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由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河源指揮部(以下簡稱“深河指揮部”)全額支持援建的河源市和平縣醫共體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揭牌啟用;通過搭建良好的臨床技能訓練、交流和學習平臺,將進一步改善和平縣人民醫院臨床教學條件,促進和平縣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河源指揮部指揮長、河源市政府黨組成員楊雷,深圳市人民醫院副院長王琦,河源市衛生健康局四級調研員李先科,和平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李世鋒,深圳對口幫扶協作駐和平縣工作隊隊長羅崇文等參加了揭牌儀式。
楊雷等為和平縣醫共體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揭牌
作為2023年度重大社會民生幫扶項目,深河指揮部投入幫扶資金307萬元,支持和平縣醫共體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建設。
和平縣醫共體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始建于2024年9月,面積約1000平方米,是和平縣人民醫院市級助理全科醫生(3+2)規范化培訓基地,承擔著和平縣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和臨床教學等醫學人才培訓工作;中心內部設有模擬重癥監護病房(ICU)、全科技能、中醫科技能、內科技能、外科技能等多個專業實訓室,還配置了高端智能化醫學綜合模擬人、虛擬腹腔鏡等高端設備,可以為學員提供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綜合情景仿真、臨床思維仿真等多方面的技能訓練與醫學考核。
和平縣人民醫院醫生在演示虛擬教學
據了解,此前,臨床醫學主要采用傳統的學徒式教學方法,讓醫學生和年輕醫生在觀察和重復老師的操作后,直接在患者身上實踐,或通過書本理論知識來想象臨床病例。由于臨床經驗缺乏,增加了對患者傷害。在現代計算機技術、模擬仿真技術和電子學發展的推動下,模擬醫學教育應運而生。
和平縣醫共體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提供的模擬醫學教育能明顯減少醫療差錯,有效提高臨床技能,保障患者和醫療安全,符合醫學倫理,并成為評估醫學生和醫師能力的重要依據。
楊雷等在和平縣醫共體臨床技能培訓中心調研
和平縣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臨床技能中心的建設,是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和實踐能力培養號召的具體行動。他們將充分利用臨床技能培訓中心這一平臺,加強醫學教育與實踐的結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努力培養更多優秀的醫學人才;并致力于打造一個集教學、實踐、科研于一體的綜合性醫學教育平臺,為提升當地的醫療服務水平做出更大的貢獻。
據了解,深圳市人民醫院自2019年與和平縣人民醫院建立“組團式”緊密型幫扶關系以來,已派六批共82名業務骨干到和平縣人民醫院開展幫扶工作。
在深圳市人民醫院的幫扶下,和平縣人民醫院新開設專科專家門診20個(脊柱外科、腫瘤專科、高危妊娠專科、眼科白內障專科、兒童口腔、輸血門診);開展新技術新項目68項,開展適宜診療技術81項。幫扶團隊完成專科門診超過5000人次,住院診療及會診超過2000人次,門診診療操作逾800例,完成婦產科、外科III、IV級手術逾500例。
在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下,在深河指揮部、深圳市人民醫院的大力幫扶下,和平縣人民醫院發展迅速,綜合實力得到巨大提升。和平縣成為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并且被評為廣東省醫共體建設示范縣,和平縣人民醫院也成為首批達到國家縣級綜合服務能力推薦標準的縣級醫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