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暴雨災害預警與響應條例》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地級市首部聚焦暴雨災害防御工作的地方性法規。《條例》的出臺為河源做好暴雨災害防御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法治保障,也是我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強重點領域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的最新舉措。
河源屬山地丘陵地區,暴雨災害易發多發,尤其是北部山區防災減災基礎薄弱,承災抗災能力不強。為切實解決防災減災工作中的難點痛點問題,我市聚焦暴雨災害特點和本市工作實際,開展“小切口”立法,建立了以預警信號為先導的暴雨災害預警與響應工作長效機制,為做好暴雨災害防御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條例》共六章37條,有三大亮點:一是堅持問題導向,河源市委、市政府點題推動立法;二是堅持實事求是,突出單災種解決本地實際問題;三是堅持注重實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條例》結合河源暴雨災害特點和具體工作實際,分別對黃色、橙色、紅色三種暴雨預警信號的響應措施進行明確細化,為鎮村啟動相應舉措給出了更清晰的指引,有效推動應急響應關口前移。同時,《條例》還對鎮街、村居開展防汛應急演練提出明確要求。此外,河源市應急管理局正在著手組織對鄉鎮防汛應急預案進行修編,推動全市1.6萬名三防責任人熟悉條例內容,指導村居做好“一頁紙”防汛應急預案修編工作,讓各鎮村的應急預案更符合條例規定和防汛實際,于在2023年開汛前全面開展實戰演練,以實際行動不斷提升全市防汛減災工作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