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河源“民聲熱線”和平縣專場
上線領導名單
和平縣政府副縣長 黃志翔
和平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羅新權
和平縣教育局局長 張福純
和平縣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局長 王慶練
和平縣民政局局長 吳小迪
和平縣“百千萬工程”指揮辦專職副主任 吳偉平
上線提綱
一、和平縣在推進典型鎮村培育建設上,有什么好的做法、政策?目前取得的成效如何?
答:和平縣堅持樹標桿、抓典型,通過鞏固提升首批和第二批典型鎮村、積極培育第三批典型鎮村以及持續深化央企助力“百千萬工程”三大舉措,全面推動鎮村發展擴面提質。
在推進典型鎮村培育建設方面,和平縣主要有以下做法:一是重點鞏固熱水鎮、彭寨鎮、林寨鎮省級典型鎮建設成果。通過謀劃農貿市場建設、圩鎮主街提升工程等項目,并與建筑企業達成結對幫扶,有力推動了鄉鎮入口通道、綠美生態小公園、美麗河道、示范主街、房屋外立面提升等美麗圩鎮建設項目的順利完成。同時,25個首批和第二批省級典型村基本完成建設,為后續的鎮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加力提速推進上陵鎮、大壩鎮第三批省級典型鎮培育工作。選定了第三批典型村培育名單15個,積極謀劃第三批典型村并科學制定典型村產業發展策劃方案,建立補短板工程項目庫,為鎮村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三是持續深化央企助力“百千萬工程”。和平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配合中鐵廣投公司助力“百千萬工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我牽頭的中鐵廣投助力“百千萬工程”項目推進工作專班。通過實行“一周一聯系、一月一會商、實時調度”工作機制,以及建立健全縣鎮企溝通聯絡機制,將中鐵廣投公司助力“百千萬工程”建設嵌入到典型鎮節點提升、重點沿線品質提升、示范片區全域提升當中。
在推進典型鎮村培育建設方面,和平縣取得顯著成效:一是熱水、林寨鎮建設規劃獲評省級優秀,熱水、彭寨、林寨3個典型鎮“七個一”項目高標準建成;投入1.07億元實施221個補短板項目,“9+16”典型村培育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二是“玫花緣”農耕文化體驗園、福和生態園“一地兩園”、“古樹緣”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基地等鎮域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和小豆”“金甸香”等本土品牌不斷打響,古韻彰洞、醉云谷等文旅項目融合發展。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基地入選第二批省林業特色產業發展基地,綠美和平底色更加厚實。三是高標準建設“壩上風光、翠山竹海”“合水田園”2條鄉村振興示范帶;深入實施鎮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六大行動”,縱深推進“三大革命”“六亂”整治,2024年實施城鄉風貌整治行動以來,完成房屋整治提升4635棟,180個行政村完成廁所改造提升,216個行政村清拆存量泥磚房80%以上,912個自然村完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75%,建成村級“美麗庭院”10120戶,高質量打造綠化美化示范鎮2個、示范村18個,鎮村面貌煥然一新。四是大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著力打造縣城和合水、大壩融合發展的“一體兩翼”,改造老舊小區18.84萬平方米。不斷完善公共服務供給,高質量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4家基層醫療機構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國家級推薦標準。扎實推進平安建設工作。不斷深化“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一體推進鎮、村特色調解工作室建設,成功打造“和和來”“半邊天”等特色調解品牌。大壩鎮獲評全省首批“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先進典型。五是充分利用省組團縱向支持和橫向幫扶協作政策,深化與深圳福田區產業協作,獲得幫扶協作資金1.95億元,推動福和協同創新基地、翠山竹海森林公園、防災減災廣場、和平北部農產品貿易集散中心等14個重點共建項目落地見效。深入實施“雙百行動”,首批15個合作共建項目全面完成,惠州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大學聯合打造“百千萬工程”縣域創新基地、基礎教育類基地、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10個。引導縣內建筑企業結對幫扶鄉鎮實現全覆蓋,在庫幫扶項目26個。廣泛發動鄉賢、群眾等社會各界參與,鄉賢和群眾累計籌措資金2756萬元,全面構建共建共享工作格局。
二、在社會保障方面,請問和平縣在扎實做好社會保障方面的做法和政策有哪些?取得的成效如何?
答:和平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落細穩崗返還、待遇調整、基礎養老金調整等惠企惠民政策,時刻關注重點人群生活困難,扎實推進各項服務民生舉措,全縣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升。
(一)社會保障方面。一是參保覆蓋范圍持續擴大。開展“社保服務進萬家”活動,深入到248個村居開展社保政策宣講和提供社保上門服務。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困難群體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代繳政策及被征地農民社保資金分配,為全縣8862名特殊群體人員辦理社保費代繳,全縣居民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2024年,全縣參加養老保險24.93萬人;失業保險1.34萬人,同比增長12.88%;工傷保險2.73萬人,同比增長1.53%。二是保障水平穩步提升。2024年,累計發放9.5萬人的社會保險待遇,累計發放基本養老保險待遇8.38億元、失業保險待遇226.2萬元、工傷保險待遇667.86萬元,實現待遇發放“不漏一人、不少一分”。2024年,我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待遇人均增加144.55元/月,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待遇人均增加92.08元/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到220元/月。做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切實幫助參保企業降本增效,2024年以來,已為882家企業辦理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返還資金79.35萬元。三是基金監管不斷強化。建立了《和平縣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社會保險待遇發放數據比對制度》,印發了《2025年度和平縣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內部控制監督檢查工作方案》《和平縣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關于開展2025年社會保險基金安全警示教育活動工作方案》等,深入開展整治騙取套取社保基金問題,深入征集基金要情線索,核查疑點數據。四是服務效能顯著提升。深入實施社保“鎮村通”工程,健全全縣城鄉居保經辦網點306個,在234個村居配備“粵智助”自助設備,依托“粵智助”終端提供“自助辦”服務,推動11項低風險高頻率社保服務事項延伸至鎮村。推進70項社會保險業務網上辦,參保單位和個人可以通過“粵省事”“廣東人社”APP等渠道,隨時隨地辦理參保登記、繳費申報、待遇查詢等業務,2024年以來群眾滿意度達到了99%以上。
(二)重點群體穩定就業方面。2024年以來累計新增城鎮就業4074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22人,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開展了“春風行動”“南粵春暖”“金秋招聘月”等系列的招聘活動,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殘疾人、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提供就業服務2644個(次);受理社保補貼、粵東西北就業補貼、創業補貼、技能晉升補貼等各項就業創業補貼,惠及群眾1071人次,涉及補貼金額648.84萬元;舉辦招聘活動28場次,提供就業崗位超2萬個次,促進求職者成功就業1659人;安置鄉村公益性崗位107人次,累計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123.93萬元。
(三)居民醫保待遇方面。嚴格落實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待遇,職工、城鄉居民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穩定在80%、70%左右,2024年享受醫保待遇10.96萬人,全額資助特殊人群參保16333人,資助金額620.65萬元,享受醫療救助65145人次,金額1093.77萬元。醫保服務事項延伸至245個村(居)委會,214個村衛生站納入醫保結算,醫藥機構建成標準化醫保服務e站。零星報銷時限、生育保險時限壓縮至30、10個工作日,醫療救助同基本醫保、大病報銷實現“一站式”結算,異地就醫備案、參保登記、職工賬戶家庭共濟等事項納入“粵省事”平臺辦理,?2024年追回醫保基金162.16萬元。
(四)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我縣于2024年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城鎮低保標準為915元/人·月、補差為690元/人·月,農村低保標準為701元/人·月、補差為334元/人·月;城鎮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為1464元/人·月,農村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為1122元/人·月。2025年1-4月累計發放低保救助金2183.2542萬元,納入城鄉低保共10318人,累計發放特困供養救助金766.7058萬元,納入特困供養共1704人。
(五)提升困境兒童福利水平。我縣2025年散居孤兒(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基本生活最低養育供養標準提升至1536元/人·月。目前,我縣共有孤兒39人(其中社會散居孤兒36人,感染兒童3名),1-4月累計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補助保障金23.816萬元。
(六)嚴格落實殘疾人補貼。2025年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每人每月209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每人每月280元。1-4月累計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1417.1219萬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惠及3551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惠及9841人。
三、在異地就醫方面,請問和平縣目前在參保人異地就醫方面,有哪些政策?
答:近年來,和平縣認真貫徹河源市統一的異地就醫政策,加強宣傳和工作銜接,推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減輕了群眾異地就醫“跑腿墊資”壓力。
一是異地就醫實現了免備案。除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其他臨時外出人員和異地生育就醫人員在市外就醫實行免備案,并享受直接結算服務。不需要先支付全額費用再回參保地向醫保經辦機構報銷。二是異地長期居住人員“雙向”享受待遇。我縣職工醫保、居民醫保的參保人,在“粵醫保”小程序辦理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備案的,可以在備案地和參保地雙向享受醫保待遇及直接結算服務。三是門診慢特病費用直接結算。我縣參保人完成門診特定病種認定后,在選定的異地醫療機構門特就醫時可以直接結算,2024年底起跨省特殊門診,從原來的5個病種增加到10個病種。分別是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尿毒癥透析、器官移植術后抗排異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類風濕關節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強直性脊柱炎等門特病種享受直接結算服務。同時,需要提醒是,異地就醫報銷比例相比市內較低,除急診搶救外,我們建議參保人首選基層或市內醫療機構,根據病情需要規范轉診,以享受更高醫保待遇。
四、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近年來,我省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和平縣針對高校畢業生群體等青年群體就業方面采取了哪些幫扶措施?
答:省委、省政府在今年年初發出了“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對高校畢業生來粵就業創業拿出了誠意滿滿的激勵政策。和平縣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在促進充分就業措施方面:一是穩擴公共部門崗位規模。今年以來,和平縣共有事業單位招聘崗位85人,其中,其中綜合類事業單位22人,教育系統8人,衛生系統55人。省集中公開招聘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的公告目前已經在廣東省人社廳的門戶網站發布,未招滿的崗位,后續將滾動招聘;河源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的公告將在河源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發布。二是拓寬基層就業空間。今年我縣“三支一扶”招募工作正在進行中,目前已發布“三支一扶”崗位40個,為我縣鄉村振興發展輸送優秀的青年后備人才。同時,我們還擴大開發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計劃開發公益性崗位83個。開年以來我們舉辦了10場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參會企業有256家次,提供就業崗位1.5萬余個次,大大促進了各類群體充分就業。三是大力支持青年群體自主創業。全市打造十二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啟動“十帶百坊千創客”培育行動,我縣“壩上風光·翠山竹海”和“合水田園”兩條鄉村振興示范帶,為有才能有夢想青年群體提供就業創業機會。
在落實就業創業政策和服務方面:一是深入落實就業創業補貼政策。對吸納高校畢業生、脫貧家庭畢業生、殘疾畢業生等特殊群體就業的企業,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社保補貼,鼓勵企業擴大特殊群體招聘規模。同時我們加大企業見習基地崗位開發力度,今年計劃開發見習崗位150個,鼓勵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幫助他們提升工作技能,調整職業心態,促進其盡快實現就業。對于有意愿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我們提供創業擔保貸款,并給予貼息支持,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二是加強引導幫扶困難群體。依托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全面摸排高校畢業生、殘疾人、零就業家庭等特殊群體就業需求、技能水平、就業意向,建立 “一人一檔”“一人一策” 動態服務臺賬,實時跟蹤就業進展,精準推送崗位信息和幫扶措施。三是充分發揮就業驛站和人才驛站幫扶效能。目前我縣就業驛站除提供傳統的崗位推薦、招聘信息發布等服務外,進一步拓寬服務范圍,如提供就業創業指導、職業技能培訓信息咨詢、就業心理輔導等服務,對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實施精準幫扶,幫助他們盡快實現就業。同時人才驛站定期舉辦各類人才沙龍、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促進青年人才之間的思想碰撞和資源共享,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匯聚,安心舒心在和平縣就業創業。
一審:郭梅森 二審:張文裕 三審:黃世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