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約了縣委書記,來反映村公路的情況?!?/p>
2023年國慶假期前夕,《南方》雜志記者在河源市東源縣信訪局走訪,遇到曾田鎮幾個村民。其中的老譚已不是第一次通過信訪反映問題,卻是第一次被縣委書記約訪,和幾個老兄弟提前半小時過來了,就在信訪局旁邊的小公園一起歇個腳,合計合計怎么說。
信訪是“送上門的群眾工作”,干部下訪接待群眾則是考驗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場:來訪群眾是考官、信訪案件是考題?;鶎右痪€干部如何迎考、如何解題?《南方》雜志記者走進一線跟蹤探訪。
大樹頭喝茶解難題
下午2時55分,東源縣委書記秦衛民比約定時間提前了5分鐘來到,看到老譚等人圍坐在小公園的板凳上,他微笑著主動迎上去握手:“老鄉們好,我是秦衛民。你們來一趟辛苦了!”
老譚剛才心情還很焦急,這會兒看到書記溫和的笑臉,語速也緩和了下來:“秦書記好,我們是曾田鎮橫坑村的村民,來向您反映關于鄉道安全隱患的問題?!?/p>
縣信訪局設置了專門的接待室,方便干部接訪的時候與群眾面對面溝通,工作人員本來想引他們進去細談,秦衛民征求老鄉們的意見后說:“在接待室隔著張桌子太見生了,老鄉們不介意的話,咱們在這大樹頭、板凳上喝喝茶,一起聊一聊?!?/p>
老譚說“好啊”,就和書記圍著木頭桌子坐下,拉家常似的把情況一五一十說了出來。
“書記啊,我們村是縣里比較邊遠的村,全村進出就一條村道。前段時間雨水多,土質疏松,一邊緊鄰山崖,一邊挨著幾十米深的山溝,鄉道只有3米多寬,沒有安裝防護欄,讓我們很著急啊。”老譚掏出手機,展示了日前拍下的照片。
秦衛民一張一張仔細翻看,只見依山而建的盤山公路路面并不寬,有雨天沖下的淤泥,部分路段塌陷了,當地已經拉上了警戒線,豎起了安全警示牌。他邊看邊皺起了眉頭:“這個確實隱患挺大的,尤其中秋國慶雙節要到了,回鄉人員增多,風險也增大。”
“我們跟當地反映了,即使放了警戒標志,但是安裝公路護欄涉及縣公路事務中心等部門,鎮里管不上,所以我們才來找您了?!崩献T說話間,額頭冒起了汗珠。他說前年村里水電設施遇到問題,就是通過信訪渠道解決了,解決得很滿意,這回事情很緊急,聽說可以約訪書記,就和幾個老兄弟一起過來了。
秦衛民當即打電話問縣公路事務中心,了解到這段3.8公里的水泥路的基本情況。當下縣里正在推動交通大會戰,解決公路安全隱患就是重要內容之一,他在信訪事項交辦函中寫下:“要求縣公路中心及時妥處,對路基疏松的情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安裝護欄,保證雙節前道路安全暢通,讓群眾平安出行過節?!?/p>
這一函件通過縣信訪局,交辦到相關部門落實辦理。
“交通大會戰要解決問題,現在老百姓把問題送上門來,相當于給我們的工作點題,我們得把這題答好。”交談過程中,秦衛民還主動與老譚等幾名村民代表互加微信,讓他們有問題隨時跟自己反映:“我來做好‘售后客服’!”
及時回訪看整改
東源縣作為新豐江水庫庫區,因為移民等遺留問題多,一度矛盾比較突出。近年來,全縣暢通信訪渠道,縣委書記帶頭,縣黨政班子成員每月2天到信訪局定期接訪、不定期到掛鉤鎮接訪下訪,帶領全縣領導干部落實“聯鎮包片”機制,踐行“四下基層”等干部下基層開展信訪工作的經驗。
東源縣信訪局局長郭曉鋒掛點的是仙塘鎮。這天忙完接訪工作,郭曉鋒和副局長曹廣麗到鎮上的華星小區回訪。
《南方》雜志記者跟隨他們的腳步,走進這個位于源城區和東源縣交界地的小區,一幢幢小洋樓排列整齊,許多住戶搬進去安居了,有的一樓門面租出去辦公司,路面也整潔干凈,看不出一個多月前還是一片鋪設地下送水管道的工地。
“現在送水和水壓正常了吧?”郭曉鋒向信訪人劉大哥了解情況。
劉大哥說:“正常了,這回不用跟周邊的商戶接管取水了?!?/p>
兩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可沒有這般和悅。
郭曉鋒記得那是一個夏天的下午,在二樓辦公的他聽到一樓鬧哄哄的,下去一看,10多個群眾在一樓信訪超市大聲反映:“咱們要喝上自來水,用上水。”
他找到群眾代表劉大哥了解情況,原來是小區地塊存在歷史遺留問題,前期基礎建設未鋪設支水管網及入水管,現在已建成60棟住宅,已入住的約20戶人家沒有鋪設自來水管網入戶。
“對群眾來說喝水是大事。但因地塊遺留問題,管網鋪設涉及投入較大,需要協調各方解決問題?!惫鶗凿h穩住群眾的情緒,也查閱了相關條例,向包案的縣長劉大榮報告。劉大榮當即帶隊,以“四不兩直”的方式到現場調研,協調縣水務局、自來水公司和仙塘鎮政府予以解決,這才有了開頭這一幕。
待到回訪結束,已經天色漸晚。
郭曉鋒回到縣信訪局,打開信訪案件跟蹤的臺賬,將這個案子的督辦成果記錄下來。其他通過“信訪超市”接收的案子,交辦到哪些部門、處理進度如何,都在臺賬上一目了然。
“信訪部門沒有執法權,主要是通過及時、主動協調各個部門來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h領導掛點包案,和我們‘千名信訪干部千鎮行解民憂’相結合,能進一步提高解題效率?!惫鶗凿h干信訪工作20多年,深切感受到近年來信訪工作的協調越來越暢通了?!坝绕涫侨ツ辍缎旁L工作條例》的出臺,堅持和加強黨對信訪工作的全面領導,理順信訪工作體制機制,真正實現了將信訪工作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大格局?!?/p>
干部一線迎考
這只是粵北河源一個小縣城領導干部接訪、回訪的日常。
放眼廣東,全省正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之際,各地各部門大興務實之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讓領導干部挺身解決問題第一線,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
干部沉下去,問題摸上來。
《南方》雜志記者從廣東省信訪局了解到,在全省健全“五級書記抓信訪”責任體系,統籌各方資源力量,加快構建齊抓共管的大格局之下,今年7月以來我省四套班子共33名省領導圍繞包案信訪事項和掛點地市、縣區及分管領域,帶動領導干部接訪下訪群眾,把大量矛盾糾紛及時化解在基層,形成了全省上下齊心協力化解信訪難題的強大合力。
同時,全省信訪系統還推進“千名信訪干部千鎮行解民憂”活動,省、市、縣三級信訪部門近千名信訪干部共掛點1116個鎮(街),通過撲下身子駐鎮街,進村入戶走基層,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深入了解和推動化解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及時做好問題化解、政策解釋和思想疏導等工作。
“信訪工作一頭連著黨心,一頭連著民心,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領導干部心貼心、面對面、實打實做好信訪工作,能夠讓群眾切身體會到黨委、政府對人民群眾的關懷和溫暖。”廣東省信訪局調研處處長李居寧說,接訪下訪也對干部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干部們要緊緊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特別是對涉及政策性、批量性信訪問題,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新官理舊賬”,及時深入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源頭,防止矛盾激化升級。
當前正在開展的第二批主題教育同基層聯系更緊密、面對的矛盾問題更復雜,從信訪工作的角度,意味著“考場”更大了,“考官”和“考題”也更多了。作為深入調查研究的抓手,領導干部下訪,就是要撲下身子迎考,沉到一線解題,堅持往“矛盾窩”里鉆,把責任逐級壓實,讓改革攻堅的穿透力直通一線,破解難題的執行力直達基層,更好地履行“為民解難、為黨分憂”的政治責任。(來源:南方雜志2023年第20、21期。一審:劉偉生 二審:李軍基 三審:周文梁)