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市交通運輸局 市公路事務中心上線
上線領導
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曾明泉,
市交通運輸綜合事務中心四級調研員:王宗富,
交通運輸局四級調研員、執法監督科科長:鄒軍華
市公路事務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楊群
市公路事務中心基建管理部部長:朱日平
市公路事務中心農村公路部部長:劉國偉
上線提綱
市交通運輸局
一、近年來,河源交通建設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主骨架,國省道干線公路為重要支撐,縣鄉公路為聯絡支線,南通珠三角、北聯贛西南、東承粵東北,以公路運輸為主、鐵路運輸為輔的交通運輸體系。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7363公里,全省排名第五;公路橋梁31.3萬延米、4440座,全省排名第二;7條高速公路搭建了“四縱三橫”高速公路網,以712公里的總里程在全省排名第六;普通國省道23條、2270公里,全省排名第四;農村公路里程達14381公里,全省排名第五。河源人民實現從家門口乘高鐵、上高速,“四好農村路”讓農村群眾出行更加便利、更有安全保障,促進了鄉村振興,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那么在2022年,河源交通建設發展的情況如何,請介紹一下?
答:今年來,全市交通運輸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努力克服經濟下行、疫情、“龍舟水”等不利因素影響,切實把加快交通設施建設作為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的重要抓手,突顯交通投資有效拉動作用,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1至11月,全市共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52.6億元,其中高速鐵路6.73億元、高鐵站場樞紐5.20億元、高速公路10.03億元,普通國省道項目10.36億元,農村公路及其他項目10.31億元,為穩定全市宏觀經濟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突出規劃引領。編制完成《河源市綜合交通運體系發展“十四五”規劃》,市政府于8月份正式印發實施。編制了《河源市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并通過了專家評審。河源市客貨運綜合樞紐規劃、中長期鐵路網、航空機場布局等專項規劃也在加快編制。
二是加快推進高鐵高速公路項目。
第一是加快梅龍鐵路河源段建設。梅龍鐵路是第一條由廣東省全額投資建設的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其中河源段長35公里,投資約49億元,2022年已完成投資8.54億元,全線站前工程已開工,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項目建成后對加快革命老區建設、加快旅游資源開發,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第二是加快推進河紫高速前期工作。目前,全市乃至全省只有紫金沒有聯通市區的直達高速公路,群眾對建設河紫高速的呼聲很高、非常關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通過全力爭取,省政府在今年7月同意我市啟動河紫高速建設前期工作。目前我們正積極協調省交通運輸廳盡快召開專家評審會,并加快研究投融資方案,爭取項目明年早日將開工建設。
第三是加快推進龍尋高速建設。龍尋高速河源段長9.4公里,投資約16.2億元,2022年已完成投資4億元,路基完成99%,涵洞完成96%,橋梁完成99%,將很快完成建設。
第四是順天互通立交,于今年8月3日正式開通后,打破了制約農高區核心區加快發展的交通“瓶頸”,進一步完善了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路網,為打造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綜合平臺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第五是長深改擴建工程。長深高速是粵東北地區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大動脈,全長約116.6公里,起于河源市東源縣,終于惠州市惠陽區,采用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改擴建。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推進深莞惠都市圈核心區與河源等地連接,促進廣東區域社會經濟協調發展,解決節假日堵車問題。河源段長42.8公里,投資約62.7億元,項目征地拆遷工作進展順利,已完成征地99.7%。
四是扎實推進普通國省道建設。2022年共有普通國省道新改建和路面改造工程項目25個,截至11月底完成投資10.36億元。
五是推進“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
今年來我市已完成農村公路建設321公里,在建123公里,完成投資19.74億元。同時,全力推動“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推動龍川縣創建全國示范縣,連平、和平縣創建省級示范縣,我市創建省級示范縣,龍川縣已在交通運輸部擬確定2022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單位中。我們今年還聯合市財政、農業農村、鄉村振興、公路部門評選了10個市級“四好農村路”建設先進鎮和“十大最美農村路”。
六是大力推進危橋改造和村道安防工程。今年危橋改造計劃任務69座,預計年內可基本完成改造任務;今年村道安防工程任務里程384公里,預計年內可基本完成任務目標。
二、今年以來,我市交通運輸生產情況如何?
答:今年以來,市交通運輸部門持續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各項工作,未發生擅自阻斷或關閉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航道船閘、擅自硬隔離縣鄉村公路、擅自關停高速公路服務區、鐵路車站等情況。強化物流行業紓困解難,對工業企業涉疫地區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應申盡申”“應發盡發”“即申即辦”,保證重點物資物流通暢。
截至11月,公路客運量(不含城市公共交通)共計完成775萬人次,旅客周轉量完成8.33億人公里,貨運量完成4960萬噸,貨物周轉量完成42.69億噸公里,公路運輸總周轉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4.13%(全省排名第18)。水路客運量20.93萬人、客運周轉量877.79萬人公里,水路貨運量249.93萬噸、貨物周轉量4.40億噸公里,水路運輸總周轉量對比去年同期增長425.17%(全省排名第2)。因水路貨運統計口徑調整(含我市船舶在外地市營運運輸量),水路運輸總周轉量2022年同比大幅增長。預計到12月公路運輸總周轉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4.38%,水路運輸總周轉量比去年同期增長358.24%。
三、請介紹一下今年交通運輸領域安全生產工作情況。
答、目前,行業安全生產總體形勢保持穩定,發生1起道路運輸事故,死亡1人。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扎實做好交通運輸領域防汛救災工作。今年,我市接連遭受50年以來最強“龍舟水”和臺風“暹芭”造成的強降雨襲擊,交通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強降雨結束后,我局將災后重建作為當前重大政治任務和最緊迫的民生工程,立即組織各縣區交通公路部門對水毀公路、橋梁等損失情況進行現場核實、登記造冊,做到核實快、底數清、情況明,抓緊開展水毀工程方案設計。經統計,我市公路重點水毀項目161個,一般水毀項目152個,重建和維修加固橋梁259座,災后重建資金總投資約17.64億元。
我局按照“先通后暢、輕重緩急”原則,堅持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堅持交通基礎設施恢復重建與提高防洪抗災能力相結合,制定了災后復產重建實施方案,明確了目標任務,優先推進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交通基礎設施除險加固和基本功能修復。同時,積極與上級主管部門溝通對接,爭取將國省道重點水毀工程及水毀修復重建工程列入專項補助計劃;其他水毀點及縣鄉村道公路水毀項目爭取補助資金支持。
二是積極開展交通運輸領域安全生產治理工作。今年,市交通運輸行業圍繞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交通運輸行業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集中治理、交通運輸行業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等開展工作,共成立檢查組235個,開展督導次數422次,檢查企業(單位)912家,排查并整改一般隱患問題1477個,約談警示企業58家。
三是持續做好交通運輸領域疫情防控工作。今年來,市交通運輸局在市委、市政府及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要求,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措施,一以貫之“兩站一港口一服務區”常態化防控工作,從嚴從實做好交通運輸防輸入工作,扎實筑牢疫情輸入“防火墻”。一是落實粵港跨境貨運疫情防控工作,完善粵港跨境貨車司機接駁疫情防控工作閉環管理鏈條。二是強化入粵貨車司機核酸檢測服務,嚴防疫情輸入。三是統籌協調做好涉疫風險人員閉環接轉工作,共組織運力超過750車次,轉運重點人員12103人。四是集中精力做好“落地檢”工作,設置核酸檢測服務點97個,累計提供免費核酸檢測143.6萬人次,有效防止疫情輸入。
隨著國家“新十條”實施,市交通運輸局緊扣國家和省、市部署,第一時間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取消“旅客需憑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乘坐飛機、高鐵、列車、跨省長途客運汽車、跨省客運船舶等交通工具”和“落地檢”措施,督促客運場站嚴格落實通風消毒和旅客測量體溫、佩戴口罩等常態化措施,在交通站場、高速公路服務區等設置的核酸采樣點就地轉為便民核酸采樣點,為群眾提供“愿檢盡檢”服務。
四是不斷加強交通行政綜合執法力度。鞏固系統防范化解道路安全風險工作成果,全力抓好道路運政、公路路政、公路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水路運政、航道行政等方面的執法工作,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1到11月,全市共查處各類交通運輸違法違規案件2675宗。
網約車是交通運輸新業態的典型代表,我市交通運輸部門在加強對網約車的監管方面有哪些舉措?
答:(一)加強網約車行業的事前監管。一是合理引導市場就業。按《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關于建立出租汽車行業市場運行指標監測發布機制的通知》(粵運便函〔2020〕89號)文件要求,每半年公開發布我市出租汽車行業市場監測信息,告知擬在我市從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的企業和人員相關市場信息,理性選擇就業方向,合理引導了社會預期。二是緊抓人、車、企這三個要素,把好市場準入關。嚴格審核擬從事網約車業人員、企業的背景及條件,車輛的硬件要求,嚴格按照《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廣東省出租汽車經營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確保進入行業的人、車、企的合規性,為市民出行提供安全保障。目前全市核發《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17張、核發《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564張、核發《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7265張。我局有根據實際情況,加強事前審查,對申請網約車經營的企業,實行現場核查。
(二)加強網約車的事中事后監管。一是開展對網約車行業的“雙隨機”檢查,聯合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對網約車行業開展行政監督檢查,進指導督促企業進一步的運輸經營行為。今年來開展雙隨機檢查三次,檢查企業6家。二是利用交通運輸部網約車交互平臺,強化信息管理,加強對網約車經營的監管。三是利用好約談這個利器,督促行業企業規范經營行為,提高管理水平。今年5月份,我局集中約談了城市網約車企業,要求各平臺企業提高車輛、人員合規率,開展陽光行動,公布平臺抽成等。四是加強網約車行業的執法。今年來查處網約車行業非法營運、違規經營案件215宗。五是加強與群眾溝通,提高群眾關于網約車管理的參考度。 暢通與群眾的溝通渠道,充分利用12345政府服務熱線、12328交通服務熱線等渠道,針對收集到群眾反映的網約車行業熱點、難點問題,加強研究處理,督促平臺規范經營,提高服務水平。
市公路事務中心
一、介紹下市公路事務中心2022年開展了哪些重點項目建設
答: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交通公路部門的組織指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市公路事務中心緊緊圍繞省市下達的重點工作任務,立足部門職能,統籌規范抓好“發展、改革、穩定”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我在五個方面向大家介紹2022年推進的公路改造及建設的項目情況。
一是認真抓好民生實事項目。在今年8月底全面完成了對全市413座普通公路橋梁的安全檢測工作,對存在安全隱患的45座四、五類橋梁進行加固改造,計劃可在今年12月下旬全面完工。
二是有力推進項目建設?;涄M高速順天互通立交工程已于今年8月3日建成通車,比原定計劃提前10個月完工。扎實推進國道G205線河源熱水至埔前段改線工程。目前,正在加大工作力度,奮力協調推進項目進度。此外,我們督促指導各縣區加快推進了24個普通國省道新改建和路面改造工程。
三是全力打好“龍舟水”防御戰。今年河源遭遇了50年以來最強“龍舟水”,全市公路基礎設施受損嚴重(損失約12億元)。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有力指揮下,全市公路部門全力做好各項防御及應急搶險工作,最大限度確保公路安全暢通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并在強降雨結束后,迅速從應急搶險轉入災后重建工作。我們市公路事務中心也被市評為“近50年最強‘龍舟水’防御表現突出集體”。
四是扎實推進公路安全隱患治理工作。完成干線公路事故多發路段1處,農村道路安全隱患突出路口路段14處,縣鄉道沿線“平安村口”建設63個。
五是抓好公路養護管理。落實規范化、精細化公路養護,做好預防養護及功能性修復養護工程。今年來,完成路面修復養護工程5個約26.293km,整治三類橋16座(現已完工10座),目前項目正在實施中。此外,組織開展了“平安公路”示范路創建活動,參評里程64公里。目前申報線路的安全隱患治理和內業資料整理等工作已完成。
六是切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今年全市農村公路建設完工321公里,村道安防工程建設截至12月上旬已完工281公里。
二、國道G205線河源市熱水至埔前段改線工程目前進展情況怎樣?古云和臨浦兩座東江特大橋什么時候可以通車?
答:國道G205線河源市熱水至埔前段改線工程是2022年省市重點項目,全長36.2公里,起于東源縣仙塘鎮赤徑村,終于源城區埔前鎮。批復預算總投資44.3億元,其中建安費31.8億元。工程于2020年7月動工建設,至11月底,已累計完成投資14.8億元,占總投資的33.4%,其中,建安投資11.5億元,主要形象進度為:路基工程完成33%,橋梁工程完成65%,隧道工程完成78%。
古云橋位于東源縣仙塘鎮,于2020年12月動工建設,全長474米,總投資1.29億元,目前完成投資5800萬元,占該橋總投資的45%,計劃2023年11月合攏,2024年春節前竣工通車。
臨浦橋位于江東新區臨江鎮,于2020年7月動工建設,全長1132.5米,橋梁總造價2.19億元,目前完成投資1.75億元,占該橋總投資的80%,計劃2023年6月合攏,2023年12月竣工通車。
三、2022年十件民生實事其中一項涉及公路部門,那就是橋梁檢測和危橋改造,請介紹一下目前進展怎樣?
答:民生實事項目是老百姓最關心的事情,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了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公路部門把橋梁檢測和危橋改造工程作為重點任務狠抓落實。其中,橋梁檢測計劃檢測413座,實際已檢測448座,已于今年8月份全面完成。改造橋梁45座,目前已完工38座,在建的7座橋梁正在進行收尾工作,計劃在今年12月下旬全面完工。
四、2022年,我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龍舟水”和多次強臺風影響,公路損毀嚴重,交通公路部門是怎樣保證公路的安全暢通?現修復情況如何?
答:今年我的“龍舟水”造成我市公路受到了較為嚴重的損失,特別是我市的北部地區連平、和平、龍川縣,很多公路出現邊坡塌方、橋梁損毀以致中斷的情形,極大的影響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和安全出行。據統計,災情共造成我市公路中斷105處,公路塌方4610處、水毀路面586處,受影響橋梁259座,損失約12.68億元。
發生災情以來,我市公路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上下同心、認真履職,堅持做到雨天道路巡查,塌方及時清除和搶通,無法及時清除的采取警示措施;據統計,災情期間我市公路部門累計出動人員約17500人次、車輛機械設備3567臺次。至8月份,全市公路105處交通中斷已全部于搶通,確保了群眾的正常安全出行。災情以來,市交通公路部門也堅持深入基層一線,督促、指導、支持各縣區公路部門做好水毀預防和搶修復工作,及時統計損毀情況向上級匯報,爭取了5批省部級搶修復資金共1630萬元,大大緩解了我市公路搶通工作的資金壓力。同時,市公路事務中心也積極督促指導各縣區公路部門做好國、省、縣道重點水毀點段的方案報批,將滿足條件的66個水毀項目和29座危橋項目報送給了省公路事務中心審批,爭取申請省部級專項補助資金,早日完成公路修復工作。
農村公路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設施支撐,為保障農村公路養護質量和服務要求,交通公路部門有哪些舉措?
答:近年來,我市為提高農村公路養護和服務質量,制定了《河源市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河府辦[2021]21號)、《河源市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方案》(河府辦[2020]15號)、《河源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我市農村公路全面建立“二級總路長+縣鄉村道路長”的三級農村公路路長制組織體系,農村公路路長制100%全覆蓋、農村公路列養率100%。
我中心圍繞以上目標積極推動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目前所有5701條農村公路確定了路長,共落實縣鄉村路長1100人。同時,為確保農村公路的養護質量,我中心定期開展養護督促指導工作,督促各縣區農村公路管養部門做好日常養護管理工作和每年的路況自動化檢測工作,并通過逐年實施安全提升工程、開展示范縣、示范鎮和最美農村路創建活動等多種手段不斷提升轄區農村公路運營水平和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