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彭寨鎮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以典型鎮建設為導向,堅持以產業為支撐,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注入強勁動能,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堅持以文化賦能,傳承弘揚優秀地域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重塑鄉土文化、涵養鄉風文明,勾勒出一幅鄉村振興新畫卷。
在彭寨鎮圩鎮入口通道項目施工現場,“彭寨人民歡迎您”墻體彩繪映入眼簾,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在綠美小公園建設項目現場,機器轟鳴,工程車來回穿梭,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據了解,彭寨鎮將美麗圩鎮建設作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以人居環境整治、鄉村風貌提升和道路提檔升級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美麗圩鎮建設,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鄉村振興,產業為先。初秋時節,位于彭寨鎮土厘村的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里綠油油的稻田也開始有了漸變色,微風乍起,黃綠交織的稻穗輕輕搖晃,成群結隊的白鷺展翅翱翔,構成一幅美麗的秋日田園美景。
“我們公司是省級絲苗米產業園,目前優質稻種植面積突破5000畝,全縣代耕超20000畝,帶動500多戶農戶參與種植。”廣東樂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小琴告訴記者,樂源糧食產業服務中心已成功投產,實現育秧、插秧、收割、碾米、包裝全程機械化操作。
據介紹,彭寨鎮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大力推動產業發展,除絲苗米產業外,力推“一村一品”差異化發展,打造了群聯油茶、嶺西臍橙、聚史砂糖橘、水口水晶梨等特色品牌,實現多“招牌”發展格局,齊頭并進助推彭寨鎮農業產業興旺。
大抓產業發展提升了彭寨鎮的經濟綜合實力,提高農村文化軟實力也成為了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在彭鎮村墩頭自然村,青磚黛瓦飛檐下,敦厚圍“雙堂雙橫一前院”的布局莊重大氣。墩頭自然村是省級非遺“墩頭藍”染織技藝的承載地,近幾年來,“墩頭藍”染織技藝傳承人曾春雷與廣州高等院校合作,用創新的思維將傳統的草木染織工藝融入現代生活,設計出箱包、絲巾等文創產品,讓那一抹樸素藍重新煥發生機。
“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等行動,同時充分發揮鄉村文化優勢,深挖省級非遺‘墩頭藍’、廣東省古村落——墩頭古村、廣東省華表革命老區等文化資源,不斷優化文化空間,增強文化供給,豐富廣大群眾文化生活。”彭寨鎮黨委委員鄧振文說,近年來,彭寨鎮進一步激活鄉村文化發展內生動力,不斷讓文化“軟實力”賦能鄉村振興發展“硬支撐”。
彭寨鎮表示,將搶抓“百千萬工程”重大機遇,以產業發展、重點項目為突破口,扎實推進典型鎮創建工作,加快典型村培育步伐,加強圩鎮“六亂”管控和風貌提升工作力度,以綠美生態建設為引領,以美麗圩鎮建設“七個一”建設為重點,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人居環境,加快鎮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