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和工作導向,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落實法治建設“一規劃兩綱要”,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38”具體安排,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任務落實落地,為我市住房城鄉建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一、強化思想引領,筑牢新時代法治基礎
一是加強思想建設。局黨組把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通過召開局黨組(擴大)會議、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會、支部學習會、專題宣講會等集體學習以及黨員干部自學活動,持續興起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全年召開黨組會專題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2次,專題研究法治政府建設2次。堅持落實黨組會“第一議題”、“三會一課”等制度,結合主題教育,多措并舉抓學習,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二是層層抓落實。制定印發了《河源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2024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以及《河源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2024年普法責任清單》,圍繞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38”具體安排,找準法治工作的切入點、著力點,責任傳導到具體科室,明確時間節點,確保法治建設各項工作任務逐項落實、全面完成。三是營造法治氛圍。建設機關法治文化墻,逐層設置與所在樓層主要科室業務相結合的法律知識或法治精神語錄;利用局機關、下屬單位的公眾大廳懸掛橫幅標語、放置宣傳畫報、滾動播放LED等方式,結合不同時間節點,進行熱點法律法規知識宣傳;黨員活動室設立閱覽角,補充依法治國重大方針政策論述、憲法相關知識、建設工程管理法律法規、建筑類保障和改善民生法規教育書籍供黨員干部職工閱覽。
二、夯實主體責任,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
一是黨政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對法治建設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督辦,帶動全局把依法治市工作與住建業務工作緊密結合,推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開展。2024年共召開局黨組會、局長辦公會、理論學習中心組會學習貫徹、研究審議法治相關議題8次。二是整理了《河源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充分發揮領導干部示范和導向作用,帶頭堅持和完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法制度,動員全體在職在崗人員參加學法考試及干部培訓網絡學院線上學習,覆蓋全局及下屬單位干部職工約230人,確保參與率、優秀率雙達標。
三、嚴格規范執法,推進依法行政體系建設
一是堅持前置審查制度。對制發的涉及重大民生、重大決策、重要行業政策等文件的合法合規性嚴格把關,2024年度以來我局與法律顧問合作共提供各類法律咨詢、審查意見、非訴服務83宗,為我局行政執法工作提供法治保障。二是加大行政執法公開力度。依托門戶網站、廣東政務網站等網絡平臺,主動向社會公開本局行政執法的職責、權限、程序、結果、監督方式等信息,加強行政執法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在執法公示平臺等網站公示行政許可、行政檢查等事項482項。三是加強“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組織開展了房屋市政工程質量安全綜合檢查、建筑市場行為專項檢查等“雙隨機、一公開”檢查,以行政檢查為主,重點對涉及招投標、違法違規發承包、工人工資支付等建筑市場行業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專項整治。四是執法人員規范化管理。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本年度組織2名新入職、新調入等符合申領資格的工作人員參加行政執法人員專業法律法規知識考試和綜合執法考試,建立起一支50人的執法隊伍;完善行政執法人員退出機制,動態清理離開執法崗位行政執法人員1名,已及時收回并注銷行政執法證件。五是加強法治培訓教育。邀請法律顧問、普法團專家,結合線上線下多種方式,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有組織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系列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培訓。2024年10月16日,我局組織全局50余名行政執法人員及分管領導參加云宣講活動,開展行政執法、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法治政府建設等系列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培訓,豐富了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理論,提高執法水平。
四、多管齊下,法治教育與業務提升相結合
一是突出法律法規的宣傳。積極配合市普法辦開展好“12·4”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傳周”集中宣傳活動,高標準、高質量地推進住建領域安全生產等法律法規宣傳。同時著力推動社區物業黨建聯建,重點宣傳與住房城鄉建設行業相關的民法典條文,讓“學法守法”“知法懂法”成為行業特色。二是多渠道加強政策解讀與法治宣傳。通過各官網官媒,加大對住房城鄉建設領域政策法規和重大改革舉措的宣傳解讀。11月12日,我局召開了《河源市促進房地產市場銷售若干措施》政策通報會,現場邀請各行業新聞媒體對該措施的宣傳和解讀,做好新政策的宣貫工作。運用視頻號、公眾號等流行媒介推廣住建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政策解讀,調動干部職工和群眾的學法積極性,創造良好的法治氛圍。三是統籌推進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設置了標準化、規范化的財政預決算、“三公”經費、保障性住房分配、房地產預售等群眾關心領域的信息專欄,并納入政府信息主動公開范圍,本年度收到的12宗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均按期完成了答復,全年門戶網站共發布各類信息234條。四是將法治教育與業務提升相結合。定期抽取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等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開展行業觀摩會,將業務和法治相結合,面向從業者,宣傳先進經驗,普及法治教育,提高業務能力,每年平均開展觀摩活動2-3次。
五、依法履職,深化住建領域依法治理
(一)房屋市政工程監管效能持續提升。一是持續開展常態化督導工作。加大對安全風險管控、地下工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違法違規建設等領域的監督指導。今年以來共開展督導檢查52次,抽查建筑工地74個,下發整改通知書65份、執法建議書9份。二是抓好建設領域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結合綜合檢查、專項檢查、常態化督導等方式,組織工作專班人員開展常態化“回頭看”,確保所有的安全隱患都實行閉環管理。同時,強化“一線三排”工作,確保在建工地安全隱患檢查日常機制健全。建立專班領導、專班運行、定期調度、督查考核、信息報送、通報總結、約談督辦等七大機制,推動專項行動走深走實。三是持續開展自建房建筑安全排查整治。督促各縣(區)加強自建房安全隱患排查,落實風險管控措施和隱患整改措施,加強動態監測,及時消除隱患。截至12月底,全市自建房排查整治率99%,自建房隱患整治工作在全省排名靠前。
(二)穩定房地產市場秩序。印發《河源市促進房地產市場銷售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推動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高質量發展。加大《關于商品房交易風險的提示》宣傳力度,增強購房者防范商品房交易風險能力。對在建工程抵押和商品房(預售)按揭貸款資金實行聯動管理,簽訂《河源市商品房預售資金三方監管協議書》,要求房地產開發企業開設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專用賬戶,辦理預售合同備案登記,提供預售資金進入專用賬戶憑證。貫徹落實“三保”工作要求,深化摸底排查,建立我市樓盤工作臺帳,成立工作專班,依法依規妥善化解一批逾期難交付樓盤。
(三)嚴厲打擊建筑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對工人工資支付情況的監管,有效處置房屋市政工程欠薪案件,保障建筑工地工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規范工程建設招投標市場秩序,現已基本實現全流程電子化招投標工作,建立了“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項目庫。
(四)依法承接消防審驗職能,強化消防安全源頭管控。市住建局緊緊圍繞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強化能力建設、優化行政審批、完善管理體系、主動靠前服務、大力開展審驗宣傳,多措并舉確保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工作接的住、管得好、服務優。
(五)科學推進城鄉建設提質升級。一是尊重城市發展規律,有序推進城市建設。加快推動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市區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升級改造等項目建設,補齊民生基礎設施短板,大力做好城市更新。二是統籌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著力推進典型村鎮建設,重點攻堅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生活污水處理、公廁建設管理、“六亂”治理等任務,優化供水、交通、通信、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公共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做優人居環境,強化示范引領作用。三是提升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水平。積極構建“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屬地街鎮具體負責、主管部門監督管理、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推動物業管理自治、專業服務與政府監管相結合的良性發展,促進全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水平的提升。
六、創新法治新舉措,著力多元化解各層級風險
(一)完善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堅持以社會公眾法治需求為導向,對房地產、建筑市場等方面出現重大矛盾糾紛、疑難案件進行分析研判、集體會商、專項會診,確保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小、早狀態,把非訴訟糾紛調解機制挺在前面,通過良性互動引導群眾理性平和協商解決矛盾糾紛。嚴格實施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落實上級關于貫徹實施行政復議法的通知,日常加強與司法局、法院、檢察院等相關單位的溝通。
(二)建立行政執法銜接協調機制。聯合市城管綜合執法局聯合制定了《河源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行政裁量權基準》構建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行政處罰權集中行使工作機制,形成行政監管和行政處罰合力,進一步聯手提升城市建設管理領域的法治水平。
(三)建立基層普法陣地。依托企事業單位、在建工地、綠色建筑、歷史建筑、物業小區、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等基層單位(點),在全市建立基層線下普法陣地8個,常態化持續開展好普法宣傳活動并加強普法陣地的管理。
七、存在問題
一是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與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部分干部職工在思想認識上存在偏差,對法治政府建設所具有的全局性、系統性、長期性認識不夠深刻,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住建領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有待提高。例如,個別局屬單位對哪些事項屬于重大行政決策程序缺乏清晰的認知,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等程序流于形式,不能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的相關規定。二是制度執行不嚴,執法程序不規范。盡管各項制度已經相對建立,但仍有小部分業務科室、單位還存在貫徹執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不嚴不實的情況。制度執行的不到位,容易導致執法過程中出現權力濫用、執法不公等問題,進而損害群眾的合法權益。三是執法隊伍不強,執法能力不足。機構改革后,部分縣區住建部門擔當精神不強,法律專業知識欠缺,執法能力不足,所辦理案件質量較差,部門法制機構設置不到位,法制審核人員配置不足,法制機構監督指導執法活動不規范不到位。四是法治宣傳的形式和內容不夠多樣化和實用化,普法宣傳工作還需進一步向企業、社會、社區、工地等延伸,努力營造良好的法治社會氛圍。五是行政執法的智能化、科學化、精細化水平還需再提高,非現場執法系統、行政執法“兩平臺”等信息化平臺的使用率、熟練度不足,影響了行政執法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八、下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黨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統領,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局黨組學習的重要任務,加強對縣區法治建設工作指導,督促各地在人員、設備等各方面加大對法治政府建設的支持,及時總結工作亮點并推廣經驗做法。
(二)加強行政執法工作。繼續理順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機制,加強溝通協調,不斷提高基層執法水平。推動違法建設治理工作常態化、制度化,推進自建房排查整治工作,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工作,持續做好住建領域行業亂象專項整治,強化房地產市場、建筑市場和工程建設全周期質量監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三)建立長效機制。嚴格執行法治建設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法治建設情況年度報告制度和重大法治事件報告制度,建立健全重大行政決策、公平競爭內部審查機制;大力推動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落實,提高行政執法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四)加強普法宣傳工作。積極配合開展“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5·12”防災減災日、“6·16”全國安全宣傳咨詢日、“11·9”消防安全教育日、掃黑除惡、“防電信詐騙”等領域的專項法治宣傳,營造濃厚法治氛圍。繼續抓好基層普法陣地籌建工作,加強工程質量安全、招投標、歷史文化保護、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等方面普法宣傳,開展特色普法宣傳活動。
河源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25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