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增強土地要素保障能力,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的工作要求下,省土地開發整治中心應清遠市佛岡縣委、河源市龍川縣人民政府邀約,選派業務骨干就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開展技術指導及業務培訓活動。切實為佛岡縣、龍川縣如何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難題,打造縣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樣板提供支持,助推“百千萬工程”提質增效。
佛岡縣培訓現場
培訓從多個維度對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深入剖析和解讀。
一、抓住全域核心,揭開“神秘面紗”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核心是做什么?與其他項目有什么本質區別?只有抓住這個核心,才可以真正把全域土地整治工作做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一項“種樹”“挖井”的工作,其主要是為本地區今后發展先行“鋪路搭橋”,重點是解決當地未來在產業、耕地、村莊等用地布局和發展謀劃上與現狀用地空間布局不合理、無法滿足發展需要之間矛盾的,是解決地方土地資源要素空間配置不合理、統籌優化“三生”空間格局、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徑,對地區未來發展空間布局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二、弄懂方案邏輯,指明“前進方向”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的編制邏輯決定了整個全域實施的成敗。在整體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大布局的前提下,如何通過全域來解決地方“一把手”對地區今后產業、耕地、村莊等具體布局細化發展計劃與現行空間錯位分布不同是編制實施方案的邏輯起點,一切子項目計劃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謀劃,一切潛力摸查都是為了子項目的順利實施,一切全域政策紅利都盡量應用到子項目安排中,潛力、政策紅利以及子項目的統籌都是為實現資金平衡。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編制總體邏輯
三、摸實各項潛力,夯實“操作基礎”
實施方案需要務實編制,子項目必須具有可實施可落地性,潛力摸查是基礎,不能只停留在室內理論分析,一定要到真正需要解決空間布局優化的地塊和涉及農民等進行意愿摸查,避免子項目無法實施、資金平衡指標收入虛假等系列問題。潛力摸查應先易后難原則,細化得到近期、中期、遠期潛力情況,對于農村建設用地部分,應該先對潛力較大且相對容易實施的“空心村”摸查,再對空間分布零散或與農田交叉分布的地塊摸查。
四、規劃項目布局,切忌“紙面繁華”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子項目的安排需根據當地的具體實際與發展潛力,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謀定。要以地區產業發展需求為動力,土地要素空間騰挪為主導,實施建設用地整理項目為技術路徑,在“以補定占”規則下科學安排和實施農用地整理及生態保護修復等其他類型的項目,實現需求為導向的項目設計邏輯。應從近期和遠期兩個時間維度,通盤考慮子項目設計與布局,成熟一個實施一個,穩扎穩打,逐步將主體功能布局謀劃變為現實。減少與全域整治無直接關系的項目堆砌,部分已完成子項目不適宜再納入實施方案中。
五、活用教學案例,實現“學以致用”
典型案例的借鑒和應用對各地區起步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作用,通過對省內外不同地區的全域土地綜合成功案例進行分析,提高實踐經驗尤為重要,建議選取與本地區發展階段相近的成功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進行學習借鑒。
接下來,省整治中心將嚴格按照廳全域整治專班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確保全域整治工作有序開展。
來源| 廣東自然資源
編輯| 張漢青
校對| 謝芳卉
審核| 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