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2日 市民政局
上線領導名單
市民政局副局長 李秀青
社會事務和兒童福利科科長 葉華強
養老服務和慈善社工科負責人 羅海文
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副科長 陳偉
上線提綱
一、圍繞貫徹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市委八屆二次全會和市“兩會”精神,結合民政部門的工作職能,市民政局今年的主要工作思路是?
答:今年我局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認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堅持“轉觀念、抓作風、明目標、強責任、防風險、促落實”,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強化“專、精、細、實”標準,全力推進民政領域“五大體系”(大救助、大養老、大兒童保障、大慈善、大社會治理)建設,著力推動全市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二、在促進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市民政局今年將采取哪些措施?
答:兜住兜牢民生底線,是黨中央賦予民政部門的重要任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明確要求,也是落實好“六穩”“六保”目標、更好服務保障今年工作大局的重要政治任務。今年,我們將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提高保障標準。全力做好省、市十件民生實事涉民政事項,確保城鎮低保補差達到省規定標準,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標準達到城鄉低保標準的1.6倍以上。二是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社會救助制度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在扶持標準、對象認定、政策配套、動態管理等方面加強與扶貧減貧政策的銜接,強化政策疊加,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動態監測農村低收入人口,逐步建立低收入、支出型貧困等困難群眾數據庫。將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依規全部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三要加強規范管理。持續深入推進社會救助數據專項治理,開展規范兜底保障動態管理專項行動。依托省底線民生信息化核對管理系統,實施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家庭生活狀況綜合評估的雙核查機制,提升社會救助的精準度。開展長期滯留流浪乞討人員尋親返鄉攻堅行動,健全長期滯留人員落戶安置長效機制。
三、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民政部門將采取哪些舉措?
答:老有所養,是全社會越來越關注的大事。市第八次黨代會、市委八屆二次全會、市“兩會”都對加快建設居家社區向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作出了部署。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級民政部門的部署要求,采取以下措施加快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一是加強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市和有條件的縣(區)要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并將各類養老服務設施的規劃布點等內容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繼續統籌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加大社區養老的依托作用,加強日間照料、長者飯堂、社區養老服務綜合設施等城市養老服務平臺建設。在家庭承擔養老服務功能和廣泛開展互助性養老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以村級居家養老服務站點為依托、鄉鎮敬老院為支撐、縣級供養機構服務設施兜底的農村養老服務網絡。積極推進市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和市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項目規劃建設。二是優化養老服務供給。立足區位、生態、發展優勢,推動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培育養老服務新業態,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發展家庭養老床位和普惠型養老服務及互助性養老。推動老年用品進家庭、社區、機構和園區,積極發展銀發經濟。不斷完善城鄉統籌、功能完善、覆蓋全民、監管到位的養老服務,推動實現兜底養老服務保障有力、基本養老服務人人享有、多元養老服務充分供給的養老服務發展格局。三是建立健全醫養結合機制。研究建立醫養結合體制機制和政策法規體系,促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有效對接。四是加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制定養老服務人才培訓規劃、評價激勵機制、人才發展扶持措施。落實養老服務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和持證上崗制度。依托“南粵家政”工程,通過政府補貼拉動社會消費,扶持家政護理服務機構發展。五是加強養老服務機構綜合監管。加強老年人合法權益保護。
四、今年我市民政領域基本民生保障標準方面有哪些變化?
答:2022年我們將繼續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城鎮、農村低保標準城鎮低保標準分別從每人每月849元、585元提高到866元、606元,城鎮、農村低保補差分別從每人每月631元、286元提高到654元、300元。提高城鄉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標準,確保城鎮、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提高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分別從每人每月181元、243元提高到188元、252元。提高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集中、分散供養水平分別從每人每月1883元、1227元提高到1949元、1313元,切實保障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五、在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方面,我市民政部門今年的主要有哪些工作舉措?
答:今年我們將采取措施做好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一是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系機制建設。著力完善政策法規、健全網絡體系、構建協調機制、提升保護能力。完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工作機制,推進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基本構筑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全面覆蓋的網絡體系和協調順暢的工作機制。二是不斷提升困境兒童保障水平。以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為重要抓手,提高兒童福利機構服務保障能力。繼續提高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養育標準。開展兒童保障領域家庭寄養、收養登記、收費管理專項行動,深化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檔案整治,加強政策找人措施辦法,杜絕錯保、漏保問題發生。發動社會力量進村入戶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進行幫扶救助,切實保障好困境兒童的合法權益。三是完善困境兒童監護制度。進一步加強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父母棄養、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等監護困境兒童的有效監護。按照省的部署,逐步實現群眾申請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費網上辦理、異地通辦等功能。
六、我市已建立特困人員照料護理制度,目前護理標準是多少?
答: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廣東省民政廳關于加強特困供養人員護理工作的通知》和《廣東省民政廳關于做好特困供養人員照料護理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精神,推進建立特困人員照料護理制度,切實加強特困人員護理工作。目前,我市特困供養人員護理標準為:全自理的特困供養人員月人均護理標準71元;半自理(半失能)的特困供養人員月人均護理標準564元;全護理(失能)的特困供養人員月人均護理標準987元。建立落實特困供養人員護理工作制度,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和維護特困供養人員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供養人員的基本權益,提升特困人員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七、專業社工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21年省部署實施“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請問目前我市這項工作進展情況?
答:按照省實施“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雙百工程”的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實施“雙百工程”列入2021年十件民生實事項目。2021年,全市共建成101個鄉鎮(街道)社工站、304個村(居)服務點,村(居)覆蓋率占72%,比省定2021年覆蓋率高出27個百分點。全市社工服務站點1246名社工立足鎮街、深入村居,為有需要的群眾、家庭、社區打通民政服務“最后一米”。2022年,我們將按照省的部署要求,繼續建設村(居)服務點和招聘社工,實現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社會工作專業服務100%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