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府辦〔2021〕14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府直屬各單位:
《河源市新豐江水庫及其主要支流水環境(降氮控磷)綜合整治行動方案(2021—2025年)》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生態環境局反映。
河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5月18日
河源市新豐江水庫及其主要支流水環境
(降氮控磷)綜合整治行動方案
(2021—2025年)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全力抓好抓實新豐江水庫及其主要支流水質保護工作,遏制新豐江水庫水質氮磷污染,促進新豐江水庫流域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現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新豐江水庫總氮總磷控制為契機,以入河污染負荷總量削減為抓手,多措并舉,嚴控新豐江水庫流域畜禽養殖、農村面源、桉樹種植、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污染,全面提升新豐江水庫水生態環境質量,促使其水質逐年改善。
新豐江水庫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的總體目標是:一年見成效、三年大改觀、五年達總氮控制目標。即通過實施綜合整治,以2020年為基準年,2021年新豐江水庫主要入庫支流水質指標總體趨好(總磷濃度有所下降),參考指標總氮濃度有所下降,初步遏制新豐江水庫總氮上升趨勢,總氮年均值不高于0.49mg/L;2023年新豐江水庫主要入庫支流水質達標,水庫水質達到國家考核要求,總氮年均值不高于0.4mg/L;2025年新豐江水庫總氮入庫污染通量削減一半以上,水庫水質全面達標,總氮年均值不高于0.3mg/L。
二、整治范圍
整治范圍主要為新豐江水庫及主要入庫支流,主要包括新豐水、忠信河、連平水、船塘河、駱湖水、燈塔水、林石河、大席水、崧頭河、高陂水、大湖水、南坑溪以及惡馬坑等13條入庫支流17個斷面,其歷年來水質類別及參考指標總氮濃度情況見附件1。
三、工作任務
(一)生態優先,強化綠色高質量發展布局。優先發展高附加值、低污染產業,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現代生態農業、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現代農業與食品、現代輕工紡織、汽車制造、生物醫藥、前沿新材料、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激光與增材制造、精密儀器設備等主導產業。從嚴控制涉重金屬和高污染高能耗項目建設。嚴格落實“五個不批、三個嚴格”,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高耗資項目建設,嚴格限制審批涉及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環境敏感區的項目;嚴格按照總量控制要求,把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作為區域、行業和企業發展的前提條件。[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配合,集雨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實施]
(二)以防為主,加大養殖污染整治力度。
1.強化畜禽養殖源頭管控。依據水生態環境保護區域的重要性、敏感性和脆弱性,以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目標,優化養殖區域總體布局,探索建立分區域、分流域養殖總量動態調控制度,以水環境和土壤的環境承載能力來定畜禽養殖規模、排放標準等。[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水務局等配合,集雨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實施]
2.大力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提高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推廣“種養結合”“以種定養”的生態養殖模式,鼓勵和支持采取糞肥還田、制取沼氣、制造有機肥等方法,對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鼓勵規?;笄蒺B殖場改造升級現有的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推進養殖場備案工作,積極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和綠色發展示范創建活動。[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等配合,集雨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實施]
3.持續加強養殖糞污處置。現有的規?;笄蒺B殖場(小區)要配套建設符合標準的糞便污水貯存、處理、利用設施,因地制宜增加脫氮除磷工藝;新增的規模畜禽養殖場(小區)實現零排放。[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等配合,集雨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實施]
(三)防治結合,全力控制農村種植面源污染。
1.持續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嚴把農藥經營許可關,推進農藥減量控害和農藥負增長行動;加強農藥經營和技術指導,加大對統防統治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力度,促進農業產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普及使用有機肥、配方肥、高效緩(控)釋肥等新型肥料,扎實推進化肥施用量負增長行動。[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等配合,集雨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實施]
2.探索沿河構建農業緩沖系統。留住生態空間,重點針對燈塔盆地等高標農田開發區域,結合實際情況,沿河探索構建農業緩沖系統,有效攔截顆粒態氮磷營養鹽。[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林業局等配合,東源縣、連平縣政府,市燈塔盆地農高區管委會負責實施]
3.探索營建河口濕地。在新豐江水庫一級支流入庫口,二級支流入河口,農田退水通道等關鍵水體努力創造條件營建河口濕地,進一步削減農業面源污染負荷。[市水務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等配合,東源縣、連平縣政府,市燈塔盆地農高區管委會負責實施]
4.全面推進桉樹林改造。優先完成重點敏感生態區域、不符合規定種植、連片種植1000畝以上、生態公益林特別是水源涵養林區域的桉樹林改造工作,2021年底前完成桉樹林改造任務12.15萬畝,2025年底前完成桉樹林改造任務88.76萬畝。改種適合我市種植的主要用材樹種、鄉土樹種(如香樟、藜蒴、紅錐、米錐、荷木、閩楠、楓香、山杜英、火力楠、黑木相思、桃花心木等優良鄉土闊葉樹種)等,商品林地可適當種植木本油料、茶葉、藍莓、中藥材等經濟作物。[市林業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等配合,集雨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實施]
(四)補足短板,加快完善生活污染治理設施。
1.加強城鄉生活污水處理。積極推進污水處理設施標準化,按照“建管一體、廠網一體、城鄉一體”原則,統籌推進治污工程規范化設計、工程建設與運維管理。對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因地制宜進行提標改造,增加脫氮除磷工藝,實施總氮、總磷排放總量控制,加強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確保設施運行正常穩定,出水達標排放。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在管網鋪設到位的村優先納管輸送到城鎮污水廠進行處理;在管網覆蓋之外,村民相對集中的農村區域建設污水處理站、一體化處理等設施進行集中處理,村民分布相對分散的區域,可采用氧化塘、人工濕地等方式進行處理。今年底前新增完成我市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的50個以上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等配合,集雨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實施]
2.高度重視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工作。按照《河源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條例》要求,農村生活垃圾實行上門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制度,不斷完善農村生活垃圾長效管理機制,鞏固和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等配合,集雨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實施]
3.加快完善現有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開展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排查,對功能性缺陷、結構性缺陷管網進行修復,對老舊管網及時進行體檢,抓緊維修更新,消除管網破損等“病害”,糾正管網錯接、混接、漏接問題,對堵塞管網及時進行疏通,確保污水管網暢通;優先剝離河水和地下水,實現清污分離,保障晴天污水進水濃度有效提升,因地制宜開展雨污分流改造、完善管網系統。配合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建立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收集率指標統計考核體系,推動監管方式從關注“污水處理率”向“污水收集率”轉變,從關注COD向BOD轉變,以此倒逼城市排水管網雨污分流和“毛細血管”建設與完善,實現污水收集量和進水污染物濃度“雙提升”。[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綜合執法局等配合,集雨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實施]
(五)嚴格生態空間管控,強化礦山監管和生態修復。嚴厲打擊違法采礦、選礦行為;各縣(區)、各鎮成立專門工作機構,落實工作人員,負責督促轄區內礦山、采石場項目業主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徹底清除礦山遺留污染并對礦區實施覆綠修復整治,減緩水土流失,使生態環境破壞程度降到最低。[市自然資源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等配合,集雨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實施]
(六)加強生態環境執法,鐵腕整治新豐江水庫流域環境違法行為。深入貫徹實施環保法、省環保條例,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認真貫徹落實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和雙隨機抽查制度,重點排查新豐江水庫流域生態環境問題,依托各項環境執法專項行動,持續保持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對各類環境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并依法嚴懲;積極做好環境風險排查,加強部門聯動和區域污染聯防聯控;堅決落實環保督察整改,做到真改實改,確保整改到位、整改徹底,持續維護新豐江水庫流域水環境安全。[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等配合,集雨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實施]
(七)以河湖長制為抓手,開展水浮蓮清理工作。持續開展“清漂”專項行動,重點做好新豐江水庫流域水浮蓮清理整治;堅持集中與分散、短期與長期、突出整治與常規保潔相結合,推進水浮蓮防治工作規范化;加強巡河保潔,控制水浮蓮流入新豐江水庫及其主要入庫支流。[市水務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等配合,集雨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實施]
(八)合理推廣天然養魚,以魚抑藻增強水生態系統穩定性。試點發展不投餌的濾食性魚類增養殖,開展以漁凈水、以漁抑藻,修復水域生態環境。結合新豐江水庫的水質現狀,參考浙江千島湖的成功案例,組織有關部門及專家研究,在新豐江水庫局部庫尾區域嘗試開展“以漁控水”“以漁凈水”生產實驗,投放一定量的鰱魚、鳙魚、鯽魚、草魚等本地品種,并定期跟蹤檢測水質變化情況,取得成功后合理推廣。(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配合,東源縣政府負責實施)
(九)整合各方資源,系統開展主要入庫支流整治。相關縣(區)政府(管委會)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以水生態質量改善為核心,以總氮削減、總磷控制為重點,開展新豐江水庫主要入庫支流精細化治理,編制入庫支流系統整治方案,實施“一河一策”。針對農業面源、畜禽養殖、城鎮及農村生活污水等污染源,開展系統治理,減污降氮控磷,降低新豐江水庫入庫污染。組織做好入庫支流整治項目入庫工作,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落實入庫支流整治項目。[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水務局等配合,集雨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實施]
(十)強化科技支撐,促進流域精準治理。引進專業技術單位,開展庫區及入庫支流不同形態氮、磷營養鹽監測分析,結合污染源詳查開展總氮總磷溯源分析,深入研究氮、磷污染物產匯機理和遷移轉化規律,精準識別重點污染區域和污染源頭,編制水環境精準治理與水生態保護恢復行動方案;跟蹤評估各項措施實施效果,保障精準控源、支流達標、水生態風險防范、入庫生態濕地建設、生態恢復提升等工程項目有機銜接,確保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效果。[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水務局等配合,集雨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實施]
四、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分管生態環境工作的副市長任副組長,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城管綜合執法局,源城區、東源縣、和平縣、連平縣政府,市燈塔盆地農高區管委會為主要成員單位的河源市新豐江水水庫及其主要支流水環境(降氮控磷)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市領導小組”,不另行發文),辦公室設在市生態環境局。各有關縣(區)政府(管委會)和市直有關單位要切實提高對新豐江水庫及其主要支流水環境綜合整治(降氮控磷)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部門聯動共同抓,各縣(區)政府(管委會)相應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具體實施方案,于2021年8月30日前報市生態環境局備案,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
(二)嚴格落實責任。各縣(區)政府(管委會)承擔新豐江水庫及其主要支流水環境(降氮控磷)綜合整治工作主體責任,切實履行整治工作職責,落實各項精準治污措施,完成目標任務。市直有關部門要聯動配合,齊抓共管,履行好監督管理職責,督促各縣區落實整治措施,并進行評價考核。
(三)加強資金保障。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加大力度支持重點整治工程的建設,同時,主動向上級申請專項資金,投入新豐江水庫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堅持政府主導,拓寬融資渠道,加快重點工程建設進度,健全管理和監督機制,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益。
(四)加強責任考核。將新豐江水庫及其主要入庫支流水質達標情況納入縣(區)污染防治攻堅任務考核,按年度進行評估與考核。市生態環境局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監督檢查,定期向省生態環境廳、市政府報告。市直有關牽頭單位要于5月30日前將該項工作聯系人姓名及電話報送市生態環境局,并于每季度末月25日前將專項整治任務進展情況報市生態環境局,市生態環境局匯總后及時報省生態環境廳、市政府。
附件:1.2020年新豐江水庫及其主要入庫支流情況匯總表
2.新豐江水庫及其主要入庫支流整治工程項目清單
附件1
2020年新豐江水庫及其主要入庫
支流情況匯總表
附件2
新豐江水庫及其主要入庫支流整治工程項目清單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