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源市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系統建設項目通過驗收。該系統將發揮信息化作用,為社會公眾提供針對性更強的預警預報服務,有效提升我市地質災害防治服務能力。
我市地質構造復雜,雨水充沛,市區人類工程活動強烈,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面積約占全市總面積70.2%,是我省地質災害易發、高發、多發地區之一,且地質災害多以中、小規模為主,呈點多面廣、突發性強、危害性大等特點。為更精準地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工作,提高防災減災工作水平,有效地保護人民群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市國土資源局加快建設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系統。近日,該系統建設通過項目驗收。
河源市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系統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以數據庫為核心,具有全市范圍內地質災害和氣象信息采集、傳輸、管理、分析、決策、發布一體化功能。該系統以強降水和連續性降水引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群發型地質災害為預報預警對象,根據我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成果,結合氣象部門的氣象資料,通過地質災害的主要孕災環境、致災因子和承災體的疊加分析,生成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產品,經過國土、氣象等部門專業技術分析和會商后向社會發布,指導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
與原有的預警方法相比,該系統預警范圍可精細到鄉鎮,同時,預警時間更及時,預警等級更精細,能夠使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從過去分散的、被動應急的狀況轉變為有組織的、專門的、有預見性的工作,實現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的科學化和信息服務的社會化,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