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 市教育局
上線領導名單:
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楊利華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東輝
黨組成員、副局長 黃汝薦
基教科科長 曾偉彪
職稱科科長 吳小波
人事科科長 陳莉菊
上線提綱
一、請問:“雙減”政策實施半年來,我市是如何推動開展相關工作的?
答:(一)大力推進校內課后服務。印發了《河源市推進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河源市中小學減負工作實施方案》《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和考試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通知》和《河源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作業管理、設計與實施工作指引》等文件,確保學生在減負的前提下教學質量得到根本保證。具體成效有:
一是作業時間和質量取得明顯效果。各縣區各學校普遍制訂了比較完善的作業管理辦法,建立了作業公示制度,學校作業總量和時長調控達到了規定要求,作業公示達標率為100%,作業時間總量控制達標率為100%。
二是課后服務工作實現全部覆蓋。全市應開展課后服務學校138所(東源縣15所、紫金縣22所、龍川縣20所、連平縣18所、和平縣7所、源城區34所、江東新區15所、市直7所),開展課后服務率為100%。上周,市發改局、市教育局聯合發布《關于市直義務教育校內課后服務收費標準的通知》,市直義務教育校內課后服務收費標準為380元/生·學期,服務收費保障范圍為正常上課日下午2個學時的課后服務,我局將迅速組織市、縣建立課后服務保障機制。
三是校內課后服務質量全面提升。鼓勵各學校充分挖掘學校課后服務資源,建立符合各校實際的校內課后服務資源庫,拓寬校內課后服務渠道,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
(二)大力推進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按照國家、省的工作部署,全市形成了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教育局設立“雙減辦”,各縣區教育局也都陸續設立了“雙減辦”,由專人負責“雙減”工作的組織實施,統籌協調推進“雙減”工作。二是不斷完善工作制度。根據國家和省的要求,我市制定和印發了《河源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做好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維穩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印發河源市校外培訓機構消防安全專項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廣東省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機構工作方案》等20個文件,為“雙減”的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三是嚴查隱形變異機構。健全違規培訓檢查常態化機制,嚴厲打擊“線下轉線上”“眾籌私教”“一對一”“以非學科名義開展學科培訓”等違規行為,嚴管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防止出現新的培訓熱。
到目前為止,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市場監管、民政、消防、公安等部門有力地推動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數量的壓減工作,共開展了13次校外培訓機構檢查,停辦了194家、取締了141家不符合辦學條件的培訓機構境。我市備案的原學科類培訓機構有191家,目前正在營業學科類培訓機構只有7家,相比于專項治理之前壓減了184家,壓減率為96.34%。全市7家正在營業學科類培訓機構均完成“營轉非”登記(源城區1家、紫金縣1家、連平1家、東源縣4家),全市已辦理“學轉非”手續的培訓機構有116家(龍川縣38家、源城區38家、紫金縣8家、連平縣9家、東源縣和8家、和平縣10家、江東新區5家)。我市123家培訓機構按教監管函[2021]2號要求全部實行預收費監管,資金監管比例為100%,資金監管總額為101.4萬元。
二、2021年我市在鞏固提升學前教育“5080”成果方面,做了那些工作?
答:為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我市學前教育“5080”成果,我市將“5080”鞏固提升任務列入了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各縣區政府積極在建設用地、經費投入等方面予以最大的保障,以最大的力度來確保2021年實現鞏固提升的目標任務。2021年全市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4535個,其中:完成新建公辦園8所,新增公辦學位2850個;完成改擴建公辦園(含擴班增容)10所,新增公辦學位1685個。新增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19所,新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學位6785個。2021年全市“50”占比為51.66%,“80”占比為89.01%,對比2020年全市“5080”指標(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51.34%、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86.59%)分別提升了0.32%和2.42%,實現了鞏固提升學前教育的目標。2022年我市將繼續鞏固和提升學期教育“5080”成果,推動我市學期教育普惠健康發展。
三、為努力推動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我們市接下來有何措施?
答:為推動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我市主要從以下四方面來入手:一是發揮統籌協調作用。2022年1月市政府出臺《河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建立河源市學前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進一步加強我市學前教育工作的統籌協調,發揮聯席會議制度的協調作用,加強部門聯動,破解學前教育發展困難和難題,全面促進我市學前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二是不斷增加學位供給。根據《廣東省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精神,河源市政府草擬了《河源市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和《河源市增加中小學幼兒園公辦優質學位供給實施辦法》,目前正在征求相關單位意見,計劃到2025年,全市計劃新增1.64萬個學前教育公辦學位,進一步滿足市民上公辦幼兒園的需求。三是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嚴格落實國家《“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我市實際、科學制定我市“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行動相關措施,確保落實好國家和省對學前教育發展的部署任務,進一步提高普及普惠水平和科學保教質量。四是積極做好試點工作。持續做好我市嶺南自主游戲實驗項目的試點工作,加強對源城區、東源縣實驗項目的推進總結,確保取得實效,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成功經驗,提升全市學前教育保教水平。
四、集團化辦學是推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市在推進中小學幼兒園集團化辦學方面有什么進展?
答: 2021年6月,市教育局、市委編辦、市財政局、市人社局聯合印發《河源市推進中小學幼兒園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指導縣區、市直中小學校(幼兒園)推進中小學幼兒園集團化辦學工作。目前,我市組建了“河源市第三小學教育集團”“河源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教育集團”“紫金縣中山實驗學校教育集團”,作為我市公辦小學集團化辦學試點。此外,我市深圳中學河源實驗學校委托深圳中學進行管理辦學,屬于組建跨市域委托管理的集團化辦學模式。紫金中學由龍華高級中學教育集團結對幫扶,加掛“深圳市龍華高級中學教育集團附屬紫金中學”牌子。紫金縣城南實驗學校由龍華區民治中學教育集團結對幫扶,命名為“深圳龍華紫金實驗學?!?。連平中學委托北京青鳥教育集團辦學,也是委托管理的集團化辦學模式。
根據《廣東省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精神,我市草擬了《河源市對接廣東省全口徑全方位融入式幫扶粵東西北地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辦法》,建立了河源市對接省全口徑全方位融入式幫扶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明確幫扶結對關系,學習深圳教育先進理念,大力推動我市集團化辦學。
接下來,我市將在2022年推進各縣至少成立1個教育集團,向省申報2個省級優質教育集團。
五、目前,我市在加強教育高層次人才方面有哪些舉措?
答:一直以來,我市高度重視教育人才工作,主要通過公開招聘骨干教師、全日制研究生和緊缺學科教師,實施公費定向培養,提高教師培養層次,實施“強師工程”,培養教育教學領軍人才等措施,不斷壯大高水平教師隊伍。今年1月29日,市委市政府印發了《河源市高層次教育人才引育的若干措施》,未來3年,我市將引進華南師范大學和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師范類院校專業人才300名,教育局通過公開招聘引進人才,公開招聘急需緊缺人才的可采取面試或直接業務考察的方式組織考試,聘用合同期限不低于5年,對以上師范類院校畢業的全日制師范類畢業的全日制師范類碩士研究生,獎補8萬元。
除了人才引進,還有八項培育措施,致力培養30名專家型校長、100名卓越校長培養對象、1000名卓越教師培養對象,建設100個名校長、名班主任和名教師工作室。培育措施包括:一是專家型校長工程,委托華師大等高等院校培養,培養經費每人每年8萬元,周期3年;二是正高級教師培養工程,正高教師與培養對象師徒結對,工作經費每人每年2萬元,周期3年;三是在職教師學歷提升工程,對符合條件參加學歷提升的在職教師給予學費補助,獲得研究生學歷的補助1萬元,獲得本科學歷的補充3000元;四是“十百千人才”培養工程,遴選100名卓越校長培養對象,1000名卓越教師培養對象,分別按1萬元、3000元標準支持培養,周期3年;五是建設“三名工作室”,建設100個名校長、名班主任、名教師工作室,每個工作室安排工作經費5萬元;六是推進“新強師工程”,每年專項培訓經費不低于300萬元;七是“青年名師學堂工程”,培養100名青年名師,按每人每年1萬元標準支持培養,周期2年;八是實施結對幫扶工程,市教育局與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大學、廣師大簽訂基礎教育結對幫扶協議,明確任務清單,建立“全口徑”“全方位”“融入式”結對幫扶機制,充分利用深圳、廣師大優質資源,提高我市中小學校長的教育管理能力、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教研員的教研科研能力。
接下來,我局將把貫徹落實《若干措施》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以人才引進、培育為抓手,切實加強教育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六、2022年市《政府工作報告》將“推動中等職業教育提質擴容”列入市十件民生實事之一,請問市教育局對此有什么舉措?
答:今年年,市委市政府將“推動中等職業教育提質擴容”列入了市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充分體現市委市政府對中職教育發展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目前,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我局草擬了全市增加中等職業教育學校供給行動方案,并已報市政府,待審定后印發實施,計劃在“十四五”期間,通過新建、遷建、擴建、聯建、社建等方式,進一步改善中職學校辦學條件,增加全市中職教育學位供給,力爭新增中職優質學位30000個以上。2022年主要工作是挖掘中職學校現有辦學潛力,實施市縣級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改擴建項目,如河源理工學校、市衛生學校、河源技師學院擴建擴容;東源衛校遷建;龍川職校遷址辦學;河源理工學校與連平職校聯合辦學等舉措,預計將新增2000個以上中等職業教育學位,提高中等職業教育優質學位供給,緩解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學位不足問題。
此外,我局還將努力推動河源理工學校、市職業技術學校完成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任務,重點培育與區域產業發展緊密相關的特色專業群建設,以此輻射帶動全市中職學校提質培優,努力提升中職教育辦學水平。
七、專門學校是一所什么類型的學校?招生對象是哪些學生?我市的這所專門學校什么時候可以建成開學?
答:簡要的講,專門學校就是針對“問題學生”進行轉化的專門教育學校。所謂“問題學生”是指在普通學校(基礎教育)不能進行正常學習,在家庭與家長關系緊張,與正常的社會行為規范發生沖突的部分學生。這所學校的辦校目的就是培養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立志成人成才的陽光少年,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
目前,我市的專門學校準備在東源縣燈塔盆地的市中小學生校外綜合實踐基地用地范圍內進行建設,規劃共同使用該基地的學農、學工及學軍等實訓基地,以達到教育管理資源共享最大化。這所學校擬命名“河源市啟正學?!保巹澱嫉孛娣e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7200平方米,辦學規模為200人,10個教學班,教職工60人,總投資約3000萬元。按照既定工期,計劃于2022年5月前完成立項等前期工作,并于7月進場動工,力爭2023年5月完成主體建設,確保于2023年秋季招生辦學。學校建成后,將可進一步完善我市國民教育體系,對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造福河源百姓有著極其重大的社會意義。
但是,鑒于我市目前專門教育面臨的形勢較為緊迫的實際,我市擬在啟動新建河源市專門學校的同時,同步在東源縣仙塘鎮原觀塘小學舊址進行修繕改造,作為臨時校區于2022年秋季先行招生辦學,辦學規模為100人,4個教學班,過渡期為1年。目前,該修繕改造項目已報財政局評審,并準備3月份進場動工,力爭今年6月完成修繕改造,確保今年秋季招生辦學。
八、廣大市民們普遍關注的市中小學科普教育館什么時候可以建成開館?可以簡單介紹一下該館基本情況和作用意義呢?
答:河源市中小學科普教育館是王曦副省長到河源調研時提出予以支持建設的重點科教項目,其目的是補齊河源教育短板,著力提升中小學生科學素養,并要求要努力將該館建成國內一流的高質量科普教育館,作為省市重點科普教育基地供河源乃至全省中小學生參觀學習。這個項目建設在河源高級中學圖書館南側,占地2098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577.51平方米,高4層,總投資3500萬元(含布展設施設備費用),項目建成后每一批次可接待200名中小學生進館參觀學習。
河源市中小學科普教育館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校園科普館,為了避免與我市現有科技館、博物館、文化館等科教場所的功能重復,該館在規劃建設中凸顯了“科普”和“教育”的功能特征,形式上更加側重體驗互動、動手實踐等,內容上更具河源地方特色和時代特征。該科普館主要有兩個主題特點:第一個是追溯自然之源,主要圍繞我們河源的巖石圈、水資源圈、大氣圈與生物圈等幾個角度向學生展示本土自然資源特色,如恐龍文化、地震知識、水資源、溫泉資源等,打造一個極具河源地域特色的生態科普教育展區,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熱愛自己的家鄉;第二個是預見未來之城,主要是圍繞現代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向參觀者展示人類百年科學發展史、體驗中國傳統典型技術方案、學習近代工業革命性成果以及成熟的電子技術、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編程等,達到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育目標。預計今年4月底,該館項目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