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至12日,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河源指揮部指揮長、河源市政府黨組成員楊雷一行赴哈爾濱、上海、蘇州等地,考察學習國內優秀產業園區運營管理經驗,聚焦河源“1+3”產業鏈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深河指揮部副指揮長林勁民、吳萌以及河源市商務局、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源城區工作隊、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東源縣工作隊、深河公司等相關人員陪同調研。
在哈考察調研,考察調研團一行深入深哈產業園區以及庫柏特科技、思靈機器人等企業,實地了解園區建設運營的成功經驗和取得的成就,并與深哈公司及園區政府主管部門進行座談交流,帶著問題和思考,就合作園區運營管理模式、事權劃分、利益分享機制、產業體系拓展等進行充分探討,為推動深河產業共建園區建設提供了借鑒。
深哈對口合作是黨中央、國務院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由兩市共同成立合資公司,負責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區規劃設計、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園區采取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共建共贏的“飛地”模式,將哈爾濱空間、科技、農業、生態等資源稟賦,與深圳產業資源、金融投資、創新要素的優化配置和高效整合,把對口合作做深做實做出成效,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激發新動力、培育新動能發揮示范帶動效應。截至目前,深哈兩市已簽約對口合作項目96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千億元,已投產運營項目18個、在建項目28個,完成投資近150億元。
在滬考察調研,考察調研團一行赴上海紫竹高新區、杰寧新能源、榜威電子、星巴克烘焙工坊、中數復新智能科技、賓時力精密模塑、西郊國際農產品展銷中心等單位調研,并與上海市模具技術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其中,上海紫竹高新區給調研組留下深刻印象。上海紫竹高新區成立于2002年,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以民營經濟為主體運作的國家高新區,主導產業包括信息軟件、數字視聽、生命科學、智能制造、航空電子、新能源與新材料等六大類產業。2022年紫竹成立20年之際,高新區財政總收入突破100億元,年營業收入1075億元,在全國國家級高新區中綜合排名第9,實現了建園時“給我二十年,給你一座科技城”的承諾。這座擁有15萬高素質人群的科技新城,正成為上海乃至國家重要的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
1月10日,深河指揮部與上海市模具技術協會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上海市模具技術協會是全國成立最早的模具協會,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地方模具協會,有各種所有制會員單位250家,協會不定期舉辦技術交流會、模具論壇會,推動模具的標準化、專業化、商品化生產,在行業內具有顯著影響力。此次簽約標志著雙方今后將加強企業對接及園區提升等領域的合作,致力于推進深圳 (河源)提升區域產業水平。
1月12日,考察調研團一行馬不停蹄,赴蘇州工業園區、緯敏創自動化設備公司調研,并與在蘇河源籍鄉賢座談,共話促進河源高質量發展大計。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要合作項目,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國際合作的成功范例”。2022年,園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15.6億元,是全國開放程度最高、發展質效最好、創新活力最強、營商環境最優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七連冠,躋身科技部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列,2018年入選江蘇省改革開放40周年先進集體。
河源在蘇鄉賢人數眾多,在多個行業和領域均有所建樹,深河指揮部一行大力宣傳河源近年來發展成就以及招商引資政策,鼓勵鄉賢返鄉創業,為河源發展攜手共進。
產業轉移時不我待,合作共建重任在肩。深河指揮部將認真總結此次考察調研經驗及招商引資活動成果,創新思路,聚焦核心任務,擔當有為,努力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做出“深河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