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4日市公安局上線《河源市政風行風熱線》
上線領導名單
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黃福民
治安支隊副支隊長 李壽山
新偵支隊信息研判大隊大隊長 劉建生
刑偵支隊三級警長 歐陽曉岸
秘書科一級警員 孫塵演
上線提綱
一、當前正處歲末年初,公安機關主要采取什么措施維護社會治安安全?
答:2022年,市公安局根據全市社會治安形勢,結合夏季社會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組織全市公安機關深入推進“河安2022”系列專項行動,聚焦“壓發案,降警情”工作,在全市范圍組織開展了貫穿全年的“河安2022”系列專項行動,嚴打整治各類突出違法犯罪,全面加強社會面整體防控,有力維護了全市社會平安穩定,全市刑事治安總警情同比下降13.9%,刑事立案數同比下降6%、刑事破案數同比上升4%。
為鞏固壓發案降警情工作成效,進一步加大對當前我市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違法犯罪打擊力度,確保歲末年初社會大局安全穩定,市公安局黨委決定,堅持不懈推進河安系列專項行動,從2022年12月26日起至2023年3月25日,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河安2023”1號打擊整治專項行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總結“河安2022”專項行動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始終堅持“壓發案、降警情”不動搖,嚴防嚴控八類嚴重暴力犯罪,緊緊抓住歲末年初的治安規律特點,重點對盜竊、電信網絡詐騙、公共場所打架斗毆、尋釁滋事、涉槍爆、涉黃賭等違法犯罪進行打擊整治。通過強化布警防控、專案打擊、統一清查、集中攻堅等扎實有效措施,偵破一批案件、抓獲一批犯罪分子,有效震懾犯罪,努力實現刑事治安警情、刑事發案、八類嚴重暴力犯罪發案下降,刑事破案數、打擊處理數上升的“三降兩升”工作目標,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為全市人民群眾歡度元旦、春節、元宵和全國、省“兩會”順利召開創造平安祥和的社會環境。
二、“河安2023”1號打擊整治專項行動主要圍繞哪些方面的工作開展,采取了什么工作措施?
答:“河安2023”1號打擊整治專項行動始終堅持“壓發案、降警情”不動搖,嚴防嚴控八類嚴重暴力犯罪,一是嚴厲打擊涉盜搶違法犯罪,重點打擊“兩搶”、盜竊“三車”、入室盜竊、跨區域盜竊機動車燃油、家禽及接觸性詐騙等突出盜搶騙犯罪;二是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以嚴厲打擊黑灰產業鏈,組織開展“兩卡”“兩號”、對公賬戶、平臺及APP等犯罪生態鏈,從嚴從快依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三是嚴厲打擊涉黃賭違法犯罪,堅持對線上線下黃賭問題主動進攻、露頭就打,嚴厲打擊卡片招嫖、站街招嫖、場所賣淫、地下流動賭場、游戲機賭博、私彩賭博等線下涉黃賭違法犯罪,嚴厲查處利用網絡開展賭博、淫穢色情直播、招嫖、傳播淫穢物品的平臺網站,并結合春節返鄉人員聚集等特點,加強對農村地區、城鄉接合部聚眾賭博問題的打擊整治;四是嚴防嚴控打架斗毆違法犯罪,針對歲末年初期間返鄉人員聚集多,易發生酒后滋事、打架斗毆案(事)件,全市各級公安機關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提高場所相關人員的防范意識和自控能力,引導群眾發現情況及時報警;五是嚴防嚴控、快偵快破八類嚴重暴力犯罪案件,堅持關口前移、源頭治理,深化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和命案防范治理,大力排查化解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經濟糾紛等突出矛盾,強化治安重點人員管控;六是扎實開展治安集中統一清查行動,通過采取集中清查和分散清查相結合的方式,在2023年元旦、春節、元宵和全國、全省兩會等節日和重大活動前夕,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社會面統一集中清查行動,圍繞影響當前社會治安穩定的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行業、重點物品組織開展大清查,深入清理整治藏匿其中的違法犯罪活動,強力整肅治安秩序,及時消除各種安全隱患;七是切實加強社會面整體防控,通過科學布警、合理安排勤務,不斷強化對黨政機關、醫院、火車站、中心廣場、大型商圈和刑事治安警情高發、多發等重點部位巡防力度,全方位落實社會面巡查管控措施,嚴厲查處“酒駕、醉駕、毒駕”等違法犯罪行為,堅決打擊各類街面現行犯罪,全力清除各類社會治安隱患,確保社會面平安穩定。
三、公安機關目前清查行動開展的情況如何?
答:按照市局黨委的有關工作部署,從2022年12月26日起至2023年3月25日,由治安部門牽頭在全市范圍內組織社會面治安防控清查行動。清查工作采取集中清查與分散清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期間全市組織開展5次統一清查行動。
2022年12月30日晚,全市公安機關開展了第1次社會治安集中統一清查整治行動,共出動警力1453人,發動組織群防群治力量264人,出動警車286輛,檢查車輛1659臺,盤查人員2350人,排查走訪重點人員57人,檢查旅館業、歌舞沐足網吧、煙花爆竹零售點、出租屋民宿等重點場所1155間,查處(含發放整改通知書)26間,查獲管制刀具2把,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21人,在逃人員1人,有效消除各類風險隱患,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四、我市在打擊涉盜搶違法犯罪方面將采取什么有力措施?
答:2022年,我市公安機關以“河安2022”專項行動為抓手,堅持以打開路、打防結合,重拳打擊各類突出盜搶犯罪,全力遏制盜搶警情高發勢頭,確保了社會治安形勢平穩安定。2023年,我市公安機關將健全完善破小案合成作戰機制,加強對盜搶騙刑事案件的研判分析,組織開展系列破案攻堅行動,同時加大對銷贓、收贓人員的打擊力度,最大限度地維護廣大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加強宣傳發動,主動聯系報刊、電臺及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向廣大市民普及防范要點,增強防范意識,提高自防能力,減少犯罪分子作案的機會。
五、對市民如何防范涉盜搶違法犯罪有無相關建議?
答:公安機關有以下建議,第一,外出盡可能不要隨身攜帶貴重物品,行走時盡量走人行道,且多貼路邊行走,防范飛車搶奪。第二,家里、車內不要存放大量現金、珠寶等貴重物品,做好門窗加固、加裝攝像頭、存放保險柜等技術防范;不要亂停放車輛,尤其是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等,要停在有攝像監控下。第三,一旦發現自己財物被盜或被搶,要保持冷靜,迅速撥打110報警,如果是被搶,要看清犯罪嫌疑人駕駛車輛的車牌號和逃跑方向。
六、日常生活中,公安機關對電信詐騙活動是怎樣預警勸阻的?線上線下如何區分真假警察?
答:如果發現群眾可能正在被騙,公安機關將根據緊急程度采取三種辦法勸阻:一是短信提醒,二是電話勸阻,三是見面勸阻。如果收到反詐中心的短信提醒,或者110、96110以及當地派出所的來電,預示著你可能正在遭受電信網絡詐騙或有潛在風險,請廣大群眾要接聽電話,并停止一切向陌生賬戶轉賬的行為。對特別緊急的,尤其是電話無法聯系上的,我們會聯系家屬并由民警上門開展勸阻,民警上門勸阻要求著制服、帶證件,群眾如對上門勸阻民警有懷疑,可撥打110或打電話到最近的派出所核實。
在這里也要提醒市民群眾,公安機關開展勸阻,是告訴群眾不要被騙、不要轉賬,而不是通過電話來辦案,如果要求通過電話做筆錄,或者網上辦案,甚至要求群眾轉賬到安全賬戶,那就是詐騙分子的套路了。
七、如何預防電信網絡詐騙,日常通過哪些渠道可以了解防騙知識
答:電信網絡詐騙是可預防性犯罪,關鍵是群眾要具有一定的防騙知識,同時要提高警惕。一是牢記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切勿相信“足不出戶、日進斗金”“用小錢賺大錢”等兼職廣告。二是不點擊陌生鏈接,不下載來源不明軟件,不隨意填寫個人信息、銀行卡賬戶、密碼、驗證碼等。接到陌生電來要注意,只要提到錢、安全賬戶,一律掛掉。三是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并開啟預警功能,切實守護手機網絡安全。四是關注“河源市反詐中心”或“廣東反詐中心”等官方政務號,學習反詐知識,提高反詐意識。
八、遭受詐騙后,群眾應采取哪些行動以最大程度挽回損失
答:當遭遇電信網絡詐騙時,一定要保存好詐騙分子的電話、銀行卡、QQ、微信賬戶,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等資料,及時撥打110或到轄區派出所報警,積極配合公安機關開展緊急止付和偵查破案等工作。切勿相信網上搜索到的所謂的“網警”“維權律師”,否則可能第二次遭遇詐騙。對被騙資金已經被凍結的,公安機關將會協商銀行通過法律途徑辦理資金返還手續。
九、近期,為什么在銀行卡會出現“開卡難”的情況
答:以前,銀行卡辦理門檻很低,僅出示身份證就能辦卡,人均持卡數較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銀行開卡便利的政策,辦大量銀行卡進行租借和買賣非法獲利,這些銀行卡大多數被用于非法結算、洗錢等活動,導致老百姓巨額財產損失,甚至造成了家破人亡的悲劇。斬斷銀行卡、電話卡的非法買賣鏈條,就等于給電詐分子“斷奶”,對壓發電詐案件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為此,2020年10月,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斷卡”行動,嚴打非法開辦販賣“兩卡”違法犯罪分子,強化源頭治理,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全面做好風險防控,實現規范開辦、使用銀行開卡。與其說現在開卡難,更準確的是現在的開卡流程逐步實現了規范化,這是兼顧安全性和便利性的做法,是保護人民群眾“錢袋子”的有力舉措,更是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的必要措施。
公安機關提醒廣大市民,切勿為了蠅頭小利而出售、租借自己的銀行卡、電話卡,避免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不法分子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