文化河源戰略,進一步增強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筑牢河源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進一步加強經濟與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進,提升河源發展的“軟實力”。
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權利;造福人民,是黨和政府的責任。讓幸福之花開遍河源大地,歸根到底就是要通過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把幸福變成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物質、精神享受,讓人民群眾逐步過上更加富裕、文明,更有歸屬感和安全感的好日子。要把美好的愿景變成現實,關鍵在于抓落實。全市各級各地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以“三賽”為抓手,在抓落實上強責任、想辦法、出實招,堅持以“幸福”為導向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用發展創造幸福,用幸福評估發展。
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夢想,我們有一個共同愿景,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追求——
讓幸福之花開遍河源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