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 河源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上線河源“民聲熱線”
上線領導名單
河源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朱雪中
河源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桂華
河源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審批協調服務科科長劉偉欽
源城區副區長、埔前鎮黨委書記吳健
河源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副主任徐廣輝
河源市高新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 徐紅亮
上線提綱
一、最近我們了解到,我們河源在政務服務方面推出了“就近好辦”改革,很多高頻事項都下沉到了基層辦事大廳辦理,各級辦事大廳都推出了幫辦代辦服務,企業辦事還專門設置了專區,有專人陪著辦。大家去辦事的時候,很多群眾都感覺到了這個新變化,辦事更快了,環境更舒服了,服務方式更多樣了,窗口人員的態度也更好了。作為河源市政務服務改革的牽頭部門的市政務和數據局,請給大家介紹一下河源政務服務改革的情況。
答:去年8月份,我們在東源縣試點了政務服務“就近好辦”改革,試點成功后,我們乘勢而上,在全市全面鋪開了“就近好辦”改革。改革的主要就是兩個目標:一是“就近辦”,就是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事;二是“更好辦”,就是讓群眾辦事更便捷、更高效。
我們推動“就近辦”,這主要是考慮到河源是山區市,各群眾政務服務辦事地點比較分散,有的群眾辦事可能要跑很遠,我們努力打破了這種限制,讓辦事網點和辦理事項更合理地分布,讓大家能更方便地辦事。具體來說,有兩方面的變化:
一是辦事場所整合優化了。我們把市、縣、鎮的部門事項都集中到了本級的辦事大廳,老百姓辦事只需要“進一扇門”“進一個窗”就可以了,現在市、縣兩級90%以上的事項都能在大廳里辦,而且大廳里70%的事項在任何一個綜合窗口都能辦。除了辦事大廳整合外,我們還根據群眾的辦事需求探索在一些地方靈活設置了辦事網點。比如東源縣針對庫區戶籍群眾大部分居住在市區的特點,在城北高速路口設置了半江鎮“飛地”服務點,解決庫區群眾辦事不方便的問題。這樣一來,大家辦事的距離更近了,也更方便了。
二是就近可辦事項更多了。我們根據群眾需求,把一些原本只能在市一級或縣一級辦理的事項下放或前移到群眾身邊的大廳辦理,把服務盡可能送到群眾身邊。今年,市一級將291個事項下放或前移到了東源、源城、江東新區、高新區等縣區辦理,像以前江東新區企業群眾辦理公積金必須到市大廳辦理,現在到江東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就可以辦理了。通過改革,平均推動169個縣級事項下沉到鎮級辦理,54個鎮級事項下沉到村級辦理。我們還推出了縣鎮村三級聯辦的服務機制,各縣區總共314個三級聯辦事項在縣級實現縣、鎮、村三級都可以辦理。
“更好辦”就是通過創新政務服務模式,優化業務流程,借助數字化平臺、AI智能幫辦等手段,讓大家辦事更高效。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改革提升:
一方面,我們的服務效能提升了。一是積極推動流程優化。我們積極推動部門簡政放權,優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比如將有房產評估價二手房交易辦結時間由原來的2天壓減到0.5天;組織職能部門開展了與深圳等珠三角地區的辦事指南對標工作,讓群眾辦事更加清晰知道辦事要帶什么材料。二是扎實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我們將原來需要跑多個部門交多次材料的幾件事變成進一個平臺交一次材料的“一件事”,目前國家19個重點事項清單已在我市落地,同時也新增了連平鷹嘴桃檢測銷售、紫金蟬茶經營全鏈條等12個我們河源本地特色的“一件事”,也取得了明顯成效。比如新生兒出生“一件事”,以前需要到衛健、公安、醫保等部門逐項辦理出生醫學證明、戶口本、醫療保險等,現在粵省事APP就可以一次性辦理。教育入學“一件事”實現了全程線上提交核驗材料,小孩子就讀入學更加公開透明,自今年4月份上線以來,全市辦理業務量約6萬余宗。
另一方面,我們的服務方式更便捷了。我們這次改革也積極擁抱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目前我們已經在12345熱線上線了AI智能客服小助手測試版,可以解答群眾常見常問的辦事咨詢,下來我們也還會持續優化相關功能。我們還在市、縣、鎮、村四級推行幫辦代辦、辦不成事反映等機制,盡量讓來到大廳的群眾能把事辦成,把事辦好。在服務企業方面,我們市和縣區的辦事大廳都設置了企業服務專區,組建了企業服務專員隊伍,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的專屬服務。通過這些服務方式的優化和服務能力的提升,企業群眾“更好辦”的水平得到了提升。
總之,河源政務服務“就近好辦”改革,就是為了讓群眾辦事更方便、更高效、更舒心。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這些變化,也歡迎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二、請問,政務服務如何保障這些下沉到基層的服務點的辦事質量?如何確保市民在家門口辦的事,和去市里大廳辦的效果完全一樣呢?
答:這個問題非常關鍵,也是我們改革的重點和保障。我們主要通過‘三個統一’來確保服務質量的“標準一致”和“效能同質”。
第一是統一標準。所有下沉事項的辦理流程、材料清單、審核要點,全市執行同一套標準,社區窗口和市大廳窗口辦事依據的操作手冊是完全一樣的。
第二是統一培訓。我們建立了常態化的培訓賦能機制,通過集中授課、線上教學、跟班學習等方式,確保每一位基層工作人員都‘會辦事、辦得好事’。同時,我們還建立了首席事務代表機制,基層工作人員遇到復雜問題可隨時‘呼叫支援’,實現‘前臺受理、后臺支撐’。
第三是統一監督。所有辦理事項均納入全市‘好差評’系統,辦得怎么樣,直接由群眾掃碼評價。我們還設有專門的督查小組,定期對基層網點進行明察暗訪和業務抽檢,確保服務不走樣、質量不下降。
所以,請市民朋友們放心,在‘就近好辦’的網點,您不僅能辦‘簡單事’,很多‘復雜事’也能同樣高效、規范地辦成,享受標準化服務。
三、高新區作為河源市企業發展的重要陣地,在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提供融資扶持服務方面有沒有推出相關舉措呢?具體能為企業帶來哪些實際幫助?企業又該通過什么方式申請這些服務呢?
答:高新區持續創新“就近好辦”服務模式,將融資服務作為企業增值化服務的重要內容,專門成立了融資服務領導小組和金融服務專班,主動上門對接,“一企一策”定制信貸方案,并全程協調加快審批放款,真正做到“企業不出門、服務送上門”。專班已走訪企業超480家,協調多家銀行為企業提供靈活融資支持。企業如果有需求,線上可以通過“高新區企業綜合服務平臺”的“企業訴求”板塊提交;線下也能到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企業增值服務窗口獲取服務,工作人員會快速對接并全程幫辦。
四、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而校企合作是企業獲取穩定人才、培育適配人才的重要路徑,我們了解到高新區創新建立了產教融合服務中心,在促進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請介紹一下中心具體是如何幫助企業對接院校資源、開展人才培養合作的?企業又該如何參與這些合作項目呢?
答:為深化高新區“就近好辦”改革,我們聯合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建設了高新區產教融合、政行校企服務中心,推動河源職業技術學院、河源理工學校、河源技師學院、河源市衛生學校等10所中高職院校駐點辦公,組織了高新區商會、電子信息產業聯合會等4家商(協)會常駐協調,企業可就近與駐點院校面對面溝通用工、人才培養等需求,同時會組織院校駐點代表開展訪企活動,深入園區企業精準捕捉企業用工動態。中心每周二定期舉辦政校企“面對面”對接會,跟進校企合作進度情況,針對校企合作中的問題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可直接前往高新區產教融合服務中心或政務服務中心企業增值化服務窗口進行申請。
五、現在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一般需要多長時間?
答:通過整合不動產登記、房屋交易、稅款繳納等環節,進一步優化了業務審批流程,市區現已全面實施“一窗受理、并聯審批”模式,大大提高了住建、稅務、登記中心審核辦理效能。不動產登記辦結時間也由原來的一般登記3個工作日提速至2個工作日辦結,抵押登記1個工作日辦結。同時,針對一些有評估價的二手房,在辦事群眾繳納相應稅款后,最快實現0.5天辦結,讓市民朋友真切享受到政務服務“就近好辦”改革紅利。
六、埔前鎮便民服務中心完成作為“就近好辦”改革先行單位,改革后老百姓能辦理的事項數量比改革前有大幅增加吧?請介紹一下,現在能辦的事跟以前比,主要多在了哪些方面?
答:確實是大幅增加,而且是從“能辦小部分”到“大部分事都能辦”的變化!改革前鎮上便民服務中心只有114項業務能辦,像企業營業執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清退申請這些老百姓常辦的事,以前都得往區里跑?,F在通過“就近好辦”改革,鎮便民服務中心能辦的事項直接漲到1080項,差不多是以前的10倍!比如企業稅務這塊,以前就1項簡單業務能辦,現在像環境保護稅申報、附加稅(費)申報這些共計189項稅務業務都可通過“反向預約”機制預約辦理,在鎮上就能全搞定;甚至部分涉企業業務,在家門口就能一次辦完,實現了“區事鎮辦”。
一審:郭梅森 二審:張文裕 三審:黃世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